首页 理论教育 瓯越教育人在行动:做有温度的教育

瓯越教育人在行动:做有温度的教育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境”是指课堂上要设置真实学习情境,“思”是指科学思维,科学思维主要包括科学建模、科学推理、科学论证等。借“境”生“思”的教学设计路径如下。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以科学的视角观察生活实例,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敏锐性。批判性思维既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分析和解决复杂的生活问题的重要方法与手段。

瓯越教育人在行动:做有温度的教育

借“境”生“思”也是我的教学方法。“境”是指课堂上要设置真实学习情境,“思”是指科学思维,科学思维主要包括科学建模、科学推理、科学论证等。科学思维既是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科学课堂教学的核心,《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写道:“教师要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关注他们的思维过程和行为方式,引导他们动手和动脑相结合,主动思考问题,自己设计研究方案,思考事实证据和科学结论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学习建立科学模型,逐步养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科学知识并发展科学思维?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具有情境性,学习情境要还原知识产生的背景,恢复其原来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将学习置于真实的情境中,不仅会促进知识的自主建构,还会促进知识的迁移。由此可见,科学课堂教学设计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情,创设真实学习情境,以问题和任务驱动学习,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任务的自主决策权,并以非线性方式组织所学知识的内容,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针对性的反思和批判性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思维。借“境”生“思”的教学设计路径如下。

1.以生活为情境,提升思维的敏锐性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学并不是教师将知识灌入学生大脑的过程,而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进行知识建构和意义生成的过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这些生活经验无意之中已经为学生建构科学知识做了某种准备,学生在学习科学过程中,需要将新知识与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反复的相互作用,通过同化和顺应的方式使自己的认知结构得到充实和完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创造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前概念,引发学生思考,将复杂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为简单的科学问题,再通过学习活动修正或重构原有的认知,建立起科学概念。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以科学的视角观察生活实例,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敏锐性。

2. 以项目为情境,提升思维的严密性

科学教学会涉及许多技术产品,如温度计、托盘天平、液体压强计、滑动变阻器等,它们都是人类严密性思维的发明成果。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一些合适的技术产品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退回到设计这些产品最初的思维状态上,像发明家一样思考体验这些技术产品的发明过程,使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严密性得到充分地训练。(www.xing528.com)

3.以实验为情境,提升思维的创造性

科学知识包括概念、规律、原理等,它们的特点是抽象,甚至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认知是矛盾的,前概念根深蒂固。如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等,对于这些抽象的知识可以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究的过程。初中阶段科学探究的要素包括提出问题、提出猜想和假设、制定探究方案、获取事实与证据、解释、检验与评价、表达和交流,其中还包含了学会控制变量、下操作性定义、建构模型、利用模型认知等研究方法,无论哪一个环节都需要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在科学实验教学设计中,通过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设问激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通过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等,从而达到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4.以科学史为情境,提升思维的批判性

科学史记录着科学学科从产生、形成到发展的过程。学习科学史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体会科学家科学研究的思路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既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分析和解决复杂的生活问题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因此,教师借助科学史营造真实学习情境,如生物进化论、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地球表面的板块假说、能量的转换和守恒定律等,让学生对科学史上的事件进行分析与评价,鼓励质疑问难,倡导辩论;让学生基于科学史发展过程理解科学家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发展批判性思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