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西南凉山音声:人类早期音乐、语言境域

中国西南凉山音声:人类早期音乐、语言境域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毕摩音声中包含了人类早期音乐和语言的特征。其中山歌式的旋律是以歌谣的方式说话,音乐与语言如影随形,话就是乐、乐就是话。乐音式的语言是人类早期天然就具有歌唱性和音乐性的语言,它包含了语言的自然性和原始性。这种声音尽管原始、粗糙,但它是人类语言的物质基础。毕摩在仪式中一直是以介于音乐和语言之间的“歌谣”的音声方式来进行表达。古彝语与歌谣体的构架,内涵彝族音乐与语言之源,具有原生音乐的基本特征。

中国西南凉山音声:人类早期音乐、语言境域

人类学家博厄斯在《原始艺术》一书中说到:“人类最早的语言是用固定的音程和元、辅音的音乐性的排列来表达思想的。”[5]毕摩音声中包含了人类早期音乐和语言的特征。在毕摩音乐中有大量的山歌式的旋律、乐音式的语言和感叹、呼喊类的声音。其中山歌式的旋律是以歌谣的方式说话,音乐与语言如影随形,话就是乐、乐就是话。乐音式的语言是人类早期天然就具有歌唱性和音乐性的语言,它包含了语言的自然性和原始性。二者虽然都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但艺术性不是其主要目的,其主要功能是实用性交流。

在毕摩音声中,多数音乐段落的开头都有类似动物叫声的感叹、呼喊之类的声音,如本书命名的“彝族颤音”。对于这类现象,语言学家认为:在人类非语言的时代,人类的语音是与动物区别不大的喊叫、感叹等自然之声。这种声音尽管原始、粗糙,但它是人类语言的物质基础。彝族典籍《彝族氏族部落史》也说到:“悠悠荒古时,古人语难辨,似兽乱发吼……”[6]从声学角度来说,人类声音的发生同样也出自动物的本能;从声学动力学上说,声音的进化和发展是生命的进化与发展的体现;而在生命的早期阶段,人类的声音也与动物区别并不大。可以说动物是人类发展的起点,动物的声音也是人类语音的起点。根据语言学的研究,人类的前语言阶段,发出有音乐特性的声音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手段,不同的音高、强弱、快慢与长短分别传递不同的意义。在语言的初级阶段,从生理角度看,需要大脑的思考以及唇、齿、喉、舌、牙等发声器官的配合,所以语言表达是比自然乐音的表达更为困难行为。“人在受到刺激后必然做出激动的反应,这种反应最容易成为音乐,它反映出人的音乐本能。因此,在应激环境中,人类早期的言说,自然地与音乐歌唱相关联。”[7]歌唱是天性,是不可言说之前的本能。毕摩在仪式中一直是以介于音乐和语言之间的“歌谣”的音声方式来进行表达。古彝语与歌谣体的构架,内涵彝族音乐与语言之源,具有原生音乐的基本特征。

(www.xing528.com)

图5-1 彝族原生音乐构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