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木兰归》舞蹈魅力十足!

《木兰归》舞蹈魅力十足!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由于这种编舞技法对节奏的切换处理产生的特殊神韵,使《木兰归》舞蹈更富有魅力。舞蹈中花木兰的一个端腿、托按掌、甩头亮相,尽显其飒爽英姿。编导陈维亚重新塑造了花木兰的英姿风采,造型的手段运用得浑然天成。不过花木兰拒绝了,她请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木兰归》舞蹈魅力十足!

·舞蹈编导:陈维亚

·舞蹈音乐:根据豫剧花木兰》唱段编曲

·首演时间:1987年

·表演团体:北京舞蹈学院

·表演者:丁洁

·荣获奖项:1987年获第二届北京市舞蹈比赛优秀创作奖;1988年获第二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优秀剧目创作奖、表演一等奖;1989年获文化部直属艺术院团青年舞蹈演员新作品评比创作奖

·舞作品读

编创文本源自古代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民间传说。服装设计为头戴红绒球、身穿银色软盔,服装主体为红色,系有白脖巾,有银穗子腰巾点缀,脚穿红长软靴。(www.xing528.com)

在创作构思上,编导陈维亚曾说:“(作品)强化了古典舞点与线的内在联系,在强烈而规律的进行节奏中,使古典身韵穿行其间。”在气韵连绵中突然地闪凝、断顿,串以节奏撞击而强化点;闪凝、断顿之后的气韵连绵,用以与节奏形成对比而强化线。正是由于这种编舞技法对节奏的切换处理产生的特殊神韵,使《木兰归》舞蹈更富有魅力。

作品以中国古典舞身韵和戏曲中武舞的舞姿为主要素材,不仅融进了传统武术中剑术的刺剑、抖腕动作,还融进了中国民间舞花鼓灯中“登山步”胶州秧歌的双肩动律,以及芭蕾舞技巧和爵士舞胯部大幅度环动动作节奏,甚至是古典舞的圆场步与“太空步”的结合处理等,将花木兰的鲜明个性和归家的喜悦之情夸张而恰当地表现出来。

舞蹈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编导全然不顾严格的编舞程序,而是凭借对古典舞的深厚功底以及激情与热爱进行创作。舞蹈中花木兰的一个端腿、托按掌、甩头亮相,尽显其飒爽英姿。再加上古典舞身的体态,使舞蹈充满阳刚威武之势,留给人们无穷的回味与遐想,也把编导的舞蹈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该舞蹈表现了中国古典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最后胜利返乡的欢喜心情。编导陈维亚重新塑造了花木兰的英姿风采,造型的手段运用得浑然天成。虽然这一剧目在当时堪称一个古典创作的里程碑,但是其“造型”化的痕迹随处可见,在短短5分钟的剧目中,有不下34个“亮相”。编导将较为固定的古典舞之型经过有意识的延伸拉长,甚至倾斜失重而达到强化夸张的效果。舞型之间的连接过程经过延伸、倾斜等极度强化手法而闪射出来,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古典舞身韵的表现能力。

该舞蹈的音乐以充满地方韵味的豫剧唱段为基础,糅进外来爵士舞的节奏,使舞蹈趣味横生。该舞蹈的另一个特征是淡化情节,着力于情感的抒发。舞蹈不是直接表现歌词内容,而是用动作和音乐来展示花木兰美丽的形象。舞蹈采用与音乐相对应的结构,简洁凝练,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花木兰的故事背景是,北魏拓跋焘在位时期(423—452),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花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旅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花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但是花木兰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几年后凯旋。皇帝认可她的功劳,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足以担任一官半职。不过花木兰拒绝了,她请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