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木兰文化景观:由木兰将军故事、木兰山奇峰妙境和寺观古堡构成

木兰文化景观:由木兰将军故事、木兰山奇峰妙境和寺观古堡构成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瑰丽多姿的木兰文化是由木兰将军的故事、木兰山的奇峰妙境、木兰山周围的寺观古堡这三个有机体共同构成的,这而其中木兰山独占其二,可见其重要的地位。古寨依山就势,蜿蜒起伏,长2.5 千米,高3 米,缠绕在木兰山主峰之腰间,蔚为可观。殿里的三尊大塑像代表木兰的三个阶段,分别为她从军前的形象、她从军时的形象和她当将军时的形象。二殿供奉一尊木兰将军鎏金塑像,高达三米。将军庙后一箭之地有一高大坟台,相传即为木兰将军墓。

木兰文化景观:由木兰将军故事、木兰山奇峰妙境和寺观古堡构成

瑰丽多姿的木兰文化是由木兰将军的故事、木兰山的奇峰妙境、木兰山周围的寺观古堡这三个有机体共同构成的,这而其中木兰山独占其二,可见其重要的地位。

木兰山位于黄陂北部,距县城前川镇城区27 千米。山势呈南北走向,群峰攒簇,古木参天,方圆30 平方千米。木兰山也是湖北省著名的佛教道教圣地。其宗教活动始于隋,兴于唐而盛于明。山上先后修建了30 多座殿宇,有“七宫八观三十六殿”之说。

自然景观·主峰祈嗣顶

木兰山主峰名为祈嗣顶,海拔582.1 米,是大别山南麓的高峰之一,有“木兰耸翠”之美誉。其上矗立着“玉皇阁”“真武殿”,为道教名观,远近香客络绎不绝。木兰山东面山腰处有一座古寨,名曰木兰古寨。整座寨子以民间“木庐干砌法”筑成,不用石灰砂浆,大小石块相互间压,结为整体,干垒而成,坚如磐石,具有民间建筑的技巧特色。古寨依山就势,蜿蜒起伏,长2.5 千米,高3 米,缠绕在木兰山主峰之腰间,蔚为可观。据载,南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 年),忽必烈攻打鄂州(今武昌),兵锋先抵黄陂。当地人避走木兰山,为抵御蒙古军队,就在山中筑起了这座山寨。

木兰古寨的整个寨墙上均可行走,有中、东、南、西、北五个寨门,出入方便。东、南两门可攀登而上,西、北两门嵌入陡峭绝壁之间,难以登临。每个寨门都建有门楼,门楼两旁各置土炮两门,并装配有滚木雷石,严防来犯之敌。古寨西面是一片开阔地,再往前是滠水,面对开阔地的寨墙上建有一座烽火台,由此远眺,一旦发现敌情,台上烽火升起,全寨尽知,于是迅即关闭寨门,将来犯之敌拒于山寨之外。

人文风光·木兰殿

木兰山上有木兰殿,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明代。殿里的三尊大塑像代表木兰的三个阶段,分别为她从军前的形象、她从军时的形象和她当将军时的形象。

木兰殿雄峙在绝壁之上,朝晖夕映,金光灿灿。东西二面的山墙,条石干砌到顶,前檐墙下半部为石壁,上半部为木楼,四廓戏彩凤,朱柱走龙蛇瓦映碧宇,飞檐指云霄,呈现出明代建筑的古朴风格。殿门上方一块青石匾额,上书“木兰殿”三个大字。石匾周围,精雕细镂的木兰花,蕊黄、瓣赤、叶翠,栩栩如生。

木兰将军坊

木兰将军坊也是唐朝时立的,上面还有“忠孝勇节”四个大字,用这四个大字来概括木兰将军的一生最恰当不过了。牌坊上面还雕刻有“双凤朝阳”,下面有“二龙戏珠”,这种“凤上龙下”的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习惯相反,充分体现了人们对木兰将军的敬仰之情。

木兰将军庙

将军庙原有三座宏制巧构的殿宇,依翠傍壑,曲径相通,庭院相连。正殿上方高悬“忠孝节烈”的金字匾额,笔力雄劲;正门两边各有一石刻马夫,执鞭跨马。门左边一匹枣红马抖鬃长鸣,右边一匹雪白马腾蹄欲驰。这些出神入化的雕刻,曾唤起人们想象木兰将军当年驰骋疆场、立功异域的勃勃英姿。一殿的南首还有一巨大石室,四壁雕刻有望乡台、奈何桥、十殿阎王等浮图。二殿供奉一尊木兰将军鎏金塑像,高达三米。胜利归来的木兰将军仗剑而立,英姿飒爽。三殿供奉的是佛教诸神。

将军庙后一箭之地有一高大坟台,相传即为木兰将军墓。坟下山塘如镜,杂花错落;松枝湿翠,清风习习。历代文人墨客,怀古探胜,多有题咏。

明人张涛在《木兰将军歌》[17]中写道:

木兰山上青草发,将军冢里埋香骨。

杀气应随艳魄消,贞心不向征魂没。

忆昔当年闻鼓鼙,曾抛机杼逐旌旗。

即戍非女子,市鞯有男儿,

誓把雄心赴金柝,鸣鞭直抵长城窟。

宝剑磨残黑水云,雕弓弯破阴山月。

英雄阵骨几成灰,十二年来百战回,

故园砧杵无人怨,绝塞征衣好自裁。

绝塞烟尘一朝扫,捷书飞出关山道。

含羞蔡女拍中笳,掉臂明妃坟上草。(www.xing528.com)

边草胡笳别寒云,征人谁识女将军

愿题彤管篇中字,不羡燕然石上勋。

惆怅归来启故闺,空房犹闭旧支机,

罗裙香冷鸳鸯死,兰帐尘生燕子飞;

燕子鸳鸯几度春,还闺原是别闺身。

背上旧沙痕未脱,眉间新黛憾还颦。

可怜烈女腔中血,不死沙场死闺阁。

百年心冽匣中霜,数寸肠分衣上铁。

千载孤坟过客悲,红颜薄命寄芳祠,

一函金甲为同穴,三尺青锋是故知。

我赋大招招未还,难堪杜宇泣空山。

祠前明月朝朝镜,垅上屯云岁岁还。

君不见,

汉寝唐陵卧鹿糜,故都禾黍叹离离,

唯有木兰坟不改,青山独自属蛾眉。

将军坟有高大的墓碑,上刻“木兰将军之墓”六个大字。现存的将军坟始建于唐代,明清时曾多次修葺。如今,还保存着庙前的一对石狮子和一棵历经沧桑的千年银杏树。

玉皇阁

玉皇阁坐落在海拔520 米的千尺峰上,始建于唐代,阁高10 米,整个建筑没用片瓦寸木,都用大小石块交错干砌而成。阁中供奉道教“吴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像及护法神等。藏在悬崖峭壁上幸存下来的“第一山”三个大字,笔力遒劲,史料记载出自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手迹。距“第一山”左侧10 米处有一件“笑罗汉石雕,系明代镌刻。在磨针涧殿边还存有一件明代石雕两力士大象,造型为力士托莲花、大象驮莲座,具有佛教旨趣。

真武殿·古金顶

道家建观大多在山顶处,越险越有神仙的境界,让人有超凡脱俗之感。木兰山主峰祈嗣顶为道教仙地(海拔582.5 米),北面山头金顶为道教圣地(海拔545 米),南北对峙,形成了一个中轴线,符合道教阴阳八卦中天人合一的道场,也符合坐北朝南、向阳背阴的哲理

木兰山的道教在唐宋时就建有古金顶(后又在济云峰上建大金顶),金顶原名为帝庭,又称金殿,始建于宋代,在明代时进行过维修。因圣殿房顶嵌有三片金瓦而得名。其外围有一道用青线石组成的城垣,高约2 米,围长约250 米,称之为“紫禁城”,城垛数为500 个,象征500 名护法神。城门立起一石坊,高约6 米,飞檐斗拱,正面镌有“金顶”二字,背面镌有“帝庭”二字,侧有“宁波府捐修于光绪二十二年”的铭记。正殿为太和殿,即真武殿,俗称祖师殿,内供奉道教全真派祖师“镇天真武灵应诏君圣帝君”神像,配以周公桃花夫人(即息夫人)以及护法诸神像。后殿为两仪殿,即圣父圣母殿,供奉真武之父母像。

金顶几经变迁,最早有三块金瓦,明代被换成铜瓦,民国九年(1920 年)又被换成铁瓦,最后在“文革”期间终致片瓦无存。后重建的金顶大殿是1986年3 月动工,至1987 年5 月竣工,殿顶全部盖上了金光夺目的金黄色琉璃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