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波府孔庙祭祀礼乐器:历史价值与重铸见证

宁波府孔庙祭祀礼乐器:历史价值与重铸见证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考察清代同治前后宁波的社会历史发展,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宁波府学孔庙中原先收藏使用的礼乐器已经在太平天国攻占宁波期间被毁或者遗失。宁波府学之所以能在同治十二年重铸整套祭祀礼乐器,与这一大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宁波博物馆藏的这批同治十二年宁波府孔庙祭祀礼乐器正是这一段宁波历史和中国历史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宁波府孔庙祭祀礼乐器:历史价值与重铸见证

自北宋天禧二年(1018)迁建至宁波府衙署西北处,到民国时期被拆除改建为体育场,九百多年的历史中,宁波府学孔庙虽然几经翻修重建,但是位置从未移动过,一直牢牢地矗立在宁波城市的最核心地带,见证着宁波历史的发展。据修于清雍正八年至九年(1730—1731)的《宁波府志》[7]记载,当时的宁波府学和孔庙由知府曹秉仁主持翻修,各级官员捐献俸禄,修成后建筑辉煌弘丽,“为诸郡之冠”,而且祭祀用的礼乐器种类完备,数量颇多,其中礼器当时尚存近500件,加上官员捐赠的锡器、竹笾 、木豆,总数已有近900件之多。乐器也是八音齐全。按常理推断,这些礼乐器经过长年的使用,出现破损、丢失是很自然的,因此各处孔庙都会根据需要时常添补。但是宁波府孔庙使用的这批雍正年间的礼乐器仅仅过了一百五十多年就完全弃之不用,并在同治十二年(1873)统一新铸了一批。这种情况在古代并不多见,其背后必然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8]

考察清代同治前后宁波的社会历史发展,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宁波府学孔庙中原先收藏使用的礼乐器已经在太平天国攻占宁波期间被毁或者遗失。1850年末至1851年初,洪秀全等人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清政府的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并于1853年3月攻下南京建立政权。1861年,太平军第五次进攻浙江,并于当年年底接连攻克慈溪、镇海,占领宁波城达半年之久[9]。太平天国独尊上帝,斥佛、道诸神为妖,行军所至,寺庙、道观多遭破坏,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儒学也是持完全否定的态度。洪秀全建都南京后宣布“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对于传播儒家学说、祭祀孔子的各级官学、孔庙,也是大力禁毁。在其统治腹心的江苏地区,当地孔庙几乎毁于一旦。宁波被攻占后,也不例外。据光绪《慈溪县志》记载,慈溪县学孔庙的明伦堂及校官宅即毁于咸丰十一年(1861),当地的城隍庙、关帝殿等寺庙道观更是无一幸免。宁波城中的东林庵、水北阁、天宁寺、月湖书院等也在这一时期被毁。虽然在志书中并没有提到宁波府学和孔庙的命运,但是显然也没能逃过这一劫难。尤其是孔庙内收藏的大批祭祀礼乐器,绝大部分为青铜铸造,是战争中紧缺的战略物资,太平军将士更是不会放过。

清政府平定太平天国之乱后,努力恢复社会秩序,励志图新,一方面开展洋务运动,一方面试图重建传统文化,复兴儒家价值观念及其制度,形成了短暂的“同治中兴”(1862—1874)局面。其中一项重要的复兴举措就是大力修复、兴建书院。据统计,整个同治十三年期间,全国光新建的书院就有366所,各级官学更是着力恢复,朝廷在经费上予以保障。同治二年(1863),清政府下令各省督抚清理书院财产,恢复旧有书院,将原来被挪为军费的各级官学办学经费、田产等重新置办完整,同时也鼓励号召民间士绅捐资助学。宁波府学之所以能在同治十二年(1873)重铸整套祭祀礼乐器,与这一大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www.xing528.com)

浙江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根据地,而宁波是整个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太平军攻占的唯一港口城市。因宁波地近上海,攻占宁波使太平军对外国殖民者造成了巨大威胁。这一时期,太平军、外国殖民者、清政府以及本地士绅百姓等各方势力汇集于此[10],对宁波乃至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同治中兴”也是晚清历史上的最后一次“回光返照”,从一定意义上说改变了整个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宁波博物馆藏的这批同治十二年宁波府孔庙祭祀礼乐器正是这一段宁波历史和中国历史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