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之祀典:明清宁波府孔庙祭祀礼乐器

国之祀典:明清宁波府孔庙祭祀礼乐器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史上孔庙定期祭祀的名目有释奠、释菜和行香礼。此外,不定期举行的还有京师国子监文庙的告祭和献功礼,曲阜孔庙的皇帝亲祭幸鲁、遣官致祭和遣官祭告礼。释奠礼是孔庙最高规格的祭祀活动,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清顺治元年以来的孔庙祭祀基本继承了明代嘉靖改制之后的成果,乐器之数用诸侯级别,乐章也为六章,以“平”命名,取天下太平之意。康熙年间,将这些孔庙祭祀乐章定名为《中和韶乐》。

国之祀典:明清宁波府孔庙祭祀礼乐器

历史上孔庙定期祭祀的名目有释奠、释菜和行香礼。此外,不定期举行的还有京师国子监文庙的告祭和献功礼,曲阜孔庙的皇帝亲祭幸鲁、遣官致祭和遣官祭告礼。

释奠礼是孔庙最高规格的祭祀活动,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唐开元以前每年举行四次,开元之后改为春秋两次。祭祀级别也多有变动,唐代规定国子监孔庙祭祀级别为中祀,州县为小祀;北宋时诏令孔庙祭祀统一为中祀,南宋绍兴十年(1140)将国子监孔庙祭祀升为大祀,州县仍为中祀;明清时期又多次反复,嘉靖时期厘正孔庙祀典,恢复为中祀,此后直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才再次升格为大祀。[6]

京师国子监的释奠礼通常由学官以皇帝名义致祭,有时由皇帝或者皇太子亲自主祭,地方学校则以当地最高行政长官主祭。

清代为例,每年两次释奠定在仲春、仲秋的上丁,也就是夏历二月、八月的第一个丁日。正常情况下,省会府学孔庙以总督或巡抚为正献,以道员二人分献两序十二哲,以知府、同知各一人分献两庑;监司分驻的府学孔庙以监司为正献;其他府、州、县均以正职为正献,副职和属官为两序、两庑分献。祭祀时,在城的文武官员(省城是县丞和千总以上的所有在城文武官员)都要陪祭。祭祀前,承祭官、分献官和陪祀官致斋二日。前一天,打扫卫生,检查牺牲,正献官率领执事人员到学校练习礼仪,教官率领乐舞生练习舞蹈奏乐。鸡叫头遍,祭祀官员齐集致斋所,拂晓时分祭祀开始。整个祭祀过程包括更衣、启户、乐舞生就位、从祭人员就位、瘗毛血、迎神、初献、亚献、终献、撤馔、饮福受胙、瘗馔、送神、望燎、阖户等步骤。

祭祀所用器具主要包括摆放祭品的礼器(也称为祭器)和奏释奠乐章乐器两部分。其中礼器主要有以下几种。

尊:盛酒器,有太尊、牺尊、象尊、山尊、雷尊、著尊、壶尊七种。

爵:饮酒器,分献爵、供爵、福爵三种。

登:盛放太羹(一种不加任何调味品的汤羹)。

铏:盛放和羹(肉和菜调制而成的汤羹)。

簠:盛放稻粱的器皿。

簋:盛放黍稷的器皿。

罍:盥洗用器皿,用来贮水。

俎:摆放猪、牛、羊的盘。

毛血碟:盛放毛血的器皿。

胙盘:盛放胙(即祭祀用的肉)的器皿。

柶:舀取食物的礼器,类似勺子。

明水瓶:盛放祭祀用的净水。

笾:盛放果实、干肉一类祭品的器皿。

豆:盛放食物的器皿。(www.xing528.com)

篚:盛放丝帛、玉币等的器皿。

勺:舀酒器。

盥盘:承接盥洗弃水的器皿。

茅沙池:池中盛沙,求神时,酒灌入后渗进沙中,如为神所饮。

烛台:摆放蜡烛用。

燔炉:用以焚烧松柏木和祝文。

鼎:大鼎用来烹饪,小鼎用来焚香。

祝版:祭祀时粘贴祝文的方版,祭祀完毕后,祝文揭下烧掉。

鸾刀:刀环上带有铃,祭祀时用来割牲。

○清代孔庙释奠礼祭品陈设图(方框内为祭品,“灯”即烛台)

祭孔礼乐历代各有不同,所用乐器的数量规格、演奏的乐章都有变化。清顺治元年(1644)以来的孔庙祭祀基本继承了明代嘉靖改制之后的成果,乐器之数用诸侯级别,乐章也为六章,以“平”命名,取天下太平之意。分别是迎神奏咸平之章,奠帛、初献奏宁平之章,亚献奏安平之章,终献奏景平之章,撤馔奏成平之章,送神奏咸平之章。康熙年间,将这些孔庙祭祀乐章定名为《中和韶乐》。乾隆七年(1742),改为迎神奏昭平之章,奠帛、初献奏宣平之章,亚献奏秩平之章,终献奏叙平之章,撤馔奏懿平之章,送神奏德平之章。乾隆八年(1743),颁给曲阜及各府州县学专门的孔庙乐章。与国子学孔庙祭祀乐章相比,除歌词不一样外,其余完全相同。祭孔所用乐器统称为八音之器,即金、石、丝、竹、革、木、匏、土八类乐器,每类各有一种到数种乐器。这些乐器相互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好动听的乐章,达到《尚书》中所谓“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的境界。

八音乐器表

祭孔佾舞是在祭孔释奠礼中行列人数相等的舞蹈。依不同规格分八佾舞(64人)和六佾舞(36人)。清康熙时的释奠佾舞为六佾舞,共两套:一用于阙里及各府州县;一用于国学。佾舞舞蹈时,初献宣平之舞一成,亚献秩平之舞二成,终献叙平之舞三成。每乐章有四言八句歌词,合计96个字,舞蹈时一字一动作,随歌乐之始终,左右开合,皆有不同仪姿,集中表现出儒家思想的“礼”与“德”。

在释奠佾舞时,舞生手中持有两件器具:籥和翟。籥为竹制,形如笛,横管三孔、六孔或七孔,涂以红漆。舞生执之,根据乐歌做各种动作。翟以锦鸡尾制,下以木柄,柄涂红漆,刻龙首,饰以金彩,雉尾三根插于龙口之中。舞生执之,以听乐歌做动作。凡执籥秉翟的舞生俱右手在外,左手在内,大指在内,四指在外,纵则如绳,横则如衡。两者为宣扬盛德,相辅相成。

○清代释奠礼乐舞设位图(其中麾是指挥演奏的信号,不属于乐器)

○籥、翟

○舞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