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盐,国之命脉

盐,国之命脉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帝和炎帝的阪泉之战,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学者认为就是因争夺河东盐池而爆发。大唐王朝近三百年国祚,因王仙芝、黄巢两个私盐贩子覆灭。盐税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索,美国南北战争也因北方军捣毁南方盐场而定下胜负。古代中国盐税(盐课)收入仅次于田赋,而海盐占各种盐产总量的80%,所以,海盐业绝对主导了盐政。天下大计仰东南,东南大计仰淮盐。而国家的出现,盐的生产供给征税等就成为国家体制的核心部分,关乎国运盛衰。

盐,国之命脉

盐,是人的命根子。盐,是历代王朝的命脉。

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离不开盐,其活动区域不离产盐区,炎黄文明有河东盐池,东夷文明有海盐之产,巴蜀文明有巴东盐泉。盐不仅健壮了中华文明,也数度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黄帝炎帝的阪泉之战,黄帝与蚩尤涿鹿之战,学者认为就是因争夺河东盐池而爆发。秦国发动三场“食盐战争,抢了魏的盐池,坏了齐的海盐生产力,夺了楚占的巴东盐泉,让东方六国回天无力,也让自己从秦国变成大秦帝国。大唐王朝近三百年国祚,因王仙芝、黄巢两个私盐贩子覆灭。横扫欧亚元朝,也是在贩私盐的张士诚举起的扁担前慌张落马。盐也深刻改变了世界罗马不停抢占希腊的盐场、黑海的盐场、中东的盐场,为了运盐,修建条条通罗马的“盐道”。盐税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索,美国南北战争也因北方军捣毁南方盐场而定下胜负。

盐课银锭

两淮盐运使司衙门

“水咸天地味,潮涌国储泉。”当盐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劳动分工与区域分工扩大,盐将每个人卷进商品贸易,使其成为市场的一分子,推动了更大规模共同体(早期文明中有盐共同体的建构)的建立,盐成为权力舞台的重要工具。社会权力的集中,管理区域与人口的庞大,导致国家管理等公共财政的需求增加,税收出现。在土地税(田赋)、人头税之外,统治者一直渴求新的税源。盐出现了!为了征收更多的盐税,古代中国实行了国家生产、国家营销、国家配售的食盐专卖制。朝代更迭,盐政盐法变革频仍,其宗旨都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税入和缓和社会矛盾,但由于国家与盐商榨取过重,积弊因循,盐政屡屡崩溃

盐课银锭

唐时“天下之赋,盐利居半”,清时两淮盐利“甲东南之富,我国家国用所需,边饷所赖,半出于兹”。古代中国盐税(盐课)收入仅次于田赋,而海盐占各种盐产总量的80%,所以,海盐业绝对主导了盐政。

天下大计仰东南,东南大计仰淮盐。

亘古华夏第一战

盐政,也可解释为盐的政治。自从有了盐,就有了盐的政治。为了盐,早期人类除了贸易,就是暴力,通过战争抢盐,抢夺产盐区。

蚩尤村村碑

黄帝战蚩尤画像石

山西运城市解州镇是关羽故乡,但有个村子从不供奉关公。这个村子叫蚩尤村,村民自认是蚩尤的后代。《史记》《山海经》《韩非子》都记载了黄帝与蚩尤之间的涿鹿之战,在以黄帝为正朔的传说里,蚩尤暴虐而好战。而在蚩尤村的传说中,远祖蚩尤是英雄,他首先驾驭牛耕,用牛拉运。他还率族人在附近的中条山开矿冶铜,打造兵器和农具。他又开发盐池,用咸水和甜水混合熬盐。蚩尤与周边八十个部落首领结盟,蚩尤被推为盟主。他们占据盐池,逐步成为黄河东岸最大的部落。为了争夺盐池,生活在渭河流域的黄帝率数万人渡过黄河,与蚩尤部落苦战三年。蚩尤部落因为吃盐,兵强马壮,起初黄帝部落不敌,溃逃到黄河以西。愁闷中,黄帝意外得知蚩尤联盟中的风后与蚩尤有隙,因为蚩尤分给风后的地域处在西南角,所得盐池常年薄收,故风后心怀怨愤。黄帝施计,风后倒戈,内外夹击,蚩尤大败,部族四下逃窜。黄帝擒获蚩尤,将其斩杀并肢解,身、肢、首分五处埋葬,蚩尤被肢解的地方就被称作“解”。山野肃然,胜利者劫掠一空后班师而归。战场沉寂,失败者做了牺牲献祭,残骸堆积,听不到一丝声音,只有蚩尤的血在黄土上流淌,血流聚积到一处,成了盐池,盐池出红卤、红盐。

廪君射死盐水女神

这是有史以来华夏民族的第一场战争,因盐而起,也促成了中原华夏部族的统一。在反映早期中华民族生活的传说中,有许多因盐而起的战争。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就有《保卫盐海》的故事,讲述大英雄格萨尔王率领将士,击败抢夺盐海的黑姜国,保住了盐海。而在巴蜀地区流传的巴人祖先廪君和盐水女神的故事,实际上也是因盐而起的战争的反映。廪君名叫务相,务相统一巴族五姓后,顺夷水沿江而下,寻找宜居地。他们来到盐阳,统治盐阳拥有盐泉的是盐水女神,美丽而又聪慧。她爱上了廪君,希望廪君留下。廪君也喜欢盐水女神,但觉得盐阳不是部族最好的居处,就一直没答应。痴情的盐水女神晚上来陪伴廪君共度良宵,早上就变作飞虫,时刻不离廪君。那些山神水精也来帮助盐水女神,都变成飞虫成群地在天空中飞舞。飞虫愈聚愈多,遮天蔽日,阻挡廪君出行。廪君不辨东西南北,不知道该往何处去。第七个夜晚,廪君剪了自己的一缕青发送给盐水女神,说:“你把它佩带在身上吧,它就是我,我永远在你身边,与你同生共死。”盐水女神听了廪君少有的甜言蜜语,幸福地接过这缕青发,就佩带在身上。当早晨盐水女神化为飞虫和其他飞虫飞作一团时,廪君站在钟离山阴阳石的阳石上面,对着青发飘舞的地方,一箭射去,正中盐水女神。盐水女神死了,霎时,飞虫无影无踪。昏暗的天空顿时明亮了。廪君占领了盐阳,顺着夷水而下,建立了夷城,巴国诞生了。

湖南彭水蚩尤祭祀大典

陕西公祭黄帝大典

从蒙昧时代走向文明时代,人类学会使用火,告别了茹毛饮血。动物与同类的血,含有大量的盐,这是早期人类嗜血饮血以至形成血祭的主要原因,从这个角度看血的崇拜与迷信即是盐的崇拜与迷信。原始农耕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类的饮食结构。谷物相对于肉类,盐分甚少,人类对盐的需求增长,盐成为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争夺食盐资源也成为部族生活的大事。从传说的谱系看,继“白鹿饮泉”“群猴舔地”“羯羊舐土”“夙沙煮海”这些发现盐的传说后,就是涿鹿之战、廪君射死盐水女神、保卫盐海等争夺食盐的战争传说了。早期文明的发育,总是离不开盐产区。而国家的出现,盐的生产供给征税等就成为国家体制的核心部分,关乎国运盛衰。

官山海后财用足

尚书·禹贡》曰:“禹别九州,随山濬川,任土作贡。”说大禹划分九州,根据山势疏浚河流,按照各地物产情况规定九州诸侯进贡的物资。其中,青州(今山东北部)“厥贡盐”,就是说青州必须献贡给天子盐与丝绸,有人讲这是开我国食盐贡税之先河。严格说起来,朝贡制不是财政制度,诸侯向天子、附属国向宗主国进贡财物土产,这是政治制度,国以家并不依赖贡物作为财政基础而运转。禹夏的财政收入靠田赋,《孟子》曰“夏后氏五十而贡”,国家授田一夫五十亩,该农夫就要上交田产的十分之一,顾炎武据此说“古来田赋之制,实始于禹”。九州之贡与田夫之贡不是一回事,禹夏有“五十而贡”的田赋,但没有盐税。

齐桓公管仲山海对议雕塑

海盐博物馆盐政春秋展厅,有一组真人大小的君臣对议场景雕塑,正是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与其贤相管仲在议政,所议就是官山海之策。桓公想称霸诸侯,缺少财力支撑,就跟管仲商议。桓公先要征收房产税,管仲说,这不是逼着老百姓拆房子吗?那我收林木税,桓公说。管仲说,那老百姓连小树苗都会砍掉。桓公说,这样的话,那收牲口税。管仲说,那老百姓连小牛小羊都会宰掉的。桓公说,那我只有收人头税,老百姓总不会把自己小孩杀掉。管仲说,你这不是变相阉割男女,让夫妻不在一块睡觉不生育吗?桓公发急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怎么弄到钱?管仲微微一笑,说,你怎么没想到盐呢?桓公一头雾水,这还没到饭点呢,我要哪门子盐啊?管仲说,你听我解释啊,十口之家就是十人吃盐,百口之家就是百人吃盐。一个月,成年男子要吃盐五升半,成年女子三升半,男孩女孩算二升半。盐一百升为一釜。盐的价格每升提价半个钱,一釜就可收入五十钱。每升提价一个钱,一釜可收入百钱。每升提价二个钱,一釜可收入二百钱。一个万乘大国,人口总数千万人。算下来一月可征收六千万钱。桓公一拍巴掌,妙啊。而后,管仲又献上铁专营之策,桓公都采纳了。管仲的原话是“唯官山海为可耳”(《管子·海王》),意思由国家控制山林川泽之利,实行盐铁官营。

《管子·海王》

当时齐国连年大旱,山区颗粒无收,平原也差不多绝收,甚至出现了人吃人,老百姓拖家带口纷纷逃离齐国。管仲带着上千名农夫到海边煮盐,再凑起上千辆马车,把盐运到各国贩卖,买了粮食运回国。管仲又组织人开采铁矿石,炼铁,用好铁铸造剑、矛、戈等兵器,装备齐国军队,差一些的铁制成农具菜刀之类运到各国贩卖,又赚回了大量粮食和钱财。仅仅几个月,老百姓就有饭吃了,逃亡的人也回来了。有了这次官府经营盐铁的基础,齐桓公对管仲更为信任,管仲开始实行官山海制度。管仲征召民众伐薪煮盐,再由官府收购囤积,并且严禁农忙时制盐,以保护农业生产,也控制了盐产量。他还组织贸易,把盐销往魏、赵、卫、宋等国。管仲的经济思想就是“利出一孔”,用国家权力控制经济活动、分配社会财富,他设置了一套国家垄断、政府管制、与民争利的制度。管仲成功了,实行盐铁国家专营后,老百姓并没有赋重之感,齐国也富裕强大起来,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第一霸主。

四川罗泉盐神庙,中为盐神管仲,炎帝关公配祭

管仲纪念馆

《史记·平准书》称颂官山海之策,说“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孔子更是对管仲称颂至高,“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意思是说,如果没有管仲,我们这些人就要被夷狄统治,成为野蛮人。后代的盐民,也尊管仲为盐宗。

是的,华夏并没有变成夷狄。“夫山泽林盐,国之宝也”(《左传》),“夫盐,国之大宝也”(《三国志》),自管仲官山海始,盐业由国家专营长达二千多年,一直延续到今天。唐代宗时,盐利已占岁入一千二百万缗的大半。宋代,“今日财赋,鬻海之利居其半”(《宋史·食货志》)。元代,“天下每年办纳的钱,盐课办者多一半有”(《元典章》)。明代,财赋“半属民赋,其半则取给于盐策”(《皇明经世文编》)。清初,“盐荚之为额供也,居赋税之半”(乾隆《两淮盐法志》)。国家财用依赖于盐,盐业成了国家的钱袋子,朝代兴替中,盐就成了不为人知的主角。

盐政长河溯源流

2017年12月26日,李克强总理签署《食盐专营办法》,该法令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其中规定国家实行食盐专营管理,包括食盐生产、销售与储备。从管仲官山海起,历朝都收盐税,而且大多实行食盐专营。代有相异,区域有别,形成我国至为丰富繁杂的盐法文献和盐政实践。

桑弘羊舌战群儒

我国古代的盐政史,从大的方面看,就是实行不实行官营,是产运销全过程还是部分环节实行官营垄断的发展变化史。食盐为什么要官营?汉昭帝时曾组织过一次大型的宫廷辩论会,全面检讨汉武帝施行的各项政策,主张盐铁官营的桑弘羊舌战执意废除官营的六十多位儒生。桑弘羊问了一个要害问题,如果罢除官营,“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使备塞乘城之士,饥寒于边,将何以赡之?”儒生们死抱以仁治国,出各种空论,但国家实在是要用钱的啊,所以当时主政的霍光虽然憋着劲要打击政敌桑弘羊,但结果也只是罢除了酒与铁的专营,盐还是官营。后来桓宽整理此次庭辩内容,编为一书,这就是世界经济史上著名的《盐铁论》。此后,只有不缺钱的王朝才不实行食盐官营,但哪个帝王不缺钱?

《盐铁论》(www.xing528.com)

食盐官营制,由管仲初创,秦汉至唐为定型期,宋元为演化期,明清为僵化期,近代民国为变乱期。管仲之制,食盐生产以民为主,官府收购,官府运销,税在盐价中。秦承秦国旧制,秦国一直未废商鞅“禁断山泽”之法,盐由官营。西汉初,朝廷与民休息,百姓自由经营盐铁,吴王刘濞煮盐东海,获利丰厚,据以造反。汉武帝时,连年征战,国库空虚,遂用桑弘羊盐铁官营之策,官府置备煮盐器具雇民煮盐,给以工费,盐吏坐市贩盐。官制、官运、官销,桑弘羊变法是食盐官营制定型期两大关节点之一。另一大关节点是唐代第五琦确立、刘晏完善榷(专营专卖)盐法。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财政陷入困境。肃宗即位后,任命第五琦为盐铁使。第五琦始立榷盐法,实行民制、官收、官运、官销的盐政制度,将新旧盐民都登记造册,编入亭户户籍,“不属州县属天子”,隶盐铁使,免其杂徭,专事煮盐纳官,再由官府运卖。后刘晏接替第五琦任盐铁使,他稍更盐法,盐仍由民制官收,官收之后,将盐税加入卖价转售商人,商人自由运销。此民制、官收、官卖、商运、商销的食盐专营框架,遂为后世沿袭。

刘晏塑像

演化期的食盐官营制,以榷盐法为基础,其各个环节因时而变,但为国敛财的宗旨不变。宋代盐政最为复杂,有沿袭五代十国蚕盐法,有自创之折中法、盐钞法、引法。但始终不离榷盐法民制、官收、官卖、商运、商销的骨架。所谓蚕盐法,春贷官盐于蚕农,蚕农收蚕后以丝绢或折钱还贷。折中法,因为边事紧急,粮草难供,招募商人输纳粮草至边塞,政府给予文券,商人持券至汴京换取现钱,或凭券到江淮等地领取盐、茶,转往指定区域出卖。盐钞法,商人交付现钱,买取盐钞,钞上载明盐量及价格,商人持钞至盐场交验后,凭钞领盐运销。引法,蔡京所创,官府印引,编立引目号簿。每引一号,前后两券,前为存根,后为凭证,商人缴纳包括税款在内的盐价领引,凭引支盐运销。元代,沿用引法,强化了盐户管理,规定盐户世代从业,进一步完善盐运司、分司、场、团、灶的组织结构。唯其将盐视作万有钱库,动辄加收盐课,征税过重,盐价奇高,对盐户盘剥过苛,导致盐户大量逃亡,私盐成祸。

《两淮盐法志》

历代两淮盐税统计

明清两朝为食盐官营制的僵化期,将古代食盐官营制的专制性发展到极端,特别是对灶户的管理更为严苛,人身限制更为严格,盐政机构繁冗,日益官僚化,管理刻板邃密,流程繁多低效,官营制非市场化的种种负面效应累积,“讲治盐法,事例丛琐,无益盐利,只足驱民为盗而已”(霍韬《淮盐利弊疏》)。明代盐法基本承袭宋元旧制,初行引法,后仿宋折中法推行开中法。最重大的变革发生在明后期,由盐法道袁世振建议,废开中法,立纲法,将持有盐引的商人编入纲册,世世代代为盐商,而纲册无名者不得充当盐商。自此,沿用八百多年的民制、官收、官卖、商运、商销的就场专卖制,被民制、商收、商运、商销的包商专卖制取代。清代盐政,承袭明末纲法,官督商销,实行专商引岸制,“引”就是盐引,“岸”是口岸。盐商纳税买盐引,必须按盐引的定额在规定地区采购,也必须在指定地区(口岸)销售,不得销往其他地区。销盐区域的划分多不合理,比如与淮盐产地一江之隔的镇江却要吃浙盐。运盐道远,成本提高,盐价昂贵。官盐价格过高,导致私盐泛滥;私盐泛滥又导致官盐积压,盐商亏蚀,国库减入。

纲盐执照

官专营制下,国家与商人但知渔利,置产业发展、盐民死活、人民负担于不顾,盐官盐吏但知索贿自肥,各种社会力量都来贩私盐取利,盐政日趋崩溃。盐政本为国聚财,却引发社会动荡,动摇国本。道光年间陶澍改革,废除纲法,实行票盐制,废除原盐商的专卖权,不管新的商人还是旧的商人,只要交足盐课,就可以领票运盐。票盐法的实施打破了纲盐的定额、定地、世代相承,促进了淮北盐的销售。但由于太平天国起义,票盐法不及推广,对整个国家的盐政之弊无救。纲法也好,票法也罢,都是以国家敛财为中心的盐政救末不救本的自救,都只能见效一时。清末,财政困难,连年加增盐税,“同治以前,盐税收入,岁不过一千二百万两;光绪末年,增至三千万两,其中仍以淮南所入为最巨;宣统末年盐税预算,竟达四千余万之多”(徐弘《清代两淮盐场的研究》),这已经是竭泽而渔、渴饮自血,亡国指日可数了。

安丰盐课司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陆续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赔款以盐税为担保,列强开始控制中国盐税。民初,袁世凯用盐税为抵押,向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举借巨款,《善后借款合同》规定盐政稽核总所设华总办、洋会办各一员,所有发给引票、款项收支均需洋会办签字才能生效;分所设华经理、洋协理各一员,所有盐税征收、称放盐斤均需洋协理签字同意;每年所征盐款也必须存入外国银行团的银行。就此,中国盐税受外国人控制,盐政主权丧失殆尽。此后虽有张謇等盐务改革家的不懈努力,废除自明末以来绵延三百余年的专商引岸弊政,制订公布《盐法》等盐政法规,使盐务管理有法可依。但由于国内战乱频仍,政局动荡,再加上日本入侵,民国盐政实际上纷乱不一、动荡不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盐业管理纳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轨道。国家通过没收官僚资本盐田为国营盐场、引导个体盐民实行集体化生产、对私营盐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等步骤,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盐业和专营制度。改革开放阶段,盐业盐政也开始市场化探索,1994年国家实行税制改革,取消盐税,改为分别征收资源税和增值税,绵延两千余年最古老的税种之一的盐税,其名称从此成为历史。2016年,国家对食盐供销价格体制进行改革,取消了食盐产销区限制,全面放开食盐价格,建立食盐市场经营。

盐官印

史海击浪,盐政纵览,海盐博物馆“盐政春秋”展陈的文物深入到历史的细微处,常令人惊异,如汉代“右盐主官”的盐官印,是用来封印盐坨;清代验发盐商的水程执照,规定了盐船运程运期;《北支那资源读本·盐》,是20世纪侵华日军为掠夺我国资源所编写。一个普通的参观者,既能接触大量稀有文物,又能够感触盐政变迁与朝代兴亡,探寻盛衰变局的枢机,“盐政春秋”可谓洋洋大观了。

万岁船前运私盐

“盐政春秋”展陈文物中有一个木牌,长方形,略大于成人手掌,顶部截去左右角,上有墨书场号丹书日期等字迹。这是清朝使用的火伏牌。雍正年间始有查验火伏的规定,两淮各场灶举火煎盐须领火伏牌,熄火则缴牌,并限定产量,以一昼夜为一火伏,定额产量为一桶一二分至三四分(每桶为一百斤),还建立火伏簿稽查时刻核对盐量,这是为防止灶煎之盐超额而流为私盐。清代缉查的私盐名目就有灶私、商私、船私、枭私、邻私、粮私、功私、军私、部私、鱼私、官私这么多,官、商、军、渔、儒、运、灶都卖私盐,可见彼时私盐有多猖獗。而在宋朝,一年仅两淮间就抓捕犯私盐罪者一万七千人,那时私盐也很泛滥。两淮地区有首情歌是这样唱的:“亮月子弯弯云肚里钻,姐要偷郎哪怕你看。杀人场上也有偷刀贼,万岁爷面前还有私盐船。”

火伏牌

《潞河督运图》局部,长芦巡盐御史巡盐

官营之盐为官盐,有官盐即有私盐,“天下皆官盐,天下皆私盐矣”(冯桂芬《校邠庐抗议》)。凡官营之盐政,其天敌与大患即为私盐。食盐走私,古已有之,兴盛起来是在推行划界行盐的唐中叶,尽管时强时弱,但总体上看愈演愈烈,这和盐业生产销售的自由度正好呈反比。历代朝廷一方面掌控盐业生产以防止私产,一方面通过垄断经营以防止私销。其对贩卖私盐食用私盐的定刑不可谓不严酷。唐朝规定盗卖池盐一石者死,五代规定贩卖私盐十斤以上者处死,明代规定灶户“私煎货卖者绞”(万历《大明会典》)。但私盐却从未绝迹,因为其中利益太大。食盐官营目的在盐税,且垄断经营更有垄断利润。盐的产、运、销、食各个环节都可收税,统治者可以恣意妄为。五代后晋实行过、住两课法,关卡、渡口开征过税,城乡店铺收住税,对老百姓还要按户征纳盐税,再加上盐民的课税,这是敲骨吸髓地收盐税。唐玄宗时,盐价每斗十钱;唐肃宗时,每斗加价百钱;唐德宗时为了筹措军费,将每斗盐再增价百钱,盐价涨了近一倍,第二年更涨到每斗三百七十文,这是丧心病狂地抬升垄断价格获取暴利。官府向盐民收购的盐价只有卖价的二三成,甚至不足一成,北宋初年收盐价五文一斤,卖价四十文一斤。清代收盐价十文一斤,卖价五六十文一斤,而私盐“每斤不过三十余文”。私盐价格在官盐半价左右,“私盐价比官盐小,多少贫民负贩回”(王正宜《达县竹枝词》)。垄断价格背离价值,价格低廉的私盐自然行销,清代一些盐政使上奏的折子中,有官盐私盐销售比例“私盐倍于官额”“官私之半”“食私者十七八”之语,非有夸大,而是实情。

私盐行销,官盐难销,为了保利,更得提价,价高更难销,私盐更受贫民欢迎。官府严打私盐,走私者武力抗拒,盐枭啸聚。盐枭,武装贩私盐者。“枭徒多如毛,淮盐白于雪”(屠倬《枭徒横》),清代盐枭裹挟流民游民,多者千余人,少者二三百,与会党等勾连交结,盘踞码头,扎营要道,官府惧其逼急则叛,多相隐瞒,更纵其气焰。道光年间盐枭黄玉林,贩私规模古今独步,其贩私船只“大者沙船,载数千石”,“小者猫船,载数百石,百十成帮”,而且“器械林立”,上迄鄂赣交界的阳罗、蓝溪,下至江苏仪征,千里运销私盐,甚至抢劫江上官运盐船。唐代的王仙芝、黄巢,就是被高价官盐逼出来的私盐贩子,正是他们率领起义军推翻了唐王朝。五代十国时前蜀的缔造者王建、吴越王钱镠,都曾贩盐为生。元末,浙东的方国珍,“鱼盐负贩”;盐城的张士诚,“兼业私贩”;江阴的朱定,“贩盐无赖”,他们都从私盐贩子发展为盐枭,后来又都纷纷起义,成为推翻元朝的主力军。

潞河督运图局部,官兵巡查私盐

私盐行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官盐价格过高。官家要收税、商家要赚钱、盐官要纳贿,官盐价怎能不高。第二,私盐的来源充足。像海盐,其生产原料人人可取,生产工具简单,生产技术低端,所以始终存在生产能力和产品过剩的压力。私盐是这种压力的释放。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就说“官盐患在不售,不患盐不足”。明代霍韬《淮盐利弊疏》也说“淮盐原额办三十五万引有奇,后改办小引七十万有奇,然两淮盐课除正额外犹产余盐三百万引有奇,今正额已不得多取,余盐复不得私卖,即三百万余盐安所消遣乎?”火伏牌的使用正说明官府对海盐生产是限额限产的,史上有很多因为食盐积压而限产甚至销毁陈盐的例子,《潍坊盐文化史》就记载了民国九年、十年两次在王官场毁滩毁盐,民国十二年又对其限额生产之事。第三,制度失当。官营制是以剥削盐民为基础的,盐丁如同盐奴,根本没有定价权,食盐的场价过低,盐课又重,为了生存,不得不生产私盐。第四,制度失效。就以明清两代论,其盐法峻酷,也深纳周至,但由于整体性的腐败,各种反面因素相互诱导相互因循,导致盐政沉疴。第五,凡是商品,都有市场化的建构动力,私盐是盐业趋向市场化的结构性动力的释放。所以,从根子上讲,反市场的垄断的官营制才是私盐产生的根本原因。历代王朝对私盐都是采取堵的方法,仅有严松之别。但不解决私盐产生的社会问题,私盐问题就得不到解决。而官营制是各种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统治者又怎么会去废除这个国库提款机呢?怎么会去推行自由市场自由贸易呢?官营制这种制度的开始,已经决定了这种制度的必然崩溃。历史照耀现实,这是值得今天的人们深思的。

大清盐案审盐官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夏,山东德州,年过古稀的前两淮盐运使卢见曾退休在家,读诗消暑。忽报亲家纪晓岚纪大人从京城派亲随快马加急送信来,卢见曾取信在手,赶紧拆看。信封内只有盐粒茶叶杂混一堆,信封内外再无字迹物品。卢见曾与纪晓岚俱为当时文坛领袖,这是打什么哑谜?卢见曾思忖中,突然神情大变。几日后钦差上门查抄,卢家“仅有钱数十千,并无金银首饰,即衣物亦甚无几”。 

这就是有清一代著名的反腐大案两淮盐引案,列入乾隆朝三大贪污案。新任两淮盐运使尤拔世发现衙门私藏银两十九万,才知自乾隆十一年(1746年)起,因为淮盐销售区人口暴增,盐量需求随之增加,原来限定的每年盐引数就不足供应,两淮盐政始有预提引法,即提取第二年的盐引计划先用。两淮盐政规定预提的盐引盐税每引三两,而当年盐引收税只有每引一两。但是,这多收的盐税并未解交户部。尤拔世立即上奏朝廷,乾隆震怒,下旨彻查。可所涉盐官查抄时家产寥寥无几,后查出纪晓岚等一众通风报信者。此案涉银两一千多万,结案时判前两淮盐政高恒、普福、卢见曾死刑,高恒、普福立即执行,卢见曾候刑时病死狱中。纪晓岚等也因偷传讯息判决流放。

盐官业绩考核标准

清代盐官总体考核规定

食盐专营,盐商专卖,所依赖者封建专制权力。专制管理体制越延伸,权力寻租空间越大。康熙、乾隆都六次南巡,各地盐商俱有贡纳,这不是贿赂皇帝吗?两淮盐引案中,盐政官员纷纷押狱,人头落地、革职流放、降官降级,而案中涉及的江春等大盐商却屹立不倒,这还真不能说没有历年进贡的作用。盐政之腐败当时已成常例,渗透各个环节,曾任长芦盐政使的董椿在奏折中就说:“两淮盐政衙门,每日商人供应饭食银五十两,又幕友束脩笔墨纸张一切杂费七十两,每日供银一百二十两。”除了索贿与常例,盐官还与盐商联姻换帖,甚至合伙行盐。官专营制,本就官商不分,官就是商,商就是官,官商勾连互通,焉得不腐?

在康熙朝,有个人想革除盐政之弊,这个人就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曹寅任职两淮盐运御使之初,就向康熙提出革除盐商的四项浮费,其中一项是“江苏督抚司道各衙门规礼三万四千五百两”。康熙朱批叮嘱奶弟,“此一款去不得,必深得罪于督抚!银钱无多,何苦积害”,连皇帝都对这些已成常例的腐败无可奈何,又能怎样?康熙六次南巡,四次住在曹家,耗费巨数,曹寅只有挪用盐课,康熙又叮嘱他“风闻库帑亏空者甚多,却不知尔等作何法补完?留心,留心,留心,留心!”“两淮弊情多端,亏空甚多,必要设法补充完,任内无事方好。不可疏忽,千万小心!小心!小心!小心!”一再连连四次反复叮咛,不可谓不殷切。但年年如此的弊政,前塘才填,后洞又漏,哪能补得上?曹寅死,康熙特命曹寅之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两年后曹颙病亡,康熙又让曹寅的侄子曹頫过继过来,并接任江宁织造。任是康熙这样体恤,亏空还是还不上,曹頫被革职抄家。起意反腐,却以腐败告终,虽有个人因素,总是体制促成。

“官不在高,有场则名。才不在深,有盐则灵。斯虽陋吏,唯利是馨”,这是清代人仿《陋室铭》写的《陋吏铭》,收录在钱泳的笔记小说《履园丛话》。清代盐官的考核,有盐引销发指标考核的量化标准,有相当于今天德能勤绩四方面的守(德)、政(绩)、才(能)、年(龄)四格年度考核,有连浮躁都是罪过要降官三级的整肃弊政的纠核八法。这不可谓不周细,不可谓不严厉,但不见成效,腐败已成盐政常态,专制乃腐败渊薮,其又能奈体制性腐败何?

西溪三相

我国的盐官,最早见诸记载的是周朝的盐人,《周礼·天官冢宰》说“盐人,奄二人,女盐二十人,奚四十人”,奄即阉,就是宦官。几千年间,盐官不知其几,虽史不尽载,但留名者也有香臭之判,除了贪腐渎职者,也有除旧布新的改革者,如桑弘羊、第五琦、刘晏、陶澍等;也有为民造福为国生财者,如西溪三相吕夷简、晏殊、范仲淹。后之视今,亦今之视昔,为政者岂可不惕然自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