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制度执行乏力,公众参与缺乏运行机制

制度执行乏力,公众参与缺乏运行机制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我们沿一个镇沿线的几个村组走访时,逐渐发现了民众的诸多“不作为”问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调查组还是能够察觉到民众内心深处对于蓝天碧水的渴望之情。调查组随后对政府以及相关企业进行了走访,发现该市的相关制度平台缺乏具体可操作的运行机制,仅仅流于形式。政府的不作为,不理会公众的建议建言,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不利于公众参与机制的有效运行。

制度执行乏力,公众参与缺乏运行机制

当我们沿一个镇沿线的几个村组走访时,逐渐发现了民众的诸多“不作为”问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调查组还是能够察觉到民众内心深处对于蓝天碧水的渴望之情。

“你们想过这样的情况会好转吗?”

“想过啊,谁不想每天睁眼看到的都是蓝天白云。”

“那你们为什么不一起参与到这个治理的过程中来呢?”

“我们哪有个闲工夫操心这个,就算有时间,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去参与啊,至少我们要知道通过哪个渠道可以为此做贡献啊。”

在城镇的民众这种情感更是强烈,有了优厚的物质经济基础,必然对于健康生活环境以及自身的身体素质有着更高的追求,对生活品质的高要求也促使着他们对于今后的生活更加关注。只是如何参与到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来,如何更好地发挥他们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该市的民众参与并没有很好地被纳入制度化的轨道之中,从而导致了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愿望被大大削减。尽管公众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意识不高,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有待提高,但是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公众的参与要求是随之提高的。在经过被短期利益“收买”的过渡之后,公众的维权意识也正在逐渐加强。但是始终寻求不到一些公众参与的顺畅渠道,不是被动受阻就是缺失。制度提供的空间不足,以至于公众参与愿望得不到满足,这也加大了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风险,如果再对这类事件处理不妥当,更是会引发当地社会的不稳定。(www.xing528.com)

调查组随后对政府以及相关企业进行了走访,发现该市的相关制度平台缺乏具体可操作的运行机制,仅仅流于形式。首先在信息公开方面,政府部门和企业对于环境影响的信息并没有很好地公开。这对于公众准确掌握目前的生态环境现状、污染源和政府管理措施与成效,形成政府、企业与公众的良性互动是极其不利的。在和民众交谈的过程中,他们也意识到自己如果能给政府、企业施加公众舆论压力,能让污染环境的企业在市场上遭到惩罚,他们将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态参与中来,重点是要为他们搭建一个良好的制度平台。

正因为目前缺乏这样一个好的制度平台,因此公众参与的反馈机制也亟待完善与发展。政府的不作为,不理会公众的建议建言,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不利于公众参与机制的有效运行。不仅如此,实际情况中还存在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缺失的问题。民众们表示如果他们的参与没有得到实现,按理应该追究相应机构或者责任人员的责任。但是现实情况是无从查起,更是无从追责。问责制度的缺失对公众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构成很大伤害。

“我们对于有些政府官员的所作所为没有办法调查,毕竟实际情况都是他们自己掌握的,所以我们大多时候也只能任其为之。”

“但是你们可以通过其他的手段,例如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有效权益啊。”

“那虽然是种办法,但首先我们对这一套诉讼流程了解的人不多,要打官司,还要花钱请专业的律师。即使我们懂这个流程,整个诉讼下来,我们要出的钱也大大超出了我们所能承受的范围,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我们还是选择不做。”

在调查中,还发现公众环境权益没有很好的受到保障,公众参与有效性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诉讼的原告太过单一甚至是没有,并且诉讼所要承担的费用也较高,这对于公益起诉都是不利的,起到的都是消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