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水县白水河飞泉寺舍利塔残损

白水县白水河飞泉寺舍利塔残损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水县因白水河而得名。其中,飞泉寺舍利塔为白水县境内仅存的砖舍利塔,其余均为夯筑土塔,且多为残损者。雷村乡位于白水县城东南14.5公里,东隔洛河与澄城相望,南倚五龙山与蒲城为邻,西接铜川郊区与渭北黑腰带相连,白水河自西向东流经乡境北部地区。位于白水县雷村乡通道村北侧高台上,东、北两面临村庄,南、西两面临苹果园。位于白水县纵目乡王家南头村南约200米处,西临生产路,东、南、北为耕地。

白水县白水河飞泉寺舍利塔残损

白水县因白水河而得名。春秋时属雍州之域,相继设彭衙邑、汪邑。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始设白水县,“以县临白水也”。后世屡经废替、撤并,至北魏太和三年(479)复置白水县,并设白水郡,白水之名从此鲜有更改,只是县域和隶属多有变易。其位于关中东部、渭河盆地北沿,地处乔山、黄龙山之南,洛河之滨。受洛河、白水河等各支沟切割,境内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地貌复杂。白水历史悠久,仓颉造字传说、秦晋彭衙之战发生于此,前赵刘曜葬父于此,诗圣杜甫曾寓居于此。境内重要遗存有下河西遗址、西落雁遗址、魏长城遗址(白水段)、仓颉墓与庙、永垣陵、雷公墓杜康墓、白水寿圣寺、白水城隍庙、飞泉寺,以及早年入藏西安碑林东汉仓颉庙碑、前秦广武将军曾孙□产碑等。白水县现存清代砖塔、土塔共12座。其中,飞泉寺舍利塔为白水县境内仅存的砖舍利塔,其余均为夯筑土塔,且多为残损者。

115·飞泉寺舍利塔(2座)

清代六角三层楼阁式砖舍利塔,2座·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白水县雷牙镇腰家河村北150米处坡地,四周环山,塔旁为白杨林和杂木丛。据张保志《白水县志》载:飞泉寺始建于明代,“寺内原有观音像一尊,俗称观音寺”,“清乾隆十八年由僧人寂瑞扩修,寺前石磴为阶,下有石砌小池,引水注流。其左,飞瀑数道,高挂山腰,洒之林木,四时若霜。乾隆年间知县梁善长命之曰飞泉,寺亦改名飞泉寺”。其后香火鼎盛,每逢三月庙会,游人络绎不绝。民国时,寺院渐荒。“文革”中,正殿、大士殿、角楼及数座灵塔被毁。尚存山门、僧房及两座灵塔。

两塔形制相同,均为六角三层实心,东向。一座塔略大,通高4.8米,底径1.5米。层间出檐平浅,顶层檐角微翘。塔顶六角攒尖,塔刹已毁,尚存刹杆。底层正面嵌清咸丰三年(1853)碑铭,高1.2米,宽0.45米。一座塔稍小,通高4.5米,底径1.3米。底层正面设假门,二层正面辟小龛,三层正面砖刻“佳城”2字。塔顶六角攒尖,塔刹无存。

◎飞泉寺舍利塔之一

◎飞泉寺舍利塔之二

116·白堡村土塔

清代方锥形夯筑风水塔。位于白水县冯雷镇白堡村南约50米,南临沟壑,地势较低,周围植被茂盛。塔残高约6米,底边长3米,残宽1.5米,夯层厚10厘米。由于风雨侵蚀,局部坍落严重。当地村民认为,该塔有祈福禳灾的作用。

冯雷镇位于白水县城东5.5公里,西侧为东阳沟,南隔白水河沟与蒲城罕井镇相望。白堡村位于冯雷镇南2.5公里,南侧紧邻白水河沟,北部地势平坦。

◎白堡村土塔

117·北塬村土塔(2座)

清代方锥形夯筑风水塔,2座。位于白水县北塬乡北塬村南至西南一线,分别编为1号塔和2号塔。

1号塔位于村南约200米。塔残高约8米,底径3.6米。从剥落面观察,土质坚硬、纯净,夯层厚8~12厘米。由于风雨剥蚀,平面略呈圆形,塔顶有部分坍落,塔身北侧有裂隙,长约3米,宽2厘米。

2号塔位于村西南约100米路边。塔残高约8米,底径约3.5米。从剥落面观察,土质坚硬、纯净,夯层厚7~10厘米,夯窝径12厘米,深2.5厘米。由于风雨剥蚀和人为扰动,塔顶有部分垮塌,塔身南侧被挖掘成凹进状,东、西侧有裂隙。

北塬乡位于白水县城北偏西约27公里,为山前洪积扇地形,由于地势较高,原面倾斜较大,流水切割强烈,塬沟梁峁相间交错。土塔地处县域北部黄土台塬,地势北高南低。

◎北塬村土塔1号塔

◎北塬村土塔2号塔

118·富卓村土塔

清代方锥形夯筑风水塔。位于白水县雷牙镇(原北井头乡)富卓村小学南约20米处土堰边,北为红砖围墙,南为树丛。塔通高约7米,底边长3.5米,夯层厚8~12厘米,土质中含少量瓦片等夹杂物。塔身收分如锥体,局部有剥落。

北井头乡位于白水县城北2.5公里处,省道渭清(渭南—清涧)线穿境而过,该乡近年已与雷牙乡合并为雷牙镇。富卓村位于原乡东北3公里,地处黄土台塬地带,周围地势平坦。

◎富卓村土塔

119·沟南村土塔

清代方锥形夯筑风水塔。位于白水县雷牙镇沟南村东南约50米沟边上,周围植被茂盛。塔残高约5米,底径2.8米。由于风雨剥蚀,现状略呈圆形,塔顶北侧有坍落现象。从剥落面观察,夯层厚7~10厘米,夯土坚硬、纯净。(www.xing528.com)

雷牙镇位于白水县城东北约7公里,东临洛河,南与冯雷接壤,北与史官、尧禾为邻,西接杜康,地处城乡接合部,为原雷牙乡和北井头乡合并而成的新乡镇。地貌为山前洪积扇群和黄土原地形,土质疏松,适宜农业。沟南村位于镇北约3公里的台塬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沟南村土塔

120·雷村土塔

清代方锥形夯筑风水塔。位于白水县雷村乡雷村东南空地上,南距民宅约50米,东临通村道路,北临耕地。塔残高约5米,底边长约3米,夯层厚8~12厘米。由于风雨侵蚀,塔身东侧垮塌严重。

雷村乡位于白水县城东南14.5公里,东隔洛河与澄城相望,南倚五龙山与蒲城为邻,西接铜川郊区与渭北黑腰带相连,白水河自西向东流经乡境北部地区。雷村土塔位于白水河南岸黄土塬上,周围地势较为平坦。

◎雷村土塔

121·南纪庄土塔

清代方锥形夯筑风水塔。位于白水县雷牙镇南纪庄村东南空地上,周围有农田和树丛。塔残高4.5米,底径2.3米。由于风雨剥蚀,平面略呈圆形,塔顶西侧有坍落现象。从塔身下部剥落面观察,夯层厚10~40厘米,土质坚硬、纯净。塔西侧有裂隙,长约2米,宽1~5厘米。

南纪庄村位于雷牙镇东5公里,地处洛河西岸黄土台塬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南纪庄土塔

122·通道村土塔

清代方锥形夯筑风水塔。位于白水县雷村乡通道村北侧高台上,东、北两面临村庄,南、西两面临苹果园。塔残高3.5米,底边长2.5米,夯层厚9~12厘米。局部垮塌和水土冲刷较为严重,其上生长有杂草、树木

通道村位于雷村乡西南约2公里,地处白水河南岸雷村塬上,地势较为平坦。

◎通道村土塔

123·王家南头村土塔

清代方锥形夯筑风水塔。位于白水县纵目乡王家南头村南约200米处,西临生产路,东、南、北为耕地。塔通高约10米,底边长4.3米,夯层厚8~10厘米,保存尚好。村民于塔身一侧搭有栅栏。

纵目乡位于白水县城北偏东37公里,属山前洪积扇地形,北与黄龙山毗邻,纵目沟从乡境中部穿过,西临孔鹿角河,地势北高南低,沟壑纵横。王家南头村位于乡东南2.5公里,西距纵目沟2公里,土塔四周地势较为平坦。

◎王家南头村土塔

124·小卓村土塔

清代方锥形夯筑风水塔。位于白水县雷牙镇(原北井头乡)小卓村西北约700米处耕地内,周围地势平坦。塔通高约7米,底边长3.5米,夯层厚8~12厘米,土质中含少量瓦片等夹杂物。

小卓村位于原乡境北偏西4公里,地处黄土台塬上,地势较为平坦。

◎小卓村土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