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延川县,陕西古塔全编及现存古塔情况

延川县,陕西古塔全编及现存古塔情况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延川县因境内有“吐延水”而得名。夏为雍州属地,商有鬼方部族居住,春秋时期为白翟部族占据;公元407年匈奴人赫连勃勃建大夏国,辖延川之地;隋开皇三年始置延川县。延川县现存古塔4座。位于延川县高家屯乡贺家渠村寨子山半山腰上。位于延川县冯家坪乡大白家沟村北50米处。位于延川县贾家坪乡张家河村,通高7.64米。位于延川县文安驿镇下文安驿村东300米。

延川县,陕西古塔全编及现存古塔情况

延川县因境内有“吐延水”而得名。夏为雍州属地,商有鬼方部族居住,春秋时期为白翟部族占据;公元407年匈奴人赫连勃勃建大夏国,辖延川之地;隋开皇三年(583)始置延川县。其地处延安东北部,隔黄河与山西永和县相望,黄河流经延川土岗乡大程村、小程村和伏义河村一带时,形成S型大转弯,被赋名“乾坤湾”,留下了古老的神话和传说。境内重要遗存有赫连勃勃墓、稽胡族古窑、文安郡故城、延川烽火台遗址、雁门关址、小程民俗文化村等。延川县现存古塔4座。其中,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幢式石塔,仰莲瓣翘耸,恰似盛开之莲,较为独特。

281·西阳寺七佛塔

清代八角三层幢式石舍利塔。位于延川县高家屯乡贺家渠村寨子山半山腰上。寺始建年代及沿革不详,后世寺毁塔存。

塔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坐西向东。现存二层,残高2.4米。塔基方形,上置八角形须弥座,束腰部位辟有小龛。塔身一层正面辟圆拱龛,覆八角挑檐,托三层仰莲瓣座。二层四面辟龛,西、南、北三面龛内刻有《西阳寺七佛塔志铭》,楷书阴刻34行,满行16字,落款“乾隆三十八年岁次□□□”;东面龛内无造像,两侧有对联,内容为“青莲常现瑞,素服不沾尘”,横批“自在光明如来”。塔身三层以上不存。该塔二层仰莲座颇为凸显,莲瓣翘耸,恰似盛开之莲,较为独特。

◎西阳寺七佛塔

282·大白家沟风水塔

清代土石胶合蜡状塔。位于延川县冯家坪乡大白家沟村北50米处。塔体通高2.1米,底周长约4米。因其形状像蜡烛而被当地村民称为“土石蜡”,视其为平安吉祥的征兆和兴旺发达的象征。据当地村民讲述,该塔原为红胶泥柱,上覆厚约0.5米的大石块,石上再垒土。现塔为1987年重修塔,以小石块砌柱状塔身,用原有大石块覆为塔顶。塔前有1987年重修碑1通,记载重修大白家沟风水塔事宜。该塔造型极简,是地方风俗和民间信仰的反映。

◎大白家沟风水塔(www.xing528.com)

283·张家河魁星楼

清代方形二层楼阁式石塔。位于延川县贾家坪乡张家河村,通高7.64米。塔基为石砌方台,每边长6.4米,高2米。底层阔大,每边长5.05米,高3米;辟南、北贯通券洞,洞宽2.35米,高2.4米。二层四面辟十字交叉券洞,洞内残留有壁画痕迹,原有的文昌君塑像已不存。塔顶以石板压檐,伸出稍许;以石板叠砌收束,置宝瓶式塔刹。

◎张家河魁星楼

284·文安驿魁星楼

民国方形亭阁式砖石塔·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延川县文安驿镇下文安驿村东300米。创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乾隆年间(1736—1795)重修,民国四年(1915)重建,通高约8米。塔基为石砌方台,每边长3.7米,高3米。塔身砖砌,高3米,正面辟长方形券门,其余三面辟圆窗。塔顶四角攒尖,置石质宝珠刹。塔体北面嵌民国四年重建魁星楼碣1方。

◎文安驿魁星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