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安康古塔简介,陕西古塔全编,45座明清时期塔

安康古塔简介,陕西古塔全编,45座明清时期塔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安康市区(汉滨区)坐落于汉江两岸,素有“江城”之称。此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有汉调二黄、紫阳民歌;省级“非遗名录”列有小场子、八岔戏、安康道情和龙舟节等。安康市现存明清和民国时期砖、石塔共45座,其中,汉滨区10座、旬阳县12座、白河县1座、平利县3座、岚皋县1座、紫阳县2座、汉阴县3座、石泉县2座、宁陕县11座。据考古发现和文物普查可知,安康市早至宋代已建有古塔,惜已不存。

安康古塔简介,陕西古塔全编,45座明清时期塔

安康地名源于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安阳县为安康县,取“万年丰乐,安宁康泰”之意。其位于陕西省东南部,东经108°01′~110°01′,北纬31°42′~33°49′之间;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水横贯东西,处于川、陕、鄂、渝4省市的结合部。辖境南北长约240公里,东西宽约200公里,总面积约23 391平方公里;辖汉滨区和汉阴、宁陕、紫阳、岚皋、平利、镇坪、旬阳石泉、白河9县。

安康地质构造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南部和扬子准地台东北缘。地貌呈现出南北高山夹峙,河谷盆地居中的特点;以汉江为界,北为秦岭地区,南为大巴山地区。最高点位于宁陕境内的秦岭东梁,海拔2 965米,司马迁谓之“天下之大阻”,为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最低处为白河县与湖北交界的汉江右岸,海拔169米,也是陕西境内海拔最低点。安康市区(汉滨区)坐落于汉江两岸,素有“江城”之称。

安康为华夏多元文化交汇融合之地,居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秦陇文化和中原文化的接壤处。其夏时属《禹贡》九州中的“梁州”;商周时为庸国的封地,称“上庸”;春秋时由秦、楚、巴三国辖治;战国时成为秦楚反复争夺之地;秦时置汉中郡西城县,郡治西城;东汉建武六年(30),将汉中郡治迁至南郑县(今属汉中);建安二十年(215)置西城郡,治西城县,隶属荆州曹魏黄初二年(221),取“曹魏兴盛”之意,改西城郡为魏兴郡;西晋太康元年置安康县,为安康见诸典籍之始;西魏废帝三年(554)设金州,因越河川道出麸金而得名,隶属魏兴郡;唐至明代前期仍设金州,其间,郡、县改易升降错综复杂;明万历十一年(1583),洪水淹没州城,遂于城南赵台山下筑新城,改金州为兴安州,万历二十三年(1595)改兴安州为直隶州,不再属汉中府;清初仍设兴安州,顺治四年(1647)州府迁返老城,乾隆四十七年(1782)改设兴安府,辖6县;民国时期废道、府,设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安康等10县;2000年设立地级安康市,沿袭至今。古时连通京师长安的子午道穿越宁陕、石泉,衔接川东的荔枝道亦从境内通过;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汉江航运就已相当发达,形成了连缀秦楚的“黄金水道”;明成化年间(1465—1487)还打通巴山,凿建了长700余里的曲折“盐道”。佛教史上声名远播的高僧怀让出自金州,被奉为禅宗七祖;民国著名学者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三兄弟出生于汉阴,被后世誉为“沈氏三贤”和新文化先驱及大师;1984年出土于石泉的汉代鎏金铜蚕被当作“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起纽带作用的标志”。境内重要遗存有刘家河遗址、王家坝遗址、鱼翅遗址、刘家营遗址、马岭坝遗址、子午道遗址、汉阴城墙、千佛洞石窟、万春洞石窟、禹穴石窟及摩崖题刻,以及旬阳县文庙、安康文庙大成殿、白云寺、龙兴寺、周氏武学、武昌会馆、瓦房店会馆群和具有长江流域特点的廊桥与崖墓群等。此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有汉调二黄、紫阳民歌;省级“非遗名录”列有小场子、八岔戏、安康道情和龙舟节等。

安康市现存明清和民国时期砖、石塔共45座,其中,汉滨区10座、旬阳县12座、白河县1座、平利县3座、岚皋县1座、紫阳县2座、汉阴县3座、石泉县2座、宁陕县11座。据考古发现和文物普查可知,安康市早至宋代已建有古塔,惜已不存。明清时期随着两江、湖广、四川移民的大量迁入,当地经济开发和多元信仰呈现出新的历史格局,也迎来了建塔高峰期,现存古塔数量居陕南首位(占总数一半以上)即是明证。这些古塔大多沿子午道和汉江“黄金水道”两侧阶地或山岭分布,子午道上的宁陕县以多宝塔式石舍利塔为大宗,是陕西这一类型石塔遗存最为集中的县域之一,其中以藏文禅师舍利塔和观音山舍利塔最为典型;石泉县的吴家寨墓塔(俗称“将军塔墓”)应时而修筑,当与清末陕南的战乱背景有关,旨在祈神灵、佑平安。而“黄金水道”上的旬阳县塔型多样,兼容了南北风格,其中旬阳东宝塔造型挺秀,砖雕精美,为安康明代楼阁式砖塔中的佼佼者;青山寺舍利塔上部呈覆斗形,且基座连同塔身辟门,上下一体,属陕西省内鲜见的石塔形制;天池山舍利塔造型美观,雕工精细,为陕南明代石舍利塔的代表作。处于要津之地的汉滨区亦塔型多样,其中有明确纪年的兴贤塔方正简明,顶层用石条筑成小方亭式样,为国内鲜见;马河天灯塔立于河道一侧山顶,为陕西省内罕见的指示航向的灯塔遗存;祖师庙道士塔小巧玲珑,为陕西省内鲜见的小型石雕道士塔的杰作;民国初年兴建的奠安塔端庄挺拔,矗立于汉江南岸,镇守着地理水文意义上的安康东大门,是近代陕南风水塔的代表作。其他如汉阴文峰塔矗立于老城墙东南角台上,其选位系陕西省内现存同类建筑中所仅见;平利县的三佛洞舍利塔雕工精致,尤其是塔铭以四言偈语刊刻临济正宗四十八代传流谱系,对研究明清时期佛教流派及校对临济正宗各代传人等,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岚皋县的古鉴大士灵塔文献价值亦较高,为陕南有明确纪年的多宝塔式明代石舍利塔的代表作;紫阳县的东明庵舍利塔与咸阳市武功县的寺背后塔(释迦文佛舍利塔)特征类似,为陕南明代石喇嘛塔的典型。(www.xing528.com)

安康古塔列表

续表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