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郑区的古塔:陕西古塔全编(上+下)

南郑区的古塔:陕西古塔全编(上+下)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郑区因传西周末年“郑人南奔”居此而得名。南郑区现存古塔5座。位于南郑区湘水镇华严村三组,距村道路约1公里。位于南郑区小南海镇康家坝村三组西南山丘上,周遭为灌木丛林。位于南郑区青树镇柳树沟村塔沟一侧山坡上,地处汉中盆地南部巴山浅山区,周遭竹林茂密。位于南郑区协税镇大营村一组青座山上,东距祖师殿约100米。

南郑区的古塔:陕西古塔全编(上+下)

南郑区因传西周末年“郑人南奔”居此而得名。公元前451年,秦左庶长筑南郑城,为南郑见诸典籍之始。秦惠文王后元十三年(前312)置县;此后,南郑区为历代汉中郡(道、路、府)治所附郭首县。1949年12月设南郑市(今汉台区),辖南郑县(驻十八里铺);1961年移县城于汉江以南周家坪;2017年8月废县设区。其地处汉中盆地西南部,北临汉江,南依巴山与四川通江、南江、旺苍县接壤,古代连通汉中与四川巴中地区的“米仓道”由此经过。境内重要遗存有梁山遗址、龙岗寺遗址、米仓道遗址、密严寺、圣水寺、定波桥、广生桥等。南郑区现存古塔5座。其中,柳树沟舍利塔为幢式与喇嘛式混合造型,反映了藏传佛教对该区域的影响;青座山羽化塔为陕南鲜见的道士塔遗存。

320·红椿坝石塔

明清时期方形三层楼阁式石舍利塔。位于南郑区白玉乡红椿坝村红椿坝组塔子梁于氏宅南300米,地处巴山南麓,周围群山环抱,植被茂盛,以松树和杂灌木为主。系寺庙遗存,寺早年废毁,沿革不详。现仅存僧人舍利塔,坐落于山梁平缓地带,东、西为沟壑。

塔以片石加石灰浆砌筑,坐东向西,残高3.7米。塔基为方形二级须弥座,底边长1.8米,高1米。塔身三层,底层面西辟长方龛,宽0.5米,高0.83米,进深0.48米。二层以上收分明显,层间以石板压檐。三层残毁,塔刹不存。

◎红椿坝石塔

321·湘水华严寺塔

明清时期方形石舍利塔。位于南郑区湘水镇华严村三组,距村道路约1公里。坐落于丘陵地带,南依山坡,周遭林木茂盛。系华严寺附属遗存,寺早年废毁,沿革不详。

塔由条石砌筑,方形,每边长5米,已坍塌,塔身现存残高2米。条石有两种规格,分别长1.7米、1.9米,宽0.5米、0.6米,厚均为0.6米。该塔原规格较大,坍塌因素应与地震和盗扰有关。

◎湘水华严寺塔

322·康家坝舍利塔

清代六角五层楼阁式石舍利塔。位于南郑区小南海镇康家坝村三组西南山丘上,周遭为灌木丛林。系寺庙遗存,寺早年废毁,沿革不详。

塔坐西向东,以大块石料砌筑。20世纪尚完整,近年遭盗扰,第五层坍圮。残存四层,残高4.2米,底径2.6米。塔身底层东面辟方门,宽0.9米,高1米。二、三、四层每面刻有仙鹤、渔鼓、花草等浮雕图案(已严重风化)。层间石雕六角挑檐。塔身上部收分骤急。塔顶坠落在地,为整石雕成,呈六角攒尖式样,脊楞清晰。顶部六角形凿平,镂有方形卯孔,原为榫接塔刹之用,刹件已失。塔前原有清道光十六年(1836)修塔碑1通,已迁移。

◎塔身图案(www.xing528.com)

◎康家坝舍利塔

323·柳树沟舍利塔

清代六角三层幢式石舍利塔。位于南郑区青树镇柳树沟村塔沟一侧山坡上,地处汉中盆地南部巴山浅山区,周遭竹林茂密。系寺庙遗存,寺早年废毁,沿革不详。

塔为幢式与喇嘛式混合造型,残高4.36米。塔基已埋地下,直径1.64米。塔身底层为圆鼓形,相当于喇嘛式的塔肚子,其正面辟券龛。二、三层为六角形,为典型幢式塔身。二层每面辟方形龛;三层正面题刻塔铭,隐约可辨“□□临济正宗二十五代比丘清□之□”字样,另一面辟券龛,其余各面线刻花卉图案。层间出檐为整石雕成的仿木构六角挑檐,上下以榫卯相接。塔脖子分作两节:下节为六角形,较矮;上节为圆柱形,线刻“十三天”相轮。塔顶覆六角形华盖,塔刹已失。据“三普”调查,刹件“弃于附近山沟”。

该塔造型纤瘦,整体仍属经幢式塔,但局部有喇嘛塔因素的融入(下部塔肚子、上部十三天相轮),当为藏传佛教影响所致。

◎塔铭

◎柳树沟舍利塔

324·青座山羽化塔

清代六角三层楼阁式石道士塔。位于南郑区协税镇大营村一组青座山上,东距祖师殿约100米。地处巴山山脉腹地,属平川丘陵地带。塔坐落于山顶丛林中,三面环山,地势险峻,周遭植被茂盛,以松树和杂灌木为主。

祖师殿为清代道观,“文革”时期颓废,20世纪80年代后复有宗教活动。塔由大块青石砌筑,平面呈六角形,残存二层,残高2.7米,底径2米。塔身二层辟方龛,三层已残毁。层间石雕仿木构六角挑檐,棱角分明。部分构件散落在地,应曾被盗扰。

◎青座山羽化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