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UGNX8.5有限元分析入门:解决结构约束模态

UGNX8.5有限元分析入门:解决结构约束模态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9-1 自由模态与约束模态的频率和振型结果对比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同一个结构,在自由模态与约束模态下求解的频率与振型完全不同,因为约束的施加改变了系统的刚度,导致系统频率与振型发生变化;约束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模态结果。自由模态能反映系统本身结构的固有属性,而约束模态则更能反映结构在实际工况条件下的模态特性。

UGNX8.5有限元分析入门:解决结构约束模态

在上述车架自由模态分析基础上,下面进行工况(约束)条件下的结构模态分析,查看副车架系统结构在约束条件下的模态参数(固有频率和模态形状)的变化。

1)在【仿真导航器】窗口分级树中右击【Solution 1】节点,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克隆】978-7-111-49638-0-Chapter09-44.jpg命令,右击复制的【Copy of Solution 1】节点,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重命名978-7-111-49638-0-Chapter09-45.jpg命令,将此名称修改为【Solution 2】,如图9-25所示,注意该节点处于激活状态。

2)右击【约束】节点,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约束】978-7-111-49638-0-Chapter09-46.jpg和【固定约束】978-7-111-49638-0-Chapter09-47.jpg命令,弹出【固定约束】对话框,如图9-26所示,并在【类型过滤器】中切换为【多边形面】,在窗口单击副车架底部2根纵梁的底面,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副车架系统模型边界约束的定义,如图9-27所示。

3)右击【Subcase-Eigenvalue Method 1】节点,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编辑】978-7-111-49638-0-Chapter09-48.jpg命令,弹出【解算步骤】对话框,如图9-28所示。将【名称】中【Subcase-Eigenvalue Method 1】修改为【Subcase-Eigenvalue Method 2】,单击【Lanczos数据】右侧的下拉按钮,在下拉菜单中选择【Real Eigenvalues-Lanczos 2】,单击右侧的【编辑】978-7-111-49638-0-Chapter09-49.jpg按钮,弹出【Real Eigenvalues-Lanczos 2】对话框,如图9-29所示。将【频率选项】中的【所需模态数】修改为【4】,单击两次【确定】按钮,完成所求模态参数的修改。

978-7-111-49638-0-Chapter09-50.jpg

图9-25 复制节点并修改名称

978-7-111-49638-0-Chapter09-51.jpg

图9-26 【固定约束】对话框

978-7-111-49638-0-Chapter09-52.jpg

图9-27 副车架固定约束效果图

978-7-111-49638-0-Chapter09-53.jpg

图9-28 设置解算步骤与方法

978-7-111-49638-0-Chapter09-54.jpg

图9-29 修改所需模态的阶数

4)右击【Solution 2】节点,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求解】978-7-111-49638-0-Chapter09-55.jpg命令,弹出【求解】对话框,单击【确定】按钮。稍等,窗口出现【模型检查信息】、【分析作用监视器】和【解算监视器】3个对话框,其中【解算监视器】选项卡包括【解算方案信息】、【稀疏矩阵求解器】和【特征值提取】3个选项卡,等待出现图9-30所示【作业已完成】的提示后,关闭各个信息对话框。双击出现的【结果】节点,进入后处理分析环境

5)在【后处理导航器】窗口出现了结构约束模态计算结果,如图9-31所示,显示出副车架系统结构在约束状态下的第1至第4阶的频率值,分别为第1阶固有频率97.20Hz,第2阶固有频率为118.8Hz,第3阶固有频率为157.5Hz,第4阶固有频率361.5Hz。

978-7-111-49638-0-Chapter09-56.jpg

图9-30 约束模态解算监视器信息(www.xing528.com)

978-7-111-49638-0-Chapter09-57.jpg

图9-31 约束模态计算结果情况

6)展开【模式1】、【位移-节点的】,双击【幅值】节点,窗口出现模型在第1阶频率97.20Hz共振时的变形云图,如图9-32所示。按照此方法分别可以查看结构在第2阶,第3阶频率共振时的振型云图,分别如图9-33和图9-34所示,还可以通过动画功能演示随着阶数的增加,整个模型的动态变形过程。

978-7-111-49638-0-Chapter09-58.jpg

图9-32 第1阶约束模态整体振型云图

978-7-111-49638-0-Chapter09-59.jpg

图9-33 第2阶约束模态整体振型云图

978-7-111-49638-0-Chapter09-60.jpg

图9-34 第3阶约束模态整体振型云图

提示

从分析得到的模态振型云图中可以得到有效信息,比如装配模型中哪些部件结构容易发生振动,可以在设计时通过修改结构形状、尺寸或连接方式,有效地进行避振或减振设计。

7)单击工具栏中的【保存】978-7-111-49638-0-Chapter09-61.jpg按钮,保存上述操作成功的计算结果;单击工具栏中的【返回到模型】978-7-111-49638-0-Chapter09-62.jpg按钮;单击资源条上的【仿真导航器】978-7-111-49638-0-Chapter09-63.jpg按钮,返回到仿真模型环境。

本实例中其他计算结果和显示模式请参考随书光盘Book_CD\Part\Part_CAE_Finish\Ch09_frame\文件夹中的相关文件,操作过程的演示请参考视频文件Book_CD\AVI\Ch09_frame.AVI。

8)通过上述对副车架系统的自由模态与约束模态分析,先对这两种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构进行对比和总结,两种方法得到的频率和振型描述如表9-1所示。

表9-1 自由模态与约束模态的频率和振型结果对比

978-7-111-49638-0-Chapter09-64.jpg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同一个结构,在自由模态与约束模态下求解的频率与振型完全不同,因为约束的施加改变了系统的刚度,导致系统频率与振型发生变化;约束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模态结果。自由模态能反映系统本身结构的固有属性,而约束模态则更能反映结构在实际工况条件下的模态特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