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闭技巧: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审美嬗变

关闭技巧: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审美嬗变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闭”唱法是为了使声音更集中,更具穿透力。在民族唱法的男高音中,也有声带比较短小、窄薄,音色高亢纤细的,他们的换声点也就不那么明显,所以没有“关闭”动作也有可能获得一定的头腔共鸣。(二)“关闭”唱法的训练方法1.建立稳定良好的中声区稳定的中声区的建立是“关闭”训练的前提。在不对声带的运动造成影响的前提下,真声与假声的比例应得到自动调整,这是“关闭”高音中混音形成的重要条件。

关闭技巧: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审美嬗变

(一)什么是“关闭”唱法

在歌唱发声中,存在一个声区的问题,这是人声的区域界线,是自然存在,人类所发出的各种声音,不同声区之间的跨越都有一个换声点,因此,就必须有一种换声技巧,这种技巧就是“关闭”唱法。

“关闭”一词来源于英语的close(关闭),与open(开放)相对。在中声区进行演唱时,我们常采用开放的嗓音状态来进行歌唱,这样能使声音更为明亮、宽广。但如果在高音区进行演唱时仍然采用开放的嗓音状态,则会出现气息不足、力不从心的“喊”歌的现象。所以,当歌唱进入到换声点附近时,需要注意逐渐改变嗓音的发声状态,用换声的办法“阻碍”“遮盖”住声音,使头腔共鸣的效果更加充实和饱满,这就是“关闭”唱法的真正含义。

“关闭”唱法的基本原理在于:如果想要使共鸣发生改变,基音必须产生变形。前者是效果,后者是手段。所谓基音变形,就是改变基本母音的音色,使之混入适量的假声成分。例如,在中声区很纯的元音a,到中高声区就要加入一点o的音色,到了换声区再往上唱,就得掺入一点u的色彩,让自己听起来音色较空、较暗,只有头腔的共鸣点在响。这种改变不是口型的明显改变,而是在心理听觉上改变,如唱a想着点o,更高音区就想u的感觉

男、女高音声部的换声点大约在f2附近(中低声部约低一个小三度)。唱到这个音时,咽喉部的空间一定要有比较明显的调整动作,特别是男声。

这个调整动作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头腔共鸣,这就要求小舌与上口盖软腭抬起,口腔内呈“穹顶”状,与此同时,下巴放松、喉头放下,咽腔腔体拉长,口腔、鼻腔和咽腔三个部位的空间增大。随后,后移硬腭上声波的反射点,这样一来,声音就能够充分的回荡振动,高音区的声音进而获得更多的共鸣泛音。这个腔体调节的大小,与音色有很大的关系。

这时,感觉声音以抛物线方向划出去,向前向上集中到鼻腔前面。运用这样方式发出的声音音色稍暗,音质高亢、纯正,高音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关闭”唱法是为了使声音更集中,更具穿透力。这种训练在实际掌握上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老师的指点,以及一段时间的勤加练习,才能逐步地获取训练效果。在我国许多地区的民族唱法中,男歌手常常用假声唱高音,比如甘肃地区的“花儿”、云南彝族的“海菜腔”等,高音基本上就用假声演唱。

母音转换的方式可以实现换声点声音的训练。例如,在演唱a母音时,带有演唱o母音的感觉和状态。这种形式的母音转换,构成了口腔内部的收提与穹顶状态,形成了使声音逐步集中的关闭唱法。当然还要注意各歌唱器官的调节,追求更多的头腔共鸣。若是在高音区获得了充分的头腔共鸣,则歌唱中声音的色彩会更加明朗和坚实,声音的泛音也会增多,从而使音色变得更为圆润和饱满。

“关闭”唱法在男声中运用比较多,也比较明显。女声由于声带比男声的声带短、薄,在降b附近有一个真假声的换声点,在中声区就逐渐混入假声,这样从中声区到高声区的换声点就没有男声那么明显。当然,换声点还是存在的。在民族唱法的男高音中,也有声带比较短小、窄薄,音色高亢纤细的,他们的换声点也就不那么明显,所以没有“关闭”动作也有可能获得一定的头腔共鸣。

(二)“关闭”唱法的训练方法

1.建立稳定良好的中声区

稳定的中声区的建立是“关闭”训练的前提。掌握关闭唱法的关键就在于中声区良好的发声状态。歌唱者在进行“关闭”训练之前,必须能够没有负担且自如的演唱中声区,并保障声音的流畅以及音色的明亮。演唱技巧的训练应当建立在保持深呼吸的基础上,使喉咙自然、松弛地打开并准确调节共鸣位置。声音要有通畅感,声带能够在气流中自由的振动。在不对声带的运动造成影响的前提下,真声与假声的比例应得到自动调整,这是“关闭”高音中混音形成的重要条件。“关闭”高音之前声门发音的状态对换声具有一定的影响,这一个音的发出一定要敢用声带唱,哪怕是唱得“实”一点、“白”一点。(www.xing528.com)

但要注意的是,若是没有稳定、良好的中声区基础,就没有办法完成歌唱中的关闭技巧。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的追求高音,也不要着急于音域的拓展,避免造成对嗓音的损害。

2.对呼吸的气息加以控制

气息的有效控制对高音的关闭有一定的作用,应当减轻声门部位的压力,避免声带受到干扰,能够灵活地进行发音的调整。关闭高音时,呼吸应当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唱高音时,要挂住前面,后面要像打哈欠一样吸着长,演唱的音越高,吸气感越强;第二,宽音窄唱,气大声道小;第三,换气要迅速,动作幅度要小,不动声色地换气,气息要深。

3.打开喉咙做准备

关闭唱法需要先将喉咙自然打开,以为其准备一条更为宽广的气息通道,如果不会打开喉咙,就不能真正掌握关闭唱法。

4.关闭与混合母音的变化规律

从换声点往上的三个半音阶,就是中声区进入高声区的换声区。在这个换音区内,要用前o后u的混合母音关闭,为关闭高音提供力量,在腔体形成共鸣。声带的振动面积缩小边缘振动,演唱机能由重变轻。关闭最重要的练习,是练好换声区开始的三个半音。在歌唱的练习中,不断寻找感觉,在音色方面,应当是明、暗适度,以暗为主;在音量方面,应当是大、小适中,以小为主;在音色方面,应当是向后集中向前反射,以后为主;声音刚柔相济,以柔为主。并在心中想象,演唱是向暗、向小、向后、向柔的,不追求音量的大小,只追求音高。当声音摆脱了喉咙的束缚进入头腔共鸣区后,就能增强关闭后声音的力度,从而继续向上拓展音域。

不同的母音用不同的音色来关闭,a用u关,i用ü关,e用ei关。这样一来,不仅为宽母音a提供了最佳的高音区共鸣技巧,也为窄母音在高音区的演唱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这就使得在关闭的作用下,窄母音在高音区的演唱容易了许多。这样唱出来的窄母音,在头腔共鸣的作用下,更加动听。

5.关闭的腔体状态

关闭的口腔形状垂直张口,笑肌提起,软口盖上抬,喉结放松下降,口咽和喉底打开,柱肌向内靠拢。鼻咽腔有被空气充盈的感觉。人体的整个腔体呈放松状态,向外打开,只有柱肌向内靠拢。歌唱时,只要采用混合母音的方法,能够贴着咽壁、守着嗓子眼儿,上下同时吸开,关闭的腔体状态便会自然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