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审美嬗变:当下新特征

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审美嬗变:当下新特征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当代民族声乐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文化发展趋势的影响。让我们从四个方面来描述当前我国民族声乐的新特点。中国歌手关牧村是美声唱法民族化的代表。可以说,中国新时期民族声乐的出现,打破了不同类型音乐之间的壁垒,让人听得更舒服,满足了大众更基本的需求。(三)民族唱法的美声化这里表达的是,民族歌曲的演唱要突出美声艺术歌曲在中国的民族性。

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审美嬗变:当下新特征

声乐艺术已经发展到21世纪。国际声乐演唱形势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除了古典音乐和审美歌唱仍然受到公众的喜爱和尊重之外,流行音乐也受到公众的追捧。[7]很明显,这是社会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精神不断提高的必然现象。结合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元素的现代音乐形式经常走上新世纪的舞台。此外,各种新的演唱方式也在不断涌现,最常见的是美声与流行、交响乐与流行音乐等的结合。有一段时间,跨越国界似乎成了一种时尚。较为著名的作品如莎拉布莱曼的咏叹调《月亮颂》、玖月奇迹的《中国范》等。这种唱法的诞生部分受到公众审美趣味变化的影响。特别是随着高雅艺术的普及,原本的流行文化受众也开始接触高雅文化,促进了严肃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交流与碰撞。中国当代民族声乐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文化发展趋势的影响。让我们从四个方面来描述当前我国民族声乐的新特点。

(一)美声演唱的民族化

自从西方专业的美声演唱技法传入我国后,美声艺术就在我国深深地扎下了根,那些专攻美声唱法艺术家也开始演唱具有民族风格的歌曲作品,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声与民族两种唱法的融合发展。中国歌手关牧村是美声唱法民族化的代表。她将美国的歌唱、科学和自然融入民族唱法的技巧和风格中,主要作品有《吐鲁番葡萄熟了》《海上生明月》《美丽的敦煌》等。

回顾民族音乐发展的大众化趋势,作者认为,新时期民族音乐发展呈现的这些特征与大众审美文化的作用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大众审美文化有以下特征体现。当代民族声乐艺术已经逐渐演变成一种大众审美文化或商业文化。21世纪是物质和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大大提高,面对这些复杂的事情,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公众不再是简单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具有绝对权力的积极参与者。当代民族声乐的发展不再与现有的演唱方式挂钩。相比之下,音乐创作者更被动。在这个时代,他们的创作作品或尝试新的演唱方式应该考虑到人们的审美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如今,艺术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艺术品的消费会极大地促进艺术的发展,事实上,这也是当代艺术发展的基础。只有拥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才能够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保障。当然,大众传媒对艺术的传播与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传播媒体对声乐表演艺术也很重要。今天的公众不满足于单调的艺术表现手法,现代媒体的发展赋予了公众自由选择的权利。社会媒体、大众审美需求与当代民族声乐发展的关系已经变得极其密切,因为每个民族流行的声乐作品和民族声乐艺术家都会有大量的审美群体与当前的媒体合作,使他的作品更具影响力和知名度。近年来,各大电视台举办的歌手选拔节目一直是这些节目的代表,从《梦想中国》到《星光大道》,从《激情唱响》到《完美声音》,从《梦想中国秀》到《中国达人秀》,这些节目随着审美需求和人们水平的提高而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这也反映了大众审美的逐渐成熟,为民族声乐的商业化铺平了道路。这类节目的高排名使主要媒体企业家对广告商进行了大量投资,通过这种方式,民族声乐作品也吸引了声乐艺术“消费者”的更多关注。

(二)艺术歌曲的流行化(www.xing528.com)

艺术歌曲是一种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歌曲,此类歌曲的演唱需要建立在较高的演唱技法之上。艺术歌曲作为歌曲体裁的一种,自19世纪在欧洲诞生以来便获得了西方世界人民的热爱,并迅速在欧洲流传开来。艺术歌曲进入中国后,一大批中国的音乐家就开始探索艺术歌曲与中国音乐文化相融合的方式,并创作出不少包含中国文化和艺术特色的中国艺术歌曲。随着这一歌曲体裁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一些较为著名的作品开始被流行音乐人学习和借鉴,他们将艺术歌曲作品与流行音乐相结合,不仅提升了流行音乐的艺术水准,更推动了艺术歌曲的普及。2012年著名歌手谢明在其代表作《不说再见》中,大胆尝试将流行音乐、实用热点新闻和民族唱法巧妙结合,收获了很好的效果。可以说,中国新时期民族声乐的出现,打破了不同类型音乐之间的壁垒,让人听得更舒服,满足了大众更基本的需求。

(三)民族唱法的美声化

这里表达的是,民族歌曲的演唱要突出美声艺术歌曲在中国的民族性。这种歌唱符合美声歌唱的规则和歌唱习惯,同时也显示了民族魅力和民族风格。可以说这种唱法比传统的民族唱法音乐更宽广,文字清晰亲切,声音爽朗流畅,通常的全腔体唱法更立体,唱法更感人。代表作品主要有《举杯吧朋友》《春天的芭蕾》《把一切献给党》等。当然,没有良好的声乐训练,这些歌曲是无法完成的。

(四)流行歌曲的艺术化

随着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和艺术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艺术修养得到了普遍的提升。一些曾经仅仅习惯聆听流行音乐的听众也逐渐开始关注古典音乐,这促进了交响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在演唱方面,一些美声歌唱家也开始与流行音乐人合作演唱,或是采用美声演唱方式来演唱流行音乐。例如,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就曾演唱过流行歌曲,他也表示很乐意学习这种用优美的嗓音演唱流行歌曲的新方法,如果反响是好的,他将继续唱更多的流行歌曲。可以说,这种做法不仅为流行歌曲的演唱增添了活力,也提高了流行歌曲的艺术,丰富了其内涵。当然,这种跨境转弯方式是与国际社会接轨的必然趋势。代表作品有吴碧霞的《橄榄树》、廖昌永的《菊花台》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