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审美嬗变:共性与个性

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审美嬗变:共性与个性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与音乐风格而言,首先演唱者应当对手中作品的“共性”和“个性”的特点进行分析,同一地域环境下的作品往往有着共同的基本风格,而这些作品因题材、形式等方面的不同又展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不同风格的民族声乐的演唱中,可以利用科学用嗓的原则,将艺术风格与技术训练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产生意料之外的独特效果。在这之中,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属于共性因素,而作曲家个人因素则属于个性因素。

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审美嬗变:共性与个性

就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与音乐风格而言,首先演唱者应当对手中作品的“共性”和“个性”的特点进行分析,同一地域环境下的作品往往有着共同的基本风格,而这些作品因题材、形式等方面的不同又展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对于民族声乐而言,所谓的共性主要指演唱的技法问题,技法训练就是为了强化声音的表现力,拓展音域,以实现对歌唱技法的整体把握的程度。从这方面来看,对于民族声乐的初学者来说,应该重点提高这方面的练习,同时学会歌唱发音的基本原理,达到民族声乐艺术对声音的客观要求。在掌握这些技巧的基础上,演唱出不同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以此来丰富演唱者的情感体验,不断扩展演唱领域,形成独具自身特点的演唱风格。否则,演唱者会由于技术的限制而无法发挥出自身的风格。但值得注意的是,独特的演唱风格并不意味着抄袭,它像指纹一样独一无二,不仅是演唱者创新意识的表现,更是演唱者对音乐作品独到的诠释。在不同风格的民族声乐的演唱中,可以利用科学用嗓的原则,将艺术风格与技术训练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产生意料之外的独特效果。例如,演唱蒙古族长调可以训练饱满的音色、悠长的气息和音色共鸣调节能力,增强声音的穿透力;演唱青海花儿、陕北信天游有利于高中低音区的上下贯通和真假声过渡结合;练习曲艺、戏曲演唱中的喉音、牙音、舌音、齿音、唇音等丰富的音色变化和吐字咬字,对训练演唱“字正腔圆”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作曲家只有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意识,并对社会生活产生深刻的体验,才能够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作品。从某种程度上讲,作曲家本人的生活理想、审美观念、道德修养都会融入作品当中。所以,一部声乐作品的基本风格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二是作曲家本人的影响。在这之中,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属于共性因素,而作曲家个人因素则属于个性因素。这两种因素对作品产生的作用同样重要,二者相辅相成又各自独立。所以,在演唱某首作品时,演唱者首先要从在同一时期的一代作曲家及作品中辨识出基本的时代风格,然后在对其个性特征进行区别。(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