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机化合物元素定性分析实验

有机化合物元素定性分析实验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4-1元素的鉴定续表续表三、思考与分析1.在检验N,S,X等元素时,为什么要用钠熔法?

有机化合物元素定性分析实验

1.在检验N,S,X等元素时,为什么要用钠熔法?

●答 有机物分子中原子间一般都是以共价键结合的,共价键的键能较大,很难在水中离解成相应的离子。只有通过钠熔等方法,才能使有机物的共价键被破坏转变成无机离子。通过对无机离子的分析,达到对化合物的元素定性分析的目的。

2.在进行钠熔操作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 (1)使用的试管要洁净干燥。

(2)加热钠粒时,当钠蒸气上升约2cm时,移去热源,立即用纸槽加入试样,尽可能不沾在试管壁上。

(3)加热温度要高,要使试管底部烧至紫红色。

(4)无论加样还是爆裂钠熔的试管,为了安全,脸都不要直对试管口或烧杯口。

3.在切取金属钠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 (1)要用镊子从煤油中取钠块,不能用手也不能接触到水。

(2)用洁净干滤纸吸干钠表面的煤油,用刀刮去钠表面的氧化膜,切取具有光泽的钠粒。

(3)切下的氧化膜及剩余的钠块、钠屑应放回煤油中,不能乱丢。

(4)切钠、取钠的整个过程,操作要迅速,不能让其在空气中暴露太久。

4.用钠熔法处理固体试样所得的溶液呈什么颜色?有什么原因会引起钠熔不完全?

●答 用钠熔法处理固体试样所得的溶液应该是无色的。如钠熔不完全,则呈棕色。钠熔不完全,可能是由下列原因引起:

(1)钠粒太小而样品相对较多,难以使固体样品完全分解。

(2)加入样品时,样品沾在试管壁上,不能充分与钠蒸气接触。

(3)加热温度不够高,未使试管底部烧红。

5.用醋酸铅试纸测定硫时,为何要在钠溶液中先加20%的醋酸?

●答 因为钠溶液是碱性的,加醋酸酸化后,钠溶液中的S2-才会转化为H2S,加热时逸出的H2S与醋酸铅试纸接触。可见加醋酸可使试验简便、现象明显。

6.在鉴定氮时,在钠熔液中加NaOH溶液并煮沸的目的是什么?

●答 第一个目的是除去钠熔液中的硫,否则会影响氮的鉴定。(www.xing528.com)

第二个目的是有利于亚铁氰化盐的生成。

第三个目的是部分Fe2+在碱性溶液中煮沸时被氧化成Fe3+,有助于普鲁氏蓝的生成。

7.在鉴定氮时,为什么加入10%的硫酸使Fe(OH)3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答 因为酸太多会影响普鲁氏蓝的生成。

8.在鉴定氮时,若呈负反应(普鲁氏蓝现象不明显),这可能是什么原因?能否用其他方法鉴定?

●答 这可能是由于钠粒小、样品多、钠熔不完全造成的。

若未知样品已证明含硫,可通过检验是否含SCN-来鉴定氮。具体方法如下:取1mL含硫的钠熔液,加5%的盐酸酸化,再滴加1%的FeCl3。若溶液出现血红色,即表示SCN-存在,也可证明含氮。

3NaSCH+FeCl3—→Fe(SCH)3(血红色)+3NaCl

9.在鉴定卤素时,若钠溶液中含氮和硫时,应先加硝酸酸化、煮沸,这是为什么?

●答 加硝酸酸化、煮沸的目的,是为了除去氮和硫,否则将影响卤素的鉴定。

10.在钠溶液中直接滴加5%的AgNO3溶液有沉淀时,能否断定未知样品中含卤素?怎样通过试验来确证钠溶液中含有溴和碘?

●答 不能断定未知样中是否含卤素。因为未知试样中若含氮和硫而又未除去的话,加AgNO3时S2-、CN-也能产生沉淀。

要鉴定钠溶液中是否含溴和碘,可操作如下:

取少量钠溶液用1∶3的稀硝酸酸化,煮沸1min。冷却后加少量CCl4溶液,并逐滴滴加氯水。如果CCl4层显紫色,则表示有碘存在;若继续滴加氯水,紫色褪去而转变为黄色或橙黄色,则表示有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