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生态系统评价策略

城市生态系统评价策略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城市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的内涵生态环境敏感性是生态系统对各种环境变异和人类活动干扰的敏感程度,作为评价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生态系统的敏感性一直备受关注。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可以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城市生态系统评价策略

(一)城市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的内涵

生态环境敏感性是生态系统对各种环境变异和人类活动干扰的敏感程度,作为评价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生态系统的敏感性一直备受关注。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生态环境问题上,如土壤对酸沉降敏感性,盐渍化的动态敏感性,湿地生态系统敏感性,流域生态的敏感性及恢复力分析,大陆架的生态敏感性,水文系统、农业、湿地和湿地植物等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等。

城市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敏感性,是根据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分析可能发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类型与可能性大小,及其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区域分异规律,明确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如土壤侵蚀、沙漠化、盐渍化、石漠化、生境退化、酸雨等可能发生的地区范围与可能程度,以及生态环境脆弱区。

(二)城市生态系统敏感性评价的评价方法和内容

敏感性一般分为5级,为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不敏感。如有必要,可适当增加敏感性级数。应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绘制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空间分布图。制图中,应对所评价的生态环境问题划分出不同级别的敏感区,并在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敏感性分布的基础上,进行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分区。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可以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在评价中应利用遥感数据、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空间模拟等先进的方法与技术手段。

1.土壤侵蚀敏感性

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是为了识别容易形成土壤侵蚀的区域,评价土壤侵蚀对人类活动的敏感程度。可以运用通用土壤侵蚀方程进行评价,包括降水侵蚀力(R)、土壤质地因子(K)和坡度坡向因子(LS)与地表覆盖因子(C)5个方面的因素。也可以直接运用水利部发布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土壤侵蚀潜在危险分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1997)的方法与标准。

(1)影响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因素分析

根据目前对中国土壤侵蚀和有关生态环境研究的资料,确定影响土壤侵蚀的各因素的敏感性等级。

(2)土壤侵蚀敏感性综合评价

由于在不同省区降水、地貌、土壤质地与植被对土壤侵蚀的作用不同,可以运用加权方法来反映不同因素的作用差异。

2.沙漠化敏感性(www.xing528.com)

可以用湿润指数、土壤质地及起沙风的天数等来评价区域沙漠化敏感性程度。

土地沙漠化可以用湿润指数、土壤质地及起沙风的天数等来评价区域沙漠化敏感性程度。

3.盐渍化敏感性

土壤盐渍化敏感性是指旱地灌溉土壤发生盐渍化的可能性。可根据地下水位来划分敏感区域,再采用蒸发量降雨量、地下水矿化度与地形等因素划分敏感性等级。

在盐渍化敏感性评价中,首先应用地下水临界深度(在一年中蒸发最强烈季节不致引起土壤表层开始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划分敏感与不敏感地区。再运用蒸发量、降雨量、地下水矿化度与地形指标划分等级。

4.石漠化敏感性

可以根据评价区域是否喀斯特地貌、土层厚度以及植被覆盖度等进行评价。

石漠化敏感性主要根据其是否为喀斯特地形及其坡度与植被覆盖度来确定的。

5.酸雨敏感性

可根据区域的气候、土壤类型与母质、植被及土地利用方式等特征来综合评价区域的酸雨敏感性。

生态系统对酸雨的敏感性,是整个生态系统对酸雨的反应程度,是指生态系统对酸雨间接影响的相对敏感性,即酸雨的间接影响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相对难易程度,它主要依赖于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有关的土壤物理化学特性,与地区的气候、土壤、母质、植被及土地利用方式等自然条件都有关系。生态系统的敏感性特征可由生态系统的气候特性、土壤特性、地质特性以及植被与土地利用特性来综合描述。本标准选用周修萍建立的等权指标体系,该体系反映了亚热带生态系统的特点,对中国酸雨区基本适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