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德经易诠》:大国以静和居下为交往准则

《道德经易诠》:大国以静和居下为交往准则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老子认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应当以静和居下为准则,大国尤其适宜于以静和居下来与小国交往。老子认为,如果将谦作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方法,按谦卦六五、上六的做法,谦会变成一种策略,而不是真对小国有谦。文王不但自己有谦,而且通过指挥用谦做事,使随行人员有谦,赢得了帝乙的信任,顺利迎娶归妹。这说明《周易》赞成以谦来交往,并认为用谦交往也是一种手段。

《道德经易诠》:大国以静和居下为交往准则

题解〕“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说治大国要谨慎。谨慎治国,不但包括对内,在对外交往中也要谨慎。国与国之间交往,大国宜为下。

原文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译文〕大国应甘居于江河的下游位置,大国是天下邦国相互交往的地方,大国如牝类,也是天下俊才和财富产生与相互交流的地方。雌性常常用静来胜过雄性,以静来作为居下的方法。所以大国以静和居下来对待小国,就可以取得小国的拥护;小国用静和居下来对待大国,就可以取得大国的信任。所以或者用居下取得拥护,或者用居下取得信任。大国不过是要通过居下来兼并小国、帮助小国,小国不过是要通过居下来加入大国、奉事大国国君。两者都实现了自己的欲望,大者尤其适宜于居下。

解析〕这一章讲的是大国如何处理与小国的关系。老子认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应当以静和居下为准则,大国尤其适宜于以静和居下来与小国交往。静会让小国感到安全,居下会让小国感到大国谦而有信,体现出大国对小国的尊重,得到小国的好感和拥护。《周易》观卦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是说有小国要归顺君王,君王让来宾去观光,去实地观看邦国的强盛,然后再决定是否归顺。老子认为,观卦让来宾去观看邦国的强盛,是君王知道自己强盛,却以“静”为交往策略,不向小国展示军力,而是让来宾通过观光来感受君王的诚意,让小国自己决定是否归顺,这是在以谦来争取来宾归顺,也是以居下来争取小国。有谦,会得到小国的拥护;居下,会让小国安心。但老子认为,用“静”和“居下”而不用谦来表示大国的行为,更符合道与自然;《周易》君王之谦有时只是一种策略和手段,并不是真正有谦。谦卦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是说君王的权益受损,因为邻国没有按照礼仪规定向君王进贡。面对不服的诸侯,君王以谦为策略会有利。不是用征伐的手段,而是用削减封地、剥去爵位的办法来解决不服的问题,没什么不利。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是说将用谦解决不服的事实昭告天下,有利于动用军队去征伐不驯服的城邑和邦国。老子认为,如果将谦作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方法,按谦卦六五、上六的做法,谦会变成一种策略,而不是真对小国有谦。要让小国感到大国有谦,大国就要以“静”和“居下”来对待小国,小国会感受到大国的诚意。小国用谦来与大国交往,有时也是一种策略。以“静”和“居下”与大国交往,会符合道,符合自然规则。所以老子主张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应以静和居下为准则,而不是以谦为准则。综合起来看,将老子的居下和《周易》之谦结合起来,甘于居下会有谦,以谦下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就能达到各自的目的。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大国应居于大河的下游,下游是河流交汇的地方,也是天下俊才与财富产生和交流的地方,大国应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周易》没有探讨大国应居于什么位置,而是认为所有的诸侯国,不管大小,都要顺从周天子的统治。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雌性常以静来胜过雄性,以静作为居下的手段。老子以雌雄动物的特点来说明国与国交往的特点,是要说明柔可以胜刚,居下反而可以在上。(www.xing528.com)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静才能居下,大国有静就不会威胁小国,以居下来对待小国,就会取得小国的拥护和爱戴;小国以静来对待大国,就不会骚扰大国,以居下来对待大国,就会取得大国的信任。《周易》谦卦说邦国之间的交往可以以谦为策略,但没有讲邦国之间如何取得信任,可能是认为邦国之间除了利益冲突,没有信任可言。老子对邦国之间的交往的探讨,也仅限于大国与小国之间。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所以或因居下而得到拥护,或因居下而得到信任。《周易》没有提到大国与小国如何相互取得信任,从谦卦来看,君王与诸侯国是君臣关系,而不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周王朝与诸侯国发生问题,可以按礼仪规则来处理,诸侯国不遵从礼仪规则会受到惩罚。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名存实亡,诸侯国不受周天子的辖制,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大国不过是要通过居下来兼并小国、帮助小国,小国不过是想加入大国去奉事大国。老子指出了大国与小国交往的目的是兼并小国,而小国愿意与大国交往是为了加入大国,也就是愿意被大国兼并,小国被大国兼并可以得到大国的保护。这应是历史事实。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这样大国与小国都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大国适宜于居下。《周易》没有讲国与国的交往,但讲到文王与帝乙的交往。谦卦九四:“无不利,撝谦。”是说在用谦做事没什么不利的情况下,指挥用谦做事。按《周易》卦的运行规则,泰卦和谦卦互为朋卦。泰卦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是说文王以翩翩公子的形象出现在帝乙和民众面前,为了讨归妹的欢心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钱财。帝乙不再戒备文王,认为文王有诚信,对文王以诚相待。泰卦六四是说谦卦六四文王有谦,才会以“翩翩”来对待“不富以其邻”。文王不但自己有谦,而且通过指挥用谦做事,使随行人员有谦,赢得了帝乙的信任,顺利迎娶归妹。这说明《周易》赞成以谦来交往,并认为用谦交往也是一种手段。老子认为大国与小国交往要真诚,“大者宜为下”。

老子在这一章里没有讲大国与大国、小国与小国之间应如何交往,只提到大国与小国之间如何交往,说明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是一件很复杂的事,不是单靠居下就可以解决的。静和居下的交往方式只适合大国与小国,而不是适合一切邦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