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春秋时期,周天子中箭!

春秋时期,周天子中箭!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天子“御驾亲征”,有三个诸侯国参战,又有“讨伐叛逆”的旗号,表面上看周桓王占尽了天时、地利,想不赢都难。名义上忠实于周天子的各个诸侯国,人数虽然多,但是鱼目混杂,相互间不统属,难以形成有效的配合。在与周天子的关系上,郑庄公公开与周天子开战并打败周天子,此事严重地打击了周王室的威望与自信,开了诸侯国蔑视周天子的先河。

春秋时期,周天子中箭!

周平王去世之后,周桓王继位。周桓王看着郑庄公不顺眼,就先是找借口收回了郑庄公做客卿的权力,接着又在郑庄公来朝拜时故意不见郑庄公,以打压郑庄公的气焰。过了没多久,周桓王又把郑国周围的田地划到周王室名下,蚕食郑国的土地,搞起了“圈地运动”。

对于周桓王的一系列挑衅,郑庄公最初的反应是忍让。但到了公元前707年,“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周桓王剥夺了郑庄公的执政权力,郑庄公也不再朝拜周桓王了,两人彻底闹掰了。这年秋天,周桓王纠集了陈、蔡、卫等诸侯国的军队讨伐郑庄公。如果说郑、齐、鲁三国联合伐许的军事行动像美国绕开联合国攻打伊拉克的话,那么周桓王的这次出师,则是以联合国部队的名义进攻郑国,以讨伐它不承担国际义务。

“联合国军队”阵容强大:周桓王亲自统领中军,由蔡卫两国组成左军,由陈国组成右军。周天子“御驾亲征”,有三个诸侯国参战,又有“讨伐叛逆”的旗号,表面上看周桓王占尽了天时、地利,想不赢都难。可实际上,周王室在“人和”上远不如郑国。此时的周桓王,直接隶属于自己的部队并不多。名义上忠实于周天子的各个诸侯国,人数虽然多,但是鱼目混杂,相互间不统属,难以形成有效的配合。更何况,各诸侯国还各怀鬼胎。比如陈国,当时国内正在闹灾荒,陈国最应该做的是组织军民“救灾”,而非讨伐郑国。但陈国国君只想着向周天子表忠心,置广大民众的疾苦于不顾。在这种情况下,士兵们全都在惦记着老家的妻儿老小,哪里还有强悍的战斗力?至于蔡国和卫国,国力本来就弱小,军队战斗力不强,他们之所以跟着来,一是不敢得罪周天子,二是想借机占点便宜(若周天子灭了郑国,他们也可跟着分杯羹)。如此一分析我们就发现,周桓王率领的联合国部队,其实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大战之前,郑庄公的公子突提出建议,他说,陈国刚刚发生了灾难,士兵没有斗志,如果我们先进攻陈国军队,他们就会溃退。陈军溃退之后,蔡、卫也不能支撑。然后我们再进攻周王室的军队,这样就可以取得战争的胜利。郑庄公听从了这个建议,两军在葛展开大战。结果,郑国军队打败了周桓王率领的联合国部队。战争的过程中,郑庄公的部将祝聃杀得性起,一箭射中了周桓王的肩膀。受伤的周桓王赶紧指挥军队撤退,祝聃请求追击周桓王,郑庄公制止了他,说:“君子不能凌驾于别人之上,又怎么敢欺凌天子呢?只要能拯救自己,国家还没有倾覆,也就足够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葛之战。

战争胜利的当天晚上,郑庄公派大将祭足去探望周桓王,并慰问其左右。这一点,又与郑庄公伐许的情形相似,武力之后仍不忘礼仪,“兵后继之以礼”。由此以可看出春秋早期战争的一些特点:战场上虽然兵戎相见,但一些最基本的礼节仍被遵守。正因如此,即便是在杀声震天的战场,我们依然能看到君子风范和人格魅力的闪现。

葛之战意义深远,此战之前,周王室虽然势力衰微,但还无人敢公然对天子开战。郑庄公通过此战开了诸侯向周天子叫板的先例。周天子第一次在战场上败给了曾向自己纳贡称臣的诸侯国君,蒙受了奇耻大辱,从此,周室对诸侯国的“非礼”之举只能苟且隐忍,而不敢妄加干涉。例如,后来齐、宋等四国伐卫,周庄王欲出兵救卫,朝中大臣多不赞成,他们的理由是:“王室自伐郑损威以后,号令不行,今齐……不可敌也。”“伐郑之役,先王亲在军中,尚中祝聃之矢,至今两世,未能问罪,况四国之力,十倍于郑。”周朝众臣援引周郑交战之事,完全放弃了对诸侯行为的干预。而有些诸侯国也援引射王事件,公然蔑视王室,僭越礼仪。例如地处南方的楚君熊通请周桓王给他封以王号,桓王不同意,熊通斥责周王说:“郑人射王肩,而王不能讨,是无罚也,无赏无罚,何以为王!”遂自立为楚武王,周围小国遣使称贺,周王无可奈何。葛之战一年之后,即公元前706年,郑国“北戎伐齐,齐侯乞师于郑。郑太子忽帅师救齐,六月,大败戎师”,郑庄公帮助齐国打败北戎之后,“小霸中原”的局面形成了。(www.xing528.com)

春秋时期,王室衰落、诸侯争霸、宗法制度崩溃、伦理道德沦丧,各种礼仪制度及社会风俗也都遭到了严重破坏。身处礼崩乐坏、道德沦丧的时代,郑庄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也难免受到冲击。传统礼教和道德的一个核心是要求人们尽孝、尽忠,郑庄公恰好在这两个方面产生了叛逆思想。在处理家庭关系上,他先是有意纵容弟弟共叔段,然后又“克段于鄢”,对于暗中支持弟弟的母亲,他也发出狠话:“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后来是在孝子颍考叔的感化下,他才又与母亲见了面。在与周天子的关系上,郑庄公公开与周天子开战并打败周天子,此事严重地打击了周王室的威望与自信,开了诸侯国蔑视周天子的先河。

同时我们亦应看到,郑庄公是一个过渡性的人物,他的身上既有挑战传统礼教、不安本分的一面,亦有气度恢弘、坚守道义底线的一面。对于母亲姜氏,他虽然说过“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的狠话,但随后又后悔了。面对周桓王的讨伐,他奋起抗击,但得胜之后仍留有余地,并派人犒劳和慰问。与春秋时期的许多荒唐君王相比,郑庄公还算是一个“有礼”的国君。这两个方面看似矛盾,实则统一。

郑庄公一生功业辉煌。他在位43年,在此期间,郑国御燕、侵陈,大胜之;伐许、克息、御北戎,攻必克,战必胜,可谓战绩显赫,郑庄公本人也算英雄一世。可是,就像他早年没有摆平自己与母亲、弟弟的关系一样,他晚年也没能处理好接班人的问题。所以他去世之后,郑国立刻陷入了内乱之中:先是太子忽即位,是为昭公。但公子突在宋国的支持下又被立为国君,是为郑厉公。昭公“出奔卫”。厉公四年,大臣祭仲驱逐了厉公,重新迎昭公回国。当初,郑庄公想立高渠弥为卿,太子忽反对,庄公不听。现在太子忽做了郑昭公,高渠弥害怕昭公杀害自己,便乘跟昭公出城打猎之机,射杀昭公,并与权臣祭仲合谋改立昭公之弟子亹为君。即位当年,子亹就在首止会盟中被齐襄公所杀。郑国大臣高渠弥和祭仲又“召子亹弟公子婴于陈而立之”,是为郑子。郑子十四年,郑国大夫甫瑕“杀郑子及其二子而迎厉公突”。经过这番折腾,郑国转向衰落。就在郑厉公再次即位的这一年,“齐桓公始霸”,“春秋五霸”的第一个霸主诞生了。此后的郑国,从“小霸”变成了“小国”,只能在晋、楚、齐等几个大国的夹缝中周旋,日子很不好过。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滩上”,带领郑国实现“小霸中原”的郑庄公就是春秋争霸的“前浪”,他最先向周天子宣战,拉开了诸侯争霸的序幕,而在他身后,郑国的势力虽然衰弱了,但诸侯争霸的大戏却越来越热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