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惨败!朱元璋取得明代韬略,陈军损失惨重

惨败!朱元璋取得明代韬略,陈军损失惨重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朱军的冲击,陈友谅令将士死守,双方展开激烈的争夺。此役朱元璋取得了胜利,缴获陈军战舰百余艘,战船数百只,歼敌数万人。当日战罢双方均有损失。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双方又连续大战,陈友谅军损失惨重。为了彻底击败陈友谅,朱元璋决定移师左蠡,封锁长江水道口,置陈军于死地。陈友谅接到降书,十分愤怒,扣压使者,并下令杀掉所有俘虏。朱元璋闻讯十分气愤,但未予报复,而且将所有俘

惨败!朱元璋取得明代韬略,陈军损失惨重

陈友谅原是徐寿辉手下一员部将。元至正十一年(1351)八月,罗田布贩徐寿辉在蕲州(湖北蕲春西南部)起义,十月,克薪水(今湖北浠水),并在此建立政权,国号天完,年号治平,徐寿辉被推为帝。

陈友谅参加天完义军后,作战极为勇敢,不久便成为徐寿辉手下一名得力干将。但陈友谅生性狡诈,权力欲极强,他认为徐寿辉无勇无谋,不足当主帅,伺机取而代之。龙凤六年(1360),陈友谅杀徐寿辉称帝,改国号为汉,改元大义。

朱元璋向东发展时,陈友谅曾对朱元璋的辖区进行过多次攻击。两人都以对方为首攻目标,双方展开了激烈斗争。

应天保卫战

龙凤六年(1360)四月,陈友谅调集大军,顺江而下,直往朱元璋的基地应天杀来。舳胪蔽空,旌旗掩日,自头至尾,差不多数十里。

陈军即将到来的消息传到朱元璋军中,大家都感到突然,朱元璋立即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应敌之策。面对强敌,有人说“宜出城迎降”,有人主张“应走据钟山,徐图规复”,一时争执不下。这时,谋臣刘基挺身而出,斩钉截铁地说:“说降说走都可斩首,斩了他方可破贼。”朱元璋言道:“先生有何高见?”刘基答道: “天道后举者胜,敌人远来,必然疲乏,我军以逸待劳,定能取胜,收后发制人之效。”说完对朱元璋耳语了一番。朱元璋听罢,连连称善,遂升帐发令。令大将胡大海率军攻击广信(今江西上饶),牵制陈友谅后路,使之不能全力攻击应天;令常遇春、冯国胜率部隐蔽于龙湾石灰山侧作为伏兵;令徐达率部在应天城外设伏,常、徐二将只要见到黄旗挥舞,即率兵杀出;令张德胜、朱虎率水军把守龙江关。一切布置妥当后,朱元璋宣康茂才进见,对他说道:“你与陈友谅过去有交情,可写诈降书给陈,声称一旦交兵,即做内应。率部反正。”康茂才言道:“愿如尊命,且家有老阍,曾事友谅,遣使赍书,必信无疑。”

陈友谅接到康茂才的诈降书后,十分高兴,对送书人叮嘱道,战端一开,要康茂才率部倒戈。康茂才将这一切都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拍手笑道:“陈友谅中计了。”于是率部前往卢龙山驻扎,专门等候陈友谅的到来。

陈友谅舟师进发很快,不日到达大胜港。当他发现当地水域不宽,通行不畅,且岸边有杨璟率重兵把守之时,决定退兵至江东桥,以免遭袭击。

陈友谅派人按事先预约的地点与康茂才联系,来人连呼: “老康!老康!”可没人答应,陈友谅此时才知上当受欺了。遂下令水师向龙江进发,大军抵达龙江后,即派兵士立栅扎寨。此时天空乌云翻滚,电闪雷鸣,随即下起了瓢泼大雨。朱元璋即命士兵下山,捣毁陈军栅栏。面对朱军的冲击,陈友谅令将士死守,双方展开激烈的争夺。

风雨稍停,朱元璋率各部兵马一齐杀出,徐达率部从左边掩杀,常遇春从右边进攻,在二将的猛烈冲杀下,登陆的一万多陈军被赶入江中。慌乱中的陈友谅,忙令军士登舟过江。恰在此时,朱元璋的水师将领张德胜、朱虎又率部赶到,对一片混乱的陈军发起冲击,陈军不能有效抵抗,被击毙者甚多。陈军的数百艘战舰搁在浅滩,不能移动。陈友谅弄得一叶小舟,划桨逃命。此役朱元璋取得了胜利,缴获陈军战舰百余艘,战船数百只,歼敌数万人。朱元璋乘势收复太平、安庆、信州、袁州等地。

“兵以诈方,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孙子兵法·军争篇》)在此次保卫应天的战斗中,面对强大的敌人,朱元璋巧妙地运用假降计,同时用预先设伏办法,使陈友谅大败而归,表现了其高超的军事才能。

大战鄱阳

龙凤九年(1363)四月,陈友谅乘朱元璋大军北上救安丰红巾军,内部空虚之机,发兵六十五万,沿江而下,先后攻取吉安、临江、天为等州,随后围攻南昌。南昌守将朱文正凭着坚固的城墙,闭城坚守,双方连续激战达八十五天之久。就在南昌即将城破之时,朱元璋率徐达、常遇春带二十万大军返师驰援。陈友谅闻朱元璋率主力前来,遂弃南昌,统军入鄱阳湖迎战,以期一举歼灭朱元璋主力。

对于力量超过自己数倍并主动寻求决战的陈友谅大军,朱元璋军中不少将领都有怯意,但朱元璋却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陈友谅军队数量虽多,但因为他们围南昌已多日,兵士久战疲乏,士气不高,加之陈军中不少将领对其主帅刚愎自用的做法已颇有意见。敌军将帅不和,而自己军队士气高昂,未必会败,于是毅然决定挥师迎战。(www.xing528.com)

根据鄱阳湖形势,朱元璋令戴德率部扼守泾江口和南湖嘴,切断陈军退路;令信州兵马驻守武阳渡,从侧面威胁陈军,自己率主力进入湖中诱陈军交战。

七月二十日,双方交锋,陈军仗其船只高大,向朱军猛攻,朱军船只较小,不能接近大船,但他们凭借其灵活的特点,与陈军周旋,时而用箭射敌,时而扔火把上船。当日战罢双方均有损失。

七月二十一日,陈友谅改变战法,将其船只联结成一体,以求增加整体作战能力,防止被各个击破。此招果然奏效,朱军多次进攻,不仅没有得手,反而损失颇大。这时,朱元璋接受徐达建议,利用陈军船大行动不便的特点,火攻陈军。朱元璋把船只分成十一队,每队中用数只船装满干草、芦苇,然后浇上油渍、硫黄,用布蒙住,待东南风起,十一队船只同时向陈军进攻。船借风势,像离弦之箭射向陈军船队,待载草船靠近陈友谅船队之时,朱军将士点火放铳,霎时,陈军船队陷入一片火海之中,乘陈军将士惊慌之际,朱军士卒施放弓弩,并跃上陈军船上与其厮杀。此时,“烟焰障天,咫尺不断辫,声振山谷,军浮水面,波浪漂没。”(《皇明纪事录》)此战,陈友谅丧师六万,船毁二十艘。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双方又连续大战,陈友谅军损失惨重。

为了彻底击败陈友谅,朱元璋决定移师左蠡,封锁长江水道口,置陈军于死地。陈友谅也率军停泊潴矶,与朱军隔水相持。

数战不利的陈友谅,此时召集部将研究对策,右金吾将军力主“焚舟登陆,直趋湖南,谋为再举”。而左金吾将军则认为, “今虽不利,而我师犹多,尚堪一战,若能缪力,胜负未可知。”陈友谅最后同意了焚舟登陆的作战方案。左金吾将军见自己计谋未被采纳,便率部投降了朱元璋。右金吾将军手下将领胆怯,不少士卒有离去之意,便也率部投降了朱元璋,此时的陈友谅已是兵力益衰、黔驴技穷了。

朱元璋对来降将士加以厚待,派人给他们治伤。为了尽早结束战斗,朱元璋派使节送书陈友谅,劝其投降。

陈友谅接到降书,十分愤怒,扣压使者,并下令杀掉所有俘虏。朱元璋闻讯十分气愤,但未予报复,而且将所有俘虏放回陈军,并下令“但获彼军皆勿杀”。陈军将士无不感动。这时,朱元璋认为消灭陈友谅的机会到了。他下令水师移驻鄱阳湖口,在这里筑水寨,配置火舟、火筏。同时,在长江南岸陆地上面修筑寨栅,加强防守,以防陈军逃走。

久困湖中的陈友谅,处境极为窘迫,粮食殆尽,士兵疲乏,内无出路,外无援兵,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但陈友谅困兽犹斗,八月二十六日,他率军突围,朱元璋率水师于鄱阳湖口拦截,朱军士气高昂,陈军将士毫无战意,四处逃散。战斗中,陈友谅中流矢而亡,持续一个多月的鄱阳湖之战,以陈友谅军的覆灭而告终。

鄱阳湖之战,从实力上来讲,陈友谅占据明显优势,而结果却是力量弱小的朱元璋取得了胜利。究其原因,除陈军内部将帅不和、士卒疲乏外,更为主要的是朱元璋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战略战术:当敌人连舟成大时,采用小舟分路攻击,火攻大船;当敌人气势受挫、准备逃跑时,又采取关门捉贼之法,将其团团包围;当敌杀俘之时,他却优待俘虏,放其回归,瓦解敌人军心。“凡兵家之法,要在应变。”(《百战奇法·应变》)朱元璋很好地应用了“应变”之策。

陈友谅战死后,其子陈理在武昌称帝,改元德寿。九月,朱元璋率兵征武昌。十月围攻武昌城。同时,分兵取汉阳、德安,湖北诸郡皆降。龙凤十年(1364)二月,朱元璋再攻武昌,陈理出降。陈汉政权灭亡,朱元璋随即建湖广行中书省,管辖原陈汉政权辖地。

陈友谅是较朱元璋力量强大得多的军事集团,由于陈急功近利,贪欲极重,对于与之相邻的朱元璋部,随时想加以吞并,最后落得如此下场。然而,面对威胁性最大的敌人陈友谅,朱元璋在力量相对弱小的情况下,决计与陈决战,虽然带有几分冒险,但还属明智之举。在与陈友谅的具体争斗中,朱元璋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战术:双方接触之初,朱元璋任用降将康茂才,采取伏击战,挫陈军锐气;在鄱阳湖大战中,又采取小舟攻大舟、火攻等战术,陈友谅在众叛亲离中,战败身亡。

朱元璋灭陈汉后,成为南方地域最大、兵力最强的军事集团,为其后的统一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