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朱元璋明代韬略:强化军纪,赢得民心

朱元璋明代韬略:强化军纪,赢得民心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行军作战,严明的军纪极为重要。朱元璋十分重视军纪,他认为军队纪律严明,不扰民害民,百姓才会支持,民心才会归附。新来军士未受严格纪律训练,扰民之事不断发生。在群雄逐鹿之时,朱元璋能够认识到严明军纪的重要性,确实高瞻远瞩,经常的军纪告诫和严明的处罚措施使朱元璋军队成为当时纪律最好、约束最严的一支部队。

朱元璋明代韬略:强化军纪,赢得民心

行军作战,严明的军纪极为重要。朱元璋十分重视军纪,他认为军队纪律严明,不扰民害民,百姓才会支持,民心才会归附。他把加强军纪、秋毫无犯作为克敌制胜的法宝。每次军事行动之前,他都要申明军纪。

进占太平后,朱元璋令李善长起草禁约,把禁令贴到四周。有一士兵擅住民居,被斩首。攻下集庆后,朱元璋晓谕民众: “元政渎扰,干戈蜂起,我来为民除乱耳,其各安堵如故,贤士吾用之,旧政不便者除之,吏毋贪暴殃吾民。”(《明史·太祖本纪》卷一)进攻镇江之前,朱元璋“恐帅首纵诸军焚掠太甚”,对徐达说道: “三军下京口,庐舍不焚,民无酷掠。”结果,大军进镇江时,民不知有兵。下婺州后,朱元璋下令: “禁戢军事剽掠,有亲随知印黄某取民财,即斩以狗,民皆安堵。”(《明太祖实录》卷六)最能说明朱元璋重视军纪的是“假斩徐达”的故事。

元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率部攻克江苏重镇集庆。占据集庆之后,前来归服者日众,部队数量急剧增加。新来军士未受严格纪律训练,扰民之事不断发生。有的士兵买百姓东西不给钱,部分人甚至公开强索,有的士兵强奸妇女。以上消息传到朱元璋耳里,他十分气愤。他思索到,眼下马上要攻打镇江,军纪如此松弛,怎能保证攻克镇江?即使攻克了镇江,日后又会怎样呢?元军就是如此扰民才激起人们愤怒的,一定不能让这种事情继续发生。但是,采取什么方法才能扭转局面呢?仅靠惩治几个士卒难以达到目的。经过再三思索,他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计谋。

就在决定攻打镇江的那天早上,朱元璋令将士在教场集合,等待大将军徐达发布命令。不久传来消息:徐达将军已被元帅抓了起来,即刻问斩!

徐达将军自起兵以来即同元帅出生入死,身经百战,屡立战功,敌人闻之胆寒。今即将攻打镇江,却要临阵斩大将,到底徐达将军犯了什么罪?正当众将士迷惑不解之时,只听有人喊道:“朱元帅到!”众将士随声望去,只见昔日威风凛凛的徐达将军双手被反绑着,在两名卫兵的压服下低头走来,后边跟着几名手持钢刀的执法队员。

执法官高声宣布道: “奉元帅之命,徐达身为统兵大将军,对部下管束不严,军纪败坏,欺压百姓之事屡屡发生,坏红巾名声。对于部下作恶之事,徐达瞒而不报,我兴义兵乃为替天行道,除暴安良,而今军纪如此败坏,实属军法不容,为严肃军纪,应予重惩,斩首以示众。”

众将士听完,人人吓得脸色苍白。过了一会儿,忽见一人走到朱元璋身前跪下,此人乃是谋士李善长。李善长对朱元璋言道:“徐大将军作战勇敢,品行端正,每战都立功,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今大战在即,正是用人之际,请元帅饶恕。”

这时,众将领也一齐跪下,齐声向朱元璋哀求道:“军中发生欺压百姓、调戏妇女之事,与徐大将军无关,只怪我们平日对部下管束不严,请元帅饶恕徐大将军。”随后,全体士兵都跪下求情。(www.xing528.com)

朱元璋言道:“我们起兵乃替天行道,保民安民元朝官兵因为欺压百姓,才引起天下反抗,如果我们除掉元朝,自己又来欺压百姓,我们的队伍与元军又有什么区别?百姓也会起来推翻我们。打仗要取胜,靠的是严明的纪律,靠的是百姓的支持,如果我们得不到百姓支持,能够取胜吗?”

众将士听后,个个低头,一言不发。此时李善长见元帅怒气稍解,即哀求道:“徐大将军随元帅东拼西杀,屡建战勋,还望元帅宽恕!”

朱元璋厉声说道: “讨逆驱贼,在场将士谁没有几份功劳?有功劳就可以犯军纪吗?如果每个人都恃功犯纪,我们还能打胜仗立功吗?”

李善长见状,急忙又言道: “大战在即,临阵斩将,实为不吉之兆,亦为兵家大忌,请元帅让徐大将军戴罪立功,打下镇江之后,再行处罚。”朱元璋沉默半晌后,对徐达说道: “看在众将士的面上,这次就饶了你,若今后再有犯军纪之事,定斩不饶!”

徐达被松绑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威风,并随即宣布: “打下镇江后,一不许抢掳,二不许烧房,三不许欺凌百姓,四不许调戏妇女,违者立斩!”大军在徐达带领下,很快攻取镇江。部队进驻城内后,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当地百姓拍手称快。

朱元璋带后续部队到达镇江后,见到城内情景,十分高兴。他对徐达说道:“教场那场戏,真难为你了。”徐达言道:“没有那场戏,军纪能像今天这样吗?”说完,二人便大笑起来。原来,那场戏是二人精心策划的。

在群雄逐鹿之时,朱元璋能够认识到严明军纪的重要性,确实高瞻远瞩,经常的军纪告诫和严明的处罚措施使朱元璋军队成为当时纪律最好、约束最严的一支部队。它赢得了百姓的支持,对后来的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与此相反,陈友谅、张士诚及元军忽视军纪,扰民害民,在百姓心目中印象极坏,“人心不附”是他们失败的重要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