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德经易诠:以正治国,奇用兵,向圣人学习

道德经易诠:以正治国,奇用兵,向圣人学习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题解〕能求同存异,宽容待人,还要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向圣人学习。〔原文〕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译文〕用正道来治理邦国,用出人意料的计谋来指挥打仗,以不生事取得天下。老子认为,《周易》临卦是以智治国,噬嗑卦是以法治国,革卦是以变革治国,都不如“以正治国”。所以“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道德经易诠:以正治国,奇用兵,向圣人学习

题解〕能求同存异,宽容待人,还要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向圣人学习

原文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译文〕用正道来治理邦国,用出人意料的计谋来指挥打仗,以不生事取得天下。我怎么知道这样做是对的呢?是以下这些事实:天下的禁忌越多,民众就会越贫穷;民间锋利的兵器越多,邦国与家就会越昏乱;人们的机巧越多,稀奇古怪的器物就会越多;法令越严苛,盗贼反而更多。所以圣人说:我不作为,民众会自然归于道;我好清静,民众会自然矫正自己的行为;我不生事,民众会自然富有;我没有享乐的欲望,民众会自然纯朴。

解析〕这一章老子针对春秋末期诸侯争霸、兼并加剧的现实,告诫弱小邦国的国君,要长治久安,治国就要正;要防止强国入侵,用兵就要奇;想要取天下,就要“以无事取天下”。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治国要用正道,打仗要用出人意料的计谋,取天下要以无事。老子认为,《周易》临卦是以智治国,噬嗑卦是以法治国,革卦是以变革治国,都不如“以正治国”。明夷卦“用拯马壮”是顺从战争的规则,老子认为平息“左股”反叛刻不容缓,朝廷力量不足,可以“以奇用兵”。如果朝廷因没有壮马就不去平息左股反叛,“左股”会成气候,历史或被改写。震卦“有事”,是文王与帝乙为缔结婚约而往来争斗;春秋末期的“有事”,是诸侯在争霸。老子希望圣人能取代诸侯“以无事取天下”,这样就可以避免因改朝换代而发生血腥战争。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老子怎么知道要“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就是因为天下忌讳越多,民众就越贫困。忌讳多,祭祀会多。邦国和民众把财富都用在祭祀上,自然会贫困。《周易》重视祭祀,萃卦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既济卦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升卦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周易》不反对祭祀,但主张薄祭,禴为薄祭。老子认为,《周易》不反对祭祀,对现实会有影响。现实情况是忌讳多,祭祀也会多,民众会越贫困。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民间锋利的武器越多,国与家就会越昏乱。《周易》旅卦武人射技高超,能一箭将飞起的山鸡射落。老子认为,弓箭优良才能将山鸡射落,优良弓箭代表利器,利器多说明民众尚武,尚武会崇尚战争,战争会使百姓遭殃。“国家滋昏”,昏在以为兵强马壮、民众尚武就可以用武力称霸。《周易》巽卦九五君王重用武人,老子认为巽卦君王仅因为武人善射就重用他,是君王昏了头。战争的胜负并不是由尚武的人说了算,“兵强则折”。所以“民多利器,国家滋昏”。(www.xing528.com)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民众的技巧越多,稀奇古怪的器物就越多。《周易》渐卦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桷是方形的椽子,老子认为“人多伎巧”才能让树枝长成方形。如此下去会“奇物滋起”,天下人都追求奇物,社会讲究奢华的风气会愈演愈烈。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法令越严酷越多,盗贼就越多。《周易》噬嗑卦强调以法治国,以法治国就要制定完备的法律。噬嗑卦上九:“何校灭耳,凶。”是说扛着刑具给耳朵上刑,用刑罚使民众不敢议论君王,会有凶险。老子认为,“法令滋彰”才会“何校灭耳”,令民众动辄触犯法律。官逼民反,会“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所以圣人说,我奉行无为之道,民众会自己教化自己。《周易》贲卦君王崇尚简朴并以身作则来教化民众,试图让民风也变得简朴。老子认为,贲卦君王试图靠自身的行为来改变社会风气,而不改变有为的治理方式,难以让“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我好清静,民众会自然端正自己的行为。王侯都希望民众行为端正,《周易》中是靠君王和君子的领引。兑卦彖传说“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是说凡事君王能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带头去做,民众就会忘记劳苦;遇到困难,君王能以乐观的精神与困难做斗争,民众就会舍生忘死。老子认为,《周易》兑卦君王带头去做,是要引领民众,让民众的行为端正,但不如“我好静而民自正”。春秋末期,王侯都在兼并的路上狂奔,不可能引领民众走正道。让王侯安静下来不去争斗,只是老子的一种愿望,不可能实现。

“我无事而民自富”,王侯有“事”,或是发动战争,或是提高税赋。“我无事”,圣人以无事取得了天下,天下会没有战争,税赋很轻,民众自然会富裕。《周易》无妄卦六二:“不耕,获;不菑,畬。则利有攸往。”象曰:“不耕获,未富也。”六二是说,农夫幻想不耕作就会有收获,梦想荒地开出来就能变成熟地。若只是幻想、梦想,没有停止耕作,前往会有利。象传说,幻想不耕作就会有收获,是未富之前的一种普遍心态。老子认为,民众要求致富合于道,只有圣人以无事取得天下,实行无为而治,民众才会真正富裕起来。

“我无欲而民自朴”,我没有欲望,民众自然会朴实,民风会纯朴。《周易》颐卦小人有朵颐的欲望,乾卦君王有飞龙在天的欲望,屯卦君子有建侯的欲望,大有卦、蛊卦君子有大有的欲望。老子认为,这些欲望都不符合无为之道,都会对民众产生不良影响,使民众脱离朴实。圣人则没有奢华的欲望,民众会自然恢复朴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