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圣人不恃而为,功成不处-道德经易诠

圣人不恃而为,功成不处-道德经易诠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解析〕第七十三章老子讲到天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这一章天之道“其犹张弓”,却不说箭,箭可以直接射杀,说明老子所讲的天道,没有直接去进行惩戒,而是以“损”或“与”的方法平衡万物,帮助弱者,抑制强者。老子认为人之道是“损不足以奉有余”,这一点与马太效应相似。

圣人不恃而为,功成不处-道德经易诠

题解〕强与弱都是相对的,符合道,弱者会变为强者;不符合道,强者会走向没落,直至灭亡。“强大处下,柔弱处上”是天道决定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才引起强弱的变化。

原文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有道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译文〕上天运行的大道,不是很像拉弓吗?高了就让它低一点,低了就让它高一些;力道大就减损一点,力道不足就增加一些。上天推行的大道,是要让盈余减损而补充不足;人所奉行的道却不是这样,是让不足继续减损而奉献给有余的人。谁能将有余的部分拿出来奉献给天下?只有那些有道的人。所以圣人做事而不依靠别人,事业成功而不去占有,不想让别人看见他的贤能。

解析〕第七十三章老子讲到天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这一章天之道“其犹张弓”,却不说箭,箭可以直接射杀,说明老子所讲的天道,没有直接去进行惩戒,而是以“损”或“与”的方法平衡万物,帮助弱者,抑制强者。天之道与大道有所不同。大道无为,天之道则有所为。《周易》的天道是上天对万物的规定,万物违背天道会受到惩罚。《道德经》中的天道对万物或抑或举,或损或与,对万物的繁荣昌盛起到平衡的作用,不允许个别物种自行壮大。对强者要抑之损之,对弱者要举之与之。可以看出老子天道的功能与《周易》天道的功能是有差别的。老子的天道是在用“仰”、“损”、“举”、“与”来帮助万物,《周易》所讲的天道是要对违背天道的物种进行惩罚,但是二者都是为了万物的繁荣昌盛,目标一致,方法不同。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这一段讲的是天道的作用。大道将“一”给予了天,于是天有了天道,就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就要有为。天道的有为犹如拉弓,时刻都在抑、举、损、与。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老子所说的天道是让有余减少,补给不足。《周易》所说的天道是要对违背天道者给予惩罚。(www.xing528.com)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人所奉行的道却不是这样,是要不足继续减损而奉献给有余的人。《周易》虽然认为存在天地人三道,但没有对天道和人道进行深入的分析,老子则对天道和人道分析透彻。

老子认为人之道是“损不足以奉有余”,这一点与马太效应相似。《马太福音》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老子早于耶稣五百多年,已经认识到马太效应问题。多说一句,《周易》井卦“井泥不食”是说井为公用,人们光使用不淘井,导致井里淤满了泥土,井水已不可食用。“井泥不食”与现代的公共草地理论对公共问题的认识是相同的,说明古今中外在思想上有很多方面都是相通的。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有余”为财富,《周易》小畜卦君子信奉乾坤之道,才会倾尽家产帮助民众和朋友致富;《道德经》有道者信奉大道,会以“有余以奉天下”。老子和《周易》对财富用途的认识是相同的,从无为与有为开始,一路伴随下来,最终殊途同归,都认为有道者胸怀天下,会用所积累的财富回报社会、造福民众。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所以圣人有所作为而不依靠别人的帮助,成功而不居功,不想显示自己的贤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