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德经易诠:圣人的成功之道是慎终如始

道德经易诠:圣人的成功之道是慎终如始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题解〕圣人做事没有遇到困难,是因为圣人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慎终如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妄为会失败,强行持有会失去。既济卦殷高宗征伐鬼方国,历经三年,军民俱已疲惫,“其脆易泮”,不如在鬼方国脆弱时进行征伐,以便迅速取得胜利。老子认为,上六小狐狸渡河最后遭遇失败,因为不仅没有得到帮助,而且做事不谨慎,头被河水弄湿。

道德经易诠:圣人的成功之道是慎终如始

题解〕圣人做事没有遇到困难,是因为圣人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慎终如始。善于从王侯的过错中吸取教训,才不会遇到困难。

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局势安定则容易持守,事情尚未出现变化的征兆时容易谋划,脆弱的东西容易打破,细微的东西容易消散。有所为要在困难还没有出现之时,治乱要在暴乱还没有发生之时。合抱粗的树木,是由小树长成;九层的高台,开始于土的堆积;千里行程,从迈出第一步开始。妄为会失败,强行持有会失去。所以圣人不做违背道的事,因此不会失败;不强行持有,故而不会失去。人们做事,经常在将要成功时遭遇失败。事情未结束前要谨慎,就像谨慎对待开始一样,这样所做的事就不会失败。因此圣人要别人不要的,不认为难以得到的东西是宝贵的;学习别人不去学习的,用道来总结众人所犯的错误。帮助万物顺应自然,而不敢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

解析春秋末期,老子看到现实中一些诸侯对邦国治理不当。《周易》一些卦在治理方面也有问题,如师卦统帅不愿执行君王向敌人进攻的命令;同人卦、随卦“小子”在搞分裂;颐卦大人“虎视眈眈”,要与颠颐势力决战;恒卦权贵“田无禽”也要取代君王;坎卦小人设计陷阱来陷害君子和大人;既济卦小人阻碍高宗伐鬼方。这些问题都是为之不妥、执之不当造成的,所以要王侯向圣人学习“无为”、“无执”。

“其安易持”,事情安定则容易操持。老子认为,《周易》巽卦“巽在床下”,有非议之风在反对君王重用武人,但群臣安定,容易操持,君王可以从容应对非议之风。

“其未兆易谋”,事情尚未出现变化的征兆时容易谋划。《周易》临卦九二:“咸临,吉,无不利。”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九二是说,有所临,以阳刚去接近民众、接触事物,吉祥,没什么不利。象传说,有所临,以阳刚去接近民众、接触事物,吉祥,没什么不利。民众中有一股势力不顺从自己的命运,在蛊惑人心,煽动暴乱。君子在临中显示阳刚,是要以刑罚来惩治犯罪,用武力来镇压暴乱。老子认为,九二“咸临”在刚有暴乱的迹象时就采取阳刚措施防止暴乱发生,合于治理之道,但不如“其未兆易谋”,所以临卦六三还是起了风波。

“其脆易泮”,脆弱的东西容易打破。既济卦殷高宗征伐鬼方国,历经三年,军民俱已疲惫,“其脆易泮”,不如在鬼方国脆弱时进行征伐,以便迅速取得胜利。

“其微易散”,细微的东西容易消散。《周易》萃卦初九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是说发生骚乱,人们纷纷涌上街头,不断聚集。这是民心已经乱了,不再相信厉王,也不再相信朝廷官员。老子认为,“其微易散”,厉王在民众刚出现骚乱苗头时就采取安抚措施,会让民众的骚乱消散;待到民众走上街头再采取措施,为时已晚。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有所为要在问题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治乱要在动乱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周易》恒卦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初六是说,疏浚河道时坚持深挖,预测有凶险,没什么利。象传说,疏浚河道时坚持深挖之所以有凶险,是因为决定疏浚的人在开始时就要求往深里挖,已引起震动。老子认为,要避免“浚恒”的凶险,就要“为之于未有”,在疏浚开始之前,先制定好疏浚的标准。“治之于未乱”,“浚恒”刚发生就能及时解决,可以避免“浚恒之凶”的发生。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已经认识到质量互变的道理,“毫末”经过量的增长而成“合抱”,“垒土”从第一筐开始终成“九台”,行走从第一步开始而至“千里”,都是经由量变到质变。《周易》对质量互变的道理也有一定的认识,渐卦军民经过三年抗战终于打败强敌,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合抱粗的树木,开始于树苗的生长。《周易》渐卦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象传说,渐卦由艮下巽上组成,艮为山,巽为木,卦象为山上有树木在逐渐长大,就要成为栋梁之材,所以称为渐卦。君子应从中领悟到,不管处在什么地方,都要表现出良好的品德,倡导和推行好的风俗。老子和《周易》都认为栋梁之材要从“毫末”开始逐渐成材。(www.xing528.com)

“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九尺高台,起于土的堆积。损卦王公迁都大兴土木,再高的台子也要从垒土开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远行,要从第一步开始。旅卦君子去旅,不管路途多远,都要从脚下开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做事违背自然规则会失败,执意去做会失去。损卦王公准备集权迁都,老子认为王公之所以迁都,是因为在建都时违背了自然规律,导致旧都之败。晋卦昭王执意南狩,才会有南狩之失。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所以圣人不做违背道的事,也就不会失败;不固执去做,就不会有失。《周易》屯卦六三:“即鹿无虞,惟入山林,君子几,不如舍。往,吝。”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六三是说,已经靠近野鹿,即将猎获,野鹿却跑进了山林。管山林的虞人不在,君子准备进入山林。有人劝君子,与其谋划如何猎到鹿,还不如舍弃。山高林密,没有虞人引导,什么也得不到。象传说,进入山林猎鹿,没有虞人的引导,跟随野鹿的踪迹去追逐,会遇到危险。君子听从劝告,决定放弃。冒险进入,什么也得不到。做事有做事的规则,违背猎鹿的规则强行去做,会行不通。老子认为,君子向圣人学习,面对野鹿“无为,故无败”,不固执进入山林,“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人们做事,经常在快要完成时遭遇失败。既济卦上六:“濡其首,厉。”象曰:“濡其首,厉,何可久也?”上六是说,小狐狸过河,一直有人帮助,在快渡过河时没有得到帮助,被河水打湿了头,会有危险。象传说,最后没有人帮助,被河水打湿了头,有危险。这样做事,怎能持久呢?老子认为,上六小狐狸渡河最后遭遇失败,因为不仅没有得到帮助,而且做事不谨慎,头被河水弄湿。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周易》明夷卦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上六是说,昭王不明,使天下陷入黑暗。昭王即位之初,也如初升的太阳;之后如落日,没于地中。象传说,昭王即位之初也如初升的太阳,给四方邦国带来光明。之后如落日,给天下带来黑暗,失去了为君的准则。老子认为,昭王不仅是失去了为君的准则,更是没有谨慎对待结束如同谨慎对待开始,才会“初登于天,后入于地”,否则不会有南狩之败。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所以圣人要其他王侯不想要的,不以难得的物品为宝贵。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圣人学习其他王侯不去学的,从众多王侯的过错中吸取教训。“众人”为《周易》中的帝乙、昭王、厉王、幽王、宣王,他们都有过错。帝乙过在不该嫁妹,昭王过在“维用伐邑”,厉王过在滥征税,幽王过在独断专行,宣王过在不能善始善终。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帮助万物自然成长,而不敢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