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熟:江南古城,经济繁荣,文化盛名

常熟:江南古城,经济繁荣,文化盛名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常熟是一座特色浓郁、经济富庶的江南古城。梁大同六年,始名常熟。隋开皇九年并海虞等六县入常熟,隶属苏州。民国初,常熟、昭文两地复合并为常熟县,并沿用至今。杭州市区及运河地图因年年丰收而得名的“常熟”,自古就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境内水网交织,田土膏腴,风物清嘉。历史悠久的常熟城向以文化之邦著称。自唐迄清,常熟共有进士485名,其中状元8名。

常熟:江南古城,经济繁荣,文化盛名

常熟是一座特色浓郁、经济富庶的江南古城。商代末期此处为句吴北境,秦属会稽郡吴县。西晋太康四年(283),分吴县之虞乡立海虞县。咸康七年(341),在海虞北境南沙乡设南沙县。梁大同六年(540),始名常熟。隋开皇九年(589)并海虞等六县入常熟,隶属苏州。宋代属平江府,清雍正年间划县域东境设昭文县,两县治同城。民国初,常熟、昭文两地复合并为常熟县,并沿用至今。

杭州市区及运河地图

因年年丰收而得名的“常熟”,自古就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境内水网交织,田土膏腴,风物清嘉。从空间结构和形态上看,全境平畴绿野,湖塘密布,河道纵横,惟中间崛起一东西狭长的虞山。据顾祖禹记载,“(虞山)一名海隅山,一名乌目山。相传以虞仲葬此,因曰虞山。名山记:‘山长十八里,周四十里,高百六十丈,为县主山。登其巅,江外诸山隐隐可见’”[5]。山体东端蜿蜒延伸至古城中,构成了“十里青山半入城”的独特空间形态。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为抗倭于旧城上重建砖城。“西北据山,东南凭濠,屹然完固”[6]。平面略呈椭圆形的古城形似古琴:西北面随山势蜿蜒起伏,起虞山东麓而过—城的西北缘为山体,东南面为城区,此为其一;其二,贯穿城区南北的一湾琴川河自北缘望海门肇始,七条平行的支流状似古琴,自西向东分流转入运河,命名为一至七弦河[7],形成“七溪流水皆入海”的山水风貌,既增添了妩媚风光,更是其滥觞和繁盛的渊源。椭圆形的城市格局呈现了依势而变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建城意匠,可谓独辟螇径。置身于倚山临水、优雅灵秀的城市环境之中,环城河清晰地勾勒出古城的空间结构,至今仍基本保留着明、清时期的规制和格局,300余条街坊巷弄纵横状有序地分布于城区中。

无锡市崇安区学前街152号薛福成故居大门(www.xing528.com)

目前,城区中尚遗存较完整的古民居、古祠堂、会馆等历史建筑如南赵弄的明代赵用贤的脉望馆、翁家巷的翁心存故居采衣堂、和平街的唐氏宅园和庞薰琹故居、学前街言子祠和西庄街的徽州会馆等。城东耸立着重建于南宋咸淳八年(1272)的崇教兴福寺塔。楼阁式方塔高九层,各层平面自下往上逐层缩小,层高也逐层减低。整幢塔身似梭形,飞檐凌空,造型十分秀美。另外,还分布着以古、小、巧、精为特色的燕园、曾园、赵园等若干园林。若沿山麓出西门城外,西南面的尚湖和东南向的昆承湖犹如晶莹之双目,北面是逶迤高耸的虞山。登山远眺,但见十里虞山横卧于城西北,万顷尚湖似镜平展山前。前代诗人“绿水环城入,青山到县分”,“山横秀野东南胜,天接澄湖上下光”的赞美藻词就是对其的赞咏。其中,宋代孙应时的《虞山》一诗尤为著名:“长啸虞山迥,天开风气清。南窥五湖近,北揽大江横。历历三吴地,悠悠万古情。雄观有如此,聊复记平生。”

历史悠久的常熟城向以文化之邦著称。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孕育了众多的杰出人物,在诸多领域中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最早有商相、古天文学家巫咸。商末,泰伯、仲雍奔吴,化吴夷之俗为一体。春秋时言偃北上师事孔子,成为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位列“孔门十哲”之一,成为启迪东南文化的先驱。自唐迄清,常熟共有进士485名,其中状元8名。明末有抗清名臣瞿式耜,清代有两朝帝师翁同龢等。还涌现了众多蜚声中外的文学艺术家:绘画上有列元四家之首、以“浅绛派”山水闻名于世的黄公望,清初王翚融南北两宗,首创“虞山画派”。以文学而得名者如明代吴讷、张洪、徐复祚,清代钱谦益、冯班、孙原湘,近代则有曾朴、张鸿、黄人、丁祖荫和徐枕亚等。在典籍的整理和图书收藏方面,其藏家之多、收藏之丰,国内少有。明代张洪、瞿景淳先后任《永乐大典》副总裁官和总校一职,毛晋建汲古阁校刻多种经、史及曲,因缮写精良,世称“毛抄”。著名藏书家有“脉望馆”主赵用贤、赵琦美父子,“绛云楼”主钱谦益,“汲古阁”主毛晋,“也是园”主钱曾,“借月山房”与“爱日精庐”主张海鹏、张金吾,“稽瑞楼”主陈揆,“铁琴铜剑楼”主瞿绍基、瞿镛父子,“旧山楼”主赵宗建,“湘素楼”主丁祖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