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质修复技术:人工湿地、人工浮岛及生物群落恢复

水质修复技术:人工湿地、人工浮岛及生物群落恢复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工湿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面积大于2公顷,蒸腾蒸发少的地区较适宜。(四)在河流水面布置人工浮岛:终端水污染处理方式利用浮水植物对氮、磷等物质的吸收作用,增加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促进代谢物沉积,改善水体流态。图7-22河道内的人工浮岛图7-23人工浮岛植物(五)生物群落恢复水生动植物是水体的净化器,湿地是城市环境的肾。图7-24与水质、水边景观结合的生物群落恢复[2]

水质修复技术:人工湿地、人工浮岛及生物群落恢复

(一)滤池:利用物理、化学、生物过程,过滤处理暴雨径流

滤池在悬浮物含量较低的情况下有较好的效果,多为沙滤,通过表面的生物膜强化去除效果,可利用水边洼地形成多处滤池,如图7-20所示。但是在寒冷气候条件下滤池的适用性较差,而且需要经常性的清除表面的泥沙、生物碎屑。

图7-20 利用洼地形成滤池

图7-21 具有自然生态景观的水塘系统[1]

(二)水塘系统:通过蓄滞和处理控制径流的量和质

利用城市河流周边空地、现有水池、洼地改造成持久性水塘系统,直接收集或接纳城市排水,减轻下游洪水和侵蚀,改善视觉和休闲娱乐功能,改善栖息地,如图7-21所示。水塘系统可以改造成融生态功能与景观、教育功能为一体的城市自然区,为公众所接受。

(三)人工湿地:水体净化系统

人工湿地具有独特而复杂的净化机理,它能够利用基质-微生物-植物这个复合的生态系统,综合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调作用,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废水中有害物质的去除,同时通过营养物质和水分的循环,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和无害化。人工湿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面积大于2公顷,蒸腾蒸发少的地区较适宜。

(四)在河流水面布置人工浮岛:终端水污染处理方式(www.xing528.com)

利用浮水植物对氮、磷等物质的吸收作用,增加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促进代谢物沉积,改善水体流态(图7-22、图7-23)。

图7-22 河道内的人工浮岛

图7-23 人工浮岛植物

(五)生物群落恢复

水生动植物是水体的净化器,湿地是城市环境的肾。在河道整治中,要恢复水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链,既要做好河道的生态护岸工程,又要对岸边和水生生物结构进行科学恢复。生物群落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关键,生物群落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各种群落组成的比例和数量,种群的平面布局,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等。生物群落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是:生物的互利共生原理、生态位原理、生物群落的环境功能原理等。

依据合理的种群密度,纵向、横向多层次配置生物群落。植物的选择以地方性的耐水或水生植物为主;植物的配置尽量符合水滨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注意乔木灌木、草的合理搭配;在水滨生态敏感区引入天然植被,建立多种野生生物栖息地等,如图7-24所示。

图7-24 与水质、水边景观结合的生物群落恢复[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