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村旅游资源的内涵及生态经济视角研究

乡村旅游资源的内涵及生态经济视角研究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生态旅游资源的上述定义及我国的具体情况,生态旅游资源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脆弱性是指生态旅游资源系统对作为外界干扰的旅游活动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超出这一限度就会影响和破坏这一系统的稳定性。

乡村旅游资源的内涵及生态经济视角研究

(一)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

生态旅游资源是指以生态美吸引游客前来进行生态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能够产生可持续的生态旅游综合效益的客体。根据生态旅游资源的上述定义及我国的具体情况,生态旅游资源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第一,一切具有生态美的生态系统,即包括自然生态系统,也包括人与自然和谐文化生态系统。

第二,生态旅游资源包括物质的“有形生态旅游资源”,也包括非物质的“无形生态旅游资源”。

第三,自然保护区和森林是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

第四,对游客具有吸引、反思和教育作用的,经过人为改造或恢复的一些景观(如生态系统的景观生态恢复)均可视为生态旅游资源。

第五,具有地方特色,能烘托、渲染当地生态旅游气氛的旅游接待设施和旅游服务,如保留下来的土著居民的一些生活设施,少数民族的歌舞伴餐,云南大理的“三道茶”等,均可视为生态旅游资源。

(二)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

生态旅游资源除具有传统旅游资源的某些特征,同时也有自己的一些特征,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属性所体现的生态美

自然旅游资源可以产生自然美和生态美。但在资源属性层次上一般的自然旅游资源重点表现自然美,而生态旅游资源除表现自然美外,更多地表现出生态美。自然美和生态美虽然均是美感类型,但二者在审美基础和美的形成上有明显区分。“从审美基础看,自然美是基于对自然外部形态、色彩、声音等感官基础上的心理愉悦,而生态美是基于对生命价值、自然价值认识基础上的感官和心灵上的愉悦。从美的形成上看,自然美是由自然创造的,而生态美除了自然创造外,还包括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人文生态美。”所以生态美是在自然美的基础上,在人类对自然价值重新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审美观点,是生态文明社会中人类的一种共同的美学追求,具有与自然美本质上差异的美学特征。

总之,由于生态旅游资源主要由原生的生态系统即含有文化底蕴的人文生态系统构成,它所体现的美感以比自然美更高级、更深层的生态美为主体。这一点也是与一般自然旅游资源特征差异最突出、最明显之处。

2.市场需求方面的狭域性和限制性

生态旅游资源在市场需求上具有狭域性和限制性特点。所谓的狭域性就是指生态旅游资源因品位高、专业性强而只能吸引具有生态学知识的少数人参与生态旅游活动。这类旅游者被称为严格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者,他们文化素质比较高,能够领略具有生态内涵的科学知识和自然现象,特别是对一些地质、地貌、高山、冰川沙漠、原始森林等感兴趣,因此在旅游场所中,相对于一般的旅游地要有一定的限制,但所涉足的地方却很广阔,如人烟稀少、景观奇特的南极北极和一个国家比较偏僻地区。这些场所因生态的脆弱性和易损性,旅游团队一般不宜过大,人数不宜过多,因此在市场开发上就出现了与其他旅游资源不同的相对限制性特点。

3.生态旅游资源所体现的生态系统更具原生性和脆弱性

原生性是指生态旅游资源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原本自然生成的。这种生态系统最突出的表现形式是自然、原始和原生性。也就是是说,它基本上未受人类干扰或很少受人类干扰。前者如原始的森林、草原、高山、湖泊湿地等生态系统,后者是指受人类干扰很少或经自然与人类共同创造的和谐的文化生态系统。脆弱性是指生态旅游资源系统对作为外界干扰的旅游活动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超出这一限度就会影响和破坏这一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在生态旅游开发中稍不注意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这一点上,它比一般的旅游资源更需要慎重开发,更需要保护和维持其原生环境

(三)生态旅游资源与传统大众旅游资源的比较

生态旅游资源诸多的独特性特点决定了其与传统大众旅游资源在吸引对象、效益功能、客体属性等方面均有显著的差异(表3-2)。

表3-2 传统大众旅游资源与生态旅游资源的比较

(四)旅游活动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影响

1.旅游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游客在生态旅游区活动,对生态旅游资源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土地的反复践踏,使土壤板结,从而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质;二是有机污染物的增加降低了土壤的肥力。

旅游活动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人们对陡坡、小径表面枯枝落叶层的践踏,会使土壤有机物质锐减。有关试验表明,一周内通过小径的人为8 000人,枯枝落叶的体积减小了50%。枯枝落叶的减少和有机质层的破坏,加上风蚀、片蚀和紧实的综合结果,会使土壤剖面的深度大大减少。

总之,游人在生态旅游区对土壤的影响主要有五种。

第一,随着植物的消失,土壤裸露的面积增加。

第二,随着踩踏压力增加土壤板结度增加,水分渗透率减少,地面径流增加,水土流失增加。

第三,土壤的p H值增加。(www.xing528.com)

第四,因土壤被压实,土壤厚度减低。

第五,土壤表层枯枝落叶层被践踏,造成有机物质大减,土壤肥力降低。

2.旅游活动对植被的影响

植被和土壤受破坏的程度与游人密度有关。由于植被是旅游者选择旅游场所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所以最容易受到游人的践踏及游憩活动的影响。旅游活动对植被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践踏、采集、燃烧和污染等方面。植物群落对这些影响的反应一方面取决于影响的程度,如旅游强度、性质、持续时间;另一方面取决于植物本身的敏感性和抗干扰能力,即植被的承载力。同时旅游活动对不同的植物群落的影响也是不尽相同的(表3-3)。

表3-3 旅游活动对不同植物群落的影响

总之,游人践踏植物及其他破坏方式,使植物发生直接变化,或通过土壤表现出间接变化和影响。

第一,草地密度减少。

第二,植被稀少的面积增加。

第三,植物高度降低。

第四,植物多样性减少。

第五,植物结构改变,即正常种属被耐磨踩物种替代。

第六,植物的活力降低。

第七,野营砍伐幼树改变了植物群落的年龄结构。

第八,植物的再生长能力降低。

第九,植物病菌传染。

3.旅游活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旅游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另一大影响是对目的地内的大气、水质等的干扰和破坏。

游憩活动影响水体的主要方式是划船和游泳。机动船的润滑油、燃油常会给水体及生物造成直接危害。研究表明,在游泳季节,每个游泳者都会带入水体6.5克磷、70克氮,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水体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水体内生物成分的变化。

旅游活动会给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带来多种污染,其中包括垃圾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视觉污染等。

4.旅游活动对动物的影响

游憩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集中表现在动物多样性的减少。有关资料表明,城市公园和森林相比,巢宿鸟类减少55.4%,哺乳动物减少46.4%,昆虫减少76%。游客对动物影响的方式主要有狩猎、打扰、引进种属,垂钓等。

旅游在森林观光中对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管理部门为吸引游客,任意引入一些动物,如猴类,结果造成当地固有生态系统出现不平衡。外来物种干扰了当地物种的生态位,引起生态紊乱,有的甚至造成某些濒危珍稀动植物种类的灭绝,导致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5.旅游活动对特殊生态旅游地的影响

游憩活动对特殊的旅游地会产生特殊的生态影响。如一些石窟、溶洞、地宫等景观资源,他们对游人引发的环境变化尤为敏感。溶洞内安装的照明装置以及游人从狭小的洞穴空间经过时,都将引起局部地段气温和二氧化碳含量的提高。

以上分别从土壤、植被、环境、动物、特殊生态旅游地等方面介绍了旅游活动对他们的负面冲击,但是,相关研究表明,游憩活动的冲击是很少单独发生的,每项冲击的产生通常都暗示着其他类型冲击的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