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校园的架构与技术核心

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校园的架构与技术核心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智慧校园的架构分为三个方面:网络环境、数据环境、物联环境。图2.13智慧校园终端图2.14所示为智慧校园应用平台。图2.14智慧校园应用平台图2.15智能教室图2.16所示为i Campus系列智能教室工作站。

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校园的架构与技术核心

智慧校园的架构分为三个方面:网络环境、数据环境(云计算环境)、物联环境(即拥有一个系统接入——支持各种智能终端、设施、设备联网的环境)。

1.智慧校园的网络环境

智慧校园的网络环境主要分为:接入网,方便师生上互联网;教学网,支撑教学活动;科研网,支撑科研活动;资源网,支撑资源汇聚和传播活动;智能网,支撑和谐、生态校园建设

2.智慧校园的数据环境

智慧校园的数据环境主要采用云计算环境,因为云计算服务平台可使量化、科学决策成为可能。

3.智慧校园的物联环境

物联感知系统是整个智慧校园中最可见的一部分,该系统利用传感器、采集器、RFID、二维码、视频监控等感知技术和设备来实现校园环境管理的数字化。

4.智慧校园的技术方法

信息系统是一个提供全面信息服务的人机交互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的功能是通过服务来体现的。

(1)信息规范与标准。

(2)统一的基础设施平台。

(3)共享数据库平台。

(4)基于多网融合的新型网络监控与管理系统。

(5)IC卡与手机融合的综合校园卡应用系统。

(6)面向信息服务的各类应用系统。

(7)物联网应用体验项目。

(8)三维可视化虚拟校园。

5.智慧校园终端

智慧校园终端设备的选取和应用是多样的,如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以及专用的手持终端和其他网络设备等,如图2.13所示。

图2.13 智慧校园终端

图2.14所示为智慧校园应用平台。

图2.15所示为智能教室的各相关系统组成。

(www.xing528.com)

图2.14 智慧校园应用平台

图2.15 智能教室

图2.16所示为i Campus系列智能教室工作站

图2.16 i Campus智能教室工作站

智能教室工作站作为设备终端,其工作特点如下。

(1)硬件模块化积木式,可灵活搭配。

(2)软件分层,多队列处理,开放API,持续扩展。

(3)双冗余,工业级,高可靠。

(4)设计新理念,智能与控制分离,高工作效率。

(5)深度感知,综合决策。

(6)符合《多媒体教学环境标准》,互联互通,广泛兼容。

(7)IEEE 802.11N,支持未来无线宽带校园。

(8)ZigBee、3G/4G模块,无缝对接“智慧校园”物联网。

(9)远程升级,无后顾之忧。

(10)数字、模拟混合存在,满足不同应用需求。

(11)无线宽带、有线1 000 Mb/s,光纤传输可选。

(12)全面记录运行日志,提供可靠数据。

(13)简化开发,易维护,可扩展。

(14)操作界面可编程,满足个性化需求,如图2.17所示。

图2.17 i Campus可编程操作界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