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跨界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跨界融合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进“两化融合”工作,通过信息化的融合与渗透,对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随着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到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未来制造业中的作用愈发重要。所以,需要在两化融合的基础上,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阶段性目标。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跨界融合

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进“两化融合”工作,通过信息化的融合与渗透,对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随着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到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未来制造业中的作用愈发重要。所以,需要在两化融合的基础上,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阶段性目标。

主攻方向: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促进集团管控、设计与制造、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务衔接等关键环节集成,实现智能管控。

实质:从资源驱动变为信息驱动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工厂车间内越来越多功能强大的智能设备以无线方式实现了与网络的或设备之间的互联。由此衍生出物联网、服务互联网等新生概念,推动着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以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方式相融合。信息物理系统将在制造业领域实现资源、信息、物品、设备和人的互联互通,进而推进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以前的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结合在一起,在工厂内的生产设备之间、工人与设备之间实现集成,于整个工厂内部建立联结,形成信息物理系统,以相互协同、遥相呼应,将生产方式从资源驱动变成信息驱动。信息驱动下产品制造的过程,将体现出智能制造的价值所在,即:能够科学编排生产工序,提高生产率,实现个性化定制生产,还可以调整资源使用,采用能耗最低的生产方式(图2-2)。

978-7-111-51048-2-Chapter02-2.jpg

图2-2 从资源驱动到信息驱动

在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发展中,一直缺乏具有一定高度的顶层设计。因为缺乏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保护知识产权的完善机制,所以核心技术产品难以走向高端;因为缺乏良好的金融创新机制,所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因为缺乏高端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所以人才缺乏;因为产业发展牵扯到的政府部门过多,所以各部门间难以统筹协调。为此,《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五条方针(图2-3)。

978-7-111-51048-2-Chapter02-3.jpg

图2-3 五大方针(www.xing528.com)

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原因】我国制造业在技术上还缺少对创新持之以恒的投入,在生产模式上还缺少创新引领发展的理念。

质量为先。坚持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攻关、自主品牌培育。建设法规标准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先进质量文化,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原因】产品质量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中国制造不能成为“山寨”“劣质品”的代名词。

绿色发展。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

【原因】随着资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工业亟待节能减排与综合利用。工业要发展,前提是处理好这方面的关系。

结构优化。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

【原因】产业结构不够优化是我国制造业的主要劣势之一。虽然有大量的制造业企业,但是大多不具有国际竞争力。

人才为本。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

【原因】未来是数据制造、互联制造、智能制造的时代,是“互联网+工业4.0”的时代,国家层面的制造业创新需要既有实践经验,又有产业研究经历,既懂机床、自动化等工业技术,又懂计算机软件、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跨界人才来引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