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环境,环境规制政策,转型升级及未来发力方向

经济环境,环境规制政策,转型升级及未来发力方向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2年之后,中国政府和人民全面反思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把绿色低碳发展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并主动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2008年的华尔街金融危机不仅放慢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脚步,也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带来机遇,让中国开始全面反思高速增长带来的诸多问题,特别是环境问题,这为碳市场的出台奠定了基础。因此必定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力的主要方向之一。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就为实施严厉的环境规制政策提供了契机。

经济环境,环境规制政策,转型升级及未来发力方向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这些成就为中国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奠定了基础,因此本部分就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梳理,以期为后面的分析提供一个经济背景。

1.经济新常态

从图1-8中我们看到,从1996年到2012年之前,中国经济一直维持在较高的增长水平,平均速度超过了10%。尽管期间出现过两次金融危机,导致增长率有所下滑,但是很快经济就恢复到高增长率路径。在最高点的2007年,增长率更是达到惊人的14.2%。2012年之前,各级政府仍然把保“8”作为施政的基本目标,因此当华尔街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仍然采取了大规模的刺激性政策。但是大规模的刺激政策也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雾霾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2012年之后,中国政府和人民全面反思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把绿色低碳发展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并主动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中国经济开始转为8%以下的中高速增长,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2015年经济增长率进一步下降为6.9%,不到高峰期2007年增长率的一半。因此,2008年的华尔街金融危机不仅放慢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脚步,也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带来机遇,让中国开始全面反思高速增长带来的诸多问题,特别是环境问题,这为碳市场的出台奠定了基础。

图1-8 1996年以来中国GDP 走势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http://data.stats.gov.cn/)。

2.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我们从图1-9中看到,2014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并一路攀升,到2015年已经达到53.7%。但是,一个成熟经济体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一般在70%以上,因此我国的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第三产业的比重必将呈现长期上升的趋势。

图1-9 1995—2015年三大产业对GDP 贡献率趋势变化折线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http://data.stats.gov.cn/)。

图1-10 三大动力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拉动堆积柱形图(www.xing528.com)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http://data.stats.gov.cn/)。

其实现代服务业的范围是极为广泛的,既包括生产性服务业,也包括生活性服务业,是现代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往往具有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等显著特征,而且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带动大量的就业。因此必定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力的主要方向之一。从图1-10中可以看出,2014年第二产业对GDP的拉动效应与第三产业相等,两者同为3.5%。但是,2015年第二产业对GDP的拉动效应首次低于第三产业,前者为2.9%,后者为3.7%。因此,无论是从GDP的构成还是对GDP增长的贡献,第三产业必将成为中国经济的领头羊,产业结构已经完成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转变。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就为实施严厉的环境规制政策提供了契机。

3.城镇化率显著提升

图1-11 1978—2015年城镇和乡村人口比重柱状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http://data.stats.gov.cn/)。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很多发达经济体的城镇化率都在70%以上,部分国家甚至到过80%。由于我国实行有序转移的基本思路,在很多方面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所以很多年以来,农村人口比重都高于城镇人口比重,中国呈现出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从图1-11中我们看到,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比重达51.27%,数量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到2015年城镇人口比重更是达到了56.1%。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将成为很多人生活的地方。加之,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城镇化速度将不断加快,城乡二元结构逐渐打破。城镇化对能源环境问题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碳排放。

4.能源消费

能源消费属于引致需求,是由经济增长驱动的,因此随着经济的增长,能源消费以及由此而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会增加。从图1-12中我们看到,近20年来,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翻了两倍多。工业能源消耗和生活能源消耗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2015年比2000年高了2.76倍。但是,生活能源消费所占比例一直稳定在10%左右,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可见90%以上的能源消耗是由工业生产驱动。

图1-12 人均能源消费量与人均能源生活消费量对比面积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http://data.stats.gov.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