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所有权政策的本土化方向及未来趋势

所有权政策的本土化方向及未来趋势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再次,由于非股权经营不涉及企业的所有权问题,并可以在形式上避免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合作方争夺经营控制权的矛盾,所以这种参与方式将会越来越被跨国公司和东道国所接受。同时,为了获取东道国的经营资源和销售市场、缓解因子公司的所有权及经营控制权引发的与东道国的矛盾冲突,跨国公司也会更有效地采取本土化战略,并将经营全球化与本土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所有权政策的本土化方向及未来趋势

1.所有权政策的未来取向

正是由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围绕跨国公司国外子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控制权,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尤其是与发展中东道国产生了剧烈的冲突,才使得跨国公司逐渐意识到,在经营国际化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正视东道国的经济民族主义情绪,适当降低对国外子公司的所有权比率,让当地合资伙伴更多地参与企业经营,或采用非股权经营的方式,避免因所有权比率问题引发与东道国的矛盾。

因此,如表5-9所示,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制造业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子公司的所有权比率开始趋势性地下降,即“完全所有”子公司数逐渐减少,而“对等所有”及“少数所有”的子公司逐渐增加。其中,美国跨国公司的“完全所有”子公司仍占有较高的比率,而西欧及日本等跨国公司的“完全所有”子公司的比率较低,“少数所有”的合资子公司所占比率较高。

然而,如上所述,尽管跨国公司国外子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或非股权经营的方式一度流行,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跨国公司对国外子公司所有权的追逐,在未来的全球化经营中,子公司的所有权依然是跨国公司掌握其经营控制权的重要基础。首先,在自身所拥有的国际经营资源充裕的前提下,高所有权政策依然是跨国公司经营战略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现实中常常能看到一些跨国公司为了增强对子公司的经营控制权,想方设法蚕食合资伙伴的股权,或通过对子公司增资扩股而稀释合资伙伴的出资比率,或直接收购合资伙伴的股权,从而实现从低所有权和弱控制权向高所有权及强控制权的战略调整。其次,即使是迫于东道国的种种限制而被迫采取低所有权政策,跨国公司也会充分利用其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及国际财务等方面的优势,想方设法获得大于所有权的经营控制权[15]。再次,由于非股权经营不涉及企业的所有权问题,并可以在形式上避免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合作方争夺经营控制权的矛盾,所以这种参与方式将会越来越被跨国公司和东道国所接受。

表5-9 发达国家制造业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子公司的所有权结构

资料来源:United Nations,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World Development:ARe-Examination,1978,PP.228-229.

另一方面,由于“逐渐撤资”方案在实践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发展中东道国逐渐懂得了所有权的高低并不能完全决定企业的经营控制权,所以,它们将会进一步放宽对跨国公司出资比率方面的限制,并把外资政策的重点转向如何促使跨国公司实现经营本土化上。同时,为了获取东道国的经营资源和销售市场、缓解因子公司的所有权及经营控制权引发的与东道国的矛盾冲突,跨国公司也会更有效地采取本土化战略,并将经营全球化与本土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2.经营本土化的趋势(www.xing528.com)

关于跨国公司的经营本土化(localization/assimilation),虽然目前还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但是一般都认为,它不像上述“逐渐撤资”方案那样以转让所有权及经营权为目的,而是对子公司的各个经营环节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尽可能地适应东道国的经济、社会及文化环境。

经营本土化一般被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产品制造的本土化,即尽可能利用东道国的劳动力、原材料及中间产品,并与当地上游及下游的供应商及客户进行有效的整合,使产品更好地为当地消费者所接受;

第二,营销方式的本土化,即为了拓展在东道国的营销渠道,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的营销资源(如与当地的经销商结成战略伙伴关系等),另一方面加深对东道国市场的认识,提高营销手段的适地性;

第三,产品品牌的本土化,即与东道国企业建立品牌共创的战略合作关系,首先获得当地合作伙伴对产品的认同,进而提高产品在当地的知名度,在东道国消费者中重塑已有的国际品牌;

第四,人力资源的本土化,即尽可能提拔东道国有能力的员工进入子公司的各级经营层,并加强对当地员工的职务培训,让他们充分理解母公司的战略意图,积极有效地履行各自的职责;

第五,研究开发的本土化,即把部分研究开发功能转移到东道国,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才资源从事研发活动,不仅从事适合东道国市场的产品研发,还承担母公司的部分基础性研究;

第六,企业文化的本土化,即不是单方面要求当地员工接受母公司的经营理念,而是加强企业内跨文化的沟通,增强员工对不同文化的认同感和适应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共同的企业文化。

可见,经营本土化作为缓解与东道国的矛盾冲突、获得东道国市场和经营资源的有效战略,已经成为当今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经营本土化只是跨国公司的一种竞争战略而不是它们的最终目的,只有当东道国的某些制约因素足以影响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和长远发展时,跨国公司才会实施经营本土化战略。从这意义上来说,经营本土化是跨国公司对竞争优势和经营方式的重新定位和整合,是其全球化经营中的重要环节,而绝不意味着是对其子公司所有权及经营控制权的放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