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趋势和技术:设计管理的未来方向

新趋势和技术:设计管理的未来方向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BIM的意义在于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模型,完善了整个建筑行业从上游到下游的各个管理系统和工作流程间的纵、横向沟通和多维度的交流,实现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BIM的应用提高了项目质量和效率,减少了后续施工期间的返工,保障施工工期,节约项目资金,在国内外均已有很多成功的实例。

新趋势和技术:设计管理的未来方向

1.设计管理的信息化

信息化理论早在1990年,由Garter Group公司提出,ERP系统是一种企业内部所有业务部门之间、以及企业同外部合作伙伴之间交换和分享信息的系统,是集成供需链管理的工具、技术和应用系统。2003年,同济大学丁士昭教授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提出了概念模型,即:“在对项目实施全过程中项目参与各方产生的信息和知识进行集中式管理的基础上,为项目的参与各方在Internet平台上提供一个获取个性化项目信息的单一入口,从而为项目的参与各方提供一个高效率信息交流和共同工作的环境。”而建设部也于2003年发布《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以引导、指导和规范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并且对建筑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具体的目标。

随着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概念的引入,国内外已在各类项目和系统中付诸实践。项目管理信息化最著名的应用有微软(Microsoft)的Project软件,为工程项目日程规划管理和甘特图提供了方便易用的解决方案;Aconex的行业在线文档管理解决方案为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在线网络协同平台,提高了效率;国内普华(Shanghai Power Science&Technology)开发的行业软件,包括Powerpip、Poweron、Powerstart、Primavera以及p6软件,其行业解决方案以项目为主线,使得项目型企业集团总部、分公司、子公司、项目部等职能部门能够在一个平台协同工作,完成从市场开拓、经营开发、投标报价、设计、采购、施工、开车、竣工移交的项目全过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现代建设咨询也在项目管理实践中,研发了项目管理平台,按照项目单元实现了文档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而欧特克(Autodesk)公司为工程建设行业提出的BIM建筑信息模型,不但为设计提供了建筑模型,更为设计、工程、分析和图档创建提供了统一的环境,提高了全过程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并且还可与项目规划系统链接,保持日程的同步和更新。信息管理系统在项目管理中精简流程、规范管理和提高效率的作用已为业界广泛接受。

2.BIM技术的应用

BIM英文全称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BIM给建筑业带来的最根本改变将是从业人员从完全利用图形完成工程任务到主要利用模型完成工程任务的转变。BIM核心价值在设计阶段主要体现为参数化、可视化、性能化;在施工阶段主要为集成化、精益化;在运营阶段为智能化。

BIM通过可持续绿色分析、机电分析、结构分析、可视化、模型综合碰撞综合、造价管理等建模软件运用于工程前期、设计、施工等其他阶段。前期应用主要内容有场地分析、建筑策划、方案论证等;设计应用体现为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出图;施工应用主要内容有管线综合、数字化建造、施工模拟、施工组织模拟、物料跟踪等。

BIM的意义在于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模型,完善了整个建筑行业从上游到下游的各个管理系统和工作流程间的纵、横向沟通和多维度的交流,实现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BIM的应用提高了项目质量和效率,减少了后续施工期间的返工,保障施工工期,节约项目资金,在国内外均已有很多成功的实例。

3.专项技术咨询的管理

建设工程专项技术咨询是以某一专项技术为基础的对工程项目从投资决策、设计、建设到运营过程中为某一专项决策或技术提供的专业化服务。工程专项技术咨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为决策提供科学化和民主化的服务,随着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审批事项更多的依赖于专业化的评估和评价,如环境影响评价、交通影响评价、卫生学预评价、节能评估和雷电风险评估等,这些工程专项技术咨询成果已成为政府审批的前置条件;另一方面,为工程实施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提供优化方案。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复杂,专业也越来越细化,传统的建筑主体设计和室内设计难以满足建设方对项目个性化、功能化等方面的要求,而需就某一系统或某一局部进行工程专项技术咨询,如幕墙、机电、厨房泳池、灯光、技术规格书等,以期待提升项目品质,彰显项目特色的同时又提升项目的综合效益。

因此,建设工程专项技术咨询是投资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加强技术咨询的管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各专项技术咨询在整体中的作用,提高效率,避免和减少失误;提高投资效益;优化建设方案,缩短建设周期,降低成本;以及保证建设进度,提高工程质量等。

4.绿色建筑设计和认证

绿色建筑设计是以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回归自然、创造舒适和健康生活环境为基本理念的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根据地理条件,可持续地规划场地,利用天然可再生能源,选取天然材料,以达到建筑外部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存的状态。

目前,最流行的绿色建筑评估认证是美国LEED和中国绿色建筑认证“绿三星”。LEED即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绿色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奖,是绿色建筑评级体系,涵盖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空气品质等人类发展和环境健康五个关键领域和创新理念。LEED由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建立并于2003年开始推行,以在设计中有效地减少环境和住户的负面影响,目的是规范一个完整、准确的绿色建筑概念,防止绿色建筑概念滥用。

中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其中,“绿色建筑设计标识”主要针对处于规划、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主要针对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并按照不同的标准分为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等级。按照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规定,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绿色建筑认证规划分为三个等级:以住宅建筑为例,一般情况,18项达标可获得一星级标识,27项达标可获得二星级标识;35项达标可获得三星级标识。

2018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达《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关于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工作的函》,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开始修订。2018年12月28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报批,目前新标准正在清样校稿。本次修改将绿色建筑评价节点改为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设计评价仅为预评价,且必须为全部装修完成。各项评分体系变更为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以及提高与创新。每类指标达到满分值的30%,且总分达到60,70,85分可以分别获得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新标准拓展绿色建筑内涵,汲取建筑科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技术、新理念,包含建筑工业化、海绵城市、健康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筑信息模型等要求。同时更新和提升建筑在安全耐久、节约能源与资源等方面的性能要求;提高和新增对室内PM2.5等空气质量、用水水质、健身条件、环境宜居、适老适幼、服务便捷等以人为本的新要求。

5.设计施工一体化

工程承包单位承担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或包括采购),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市场上主要存在的模式有以下几种,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设计施工总承包、设计采购承包、采购施工承包等方式。

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的出现是为了将建筑工程管理模式(CM)和设计完美结合,以达到缩短工期、降低投资的目的。设计施工一体化,特别是EPC模式,其关键是依赖称职的专业分包及标准化的过程控制与程序。一般将整个项目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工作包,设计与施工共同寻求最经济的专业分包;由不同专业的分包商负责各个工作包的设计、设备制造或供货。分包商的设计工作由设计总包负责协调,工程构件、设备制造或供货、施工由施工总包协调。目前,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广泛应用于快速、低成本地建造大型工业项目、普通装饰装修工程以及经济适用住宅等。(www.xing528.com)

6.建筑师负责制

建筑师负责制是国际工程建设的通行做法,是国际上较为先进的一种建设工程管理模式,建筑师负责制中,建筑师的角色从国内传统的设计师变成了工程总负责人,受建设单位委托,负责从项目设计、建造施工到质保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的管理。

2015年住建部首次提出“建筑师负责制”的概念。住建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在2015年工作要点中提出要修订《注册建筑师条例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建筑师的执业范围和服务内容、责任、权利、义务,逐步确立建筑师在建筑工程中的核心地位,发挥建筑师对工程实施全过程的主导作用。当年10月住建部委托上海在自贸区开始正式试点。

自2015年起,在浦东新区创建建筑业综合改革示范区过程中,上海市规土局、浦东新区规土局牵头,在自贸试验区保税片区启动建筑师负责制试点。上海住建委组织开展了深入调研,对现行法律法规及国外建筑师负责制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对我国注册建筑师的执业现状、与国外建筑师负责制差异比较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本市建筑师负责制推进工作方案,组织浦东新区正式启动了建筑师负责制试点。

2016年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将“创新发挥建筑师作用机制”列入2016年工作要点。

2016年6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本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结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浦东新区建筑业改革示范区建设,开展建筑师负责制等改革创新试点,充分发挥建筑师及其团队在前期咨询、设计服务、专业协同、工程造价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作用”。同年11月《关于浦东新区推进建设项目建筑师负责制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发布。为了更好地总结试点工作成效,受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委托,华建集团成立了一支建筑师负责制评估小组,对试点项目进行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综合性评估。

2017年建筑师负责制持续推进,2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发布,提出“在民用建筑项目中,充分发挥建筑师的主导作用,鼓励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要求“加快培养建筑人才。积极培育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民族自信的建筑师队伍。加快培养熟悉国际规则的建筑业高级管理人才”。

2017年2月24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2017年工作要点》(建市综函〔2017〕12号)要求提升建筑设计水平。贯彻落实《建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推行建筑设计方案、设计团队等符合设计特点的招标方式,提高评标专家的专业水平和评标质量。起草建筑师负责制指导意见,扩大建筑师负责制试点范围,实现建筑师对建筑项目设计的管理控制。有序发展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激发设计人员创业创新活力。

2017年5月2日,住建部印发《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其中提出试行建筑师负责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兼顾中国特色,改革创新,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建筑师负责制,从设计总包开始,由建筑师统筹协调建筑、结构、机电、环境、景观等各专业设计,在此基础上延伸建筑师服务范围,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鼓励建筑师依据合同约定提供项目策划、技术顾问咨询、施工指导监督和后期跟踪等服务,推进工程建设全过程建筑师负责制。提高建筑师地位,保证建筑师权益,使建筑师设计理念完整实施,提高建筑品质。

各省市也纷纷响应国家的政策,积极推进建筑师负责制的试点工作。2017年8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同意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建筑师负责制试点;9月浙江拟推行建筑师负责制;11月住建部同意福建自由贸易区试验区厦门片区开展建筑师负责制,此外,深圳前海已有项目在开展建筑师负责制试点。12月住建部印发《关于在民用建筑工程中推进建筑师负责制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建市设函〔2017〕62号)中提出:建筑师负责制是以担任民用建筑项目设计主持人或设计负责人的国家注册建筑师为核心的设计团队,依托所在的设计企业为实施主体,根据合同约定,对民用建筑工程全过程或部分阶段开展设计咨询管理服务,提供符合建设单位使用要求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建筑产品和服务的一种工作模式。征求意见稿提出

(1)总体目标:“推进民用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设计咨询管理服务,从设计阶段开始,由建筑师负责统筹协调各专业设计、咨询机构及设备供应商的设计咨询管理服务,在此基础上逐步向规划、策划、施工、运维、改造、拆除等方面拓展建筑师服务内容,发展民用建筑工程全过程建筑师负责制。”

(2)对构建建筑师负责制的组织模式进行了明确,提出“建筑师负责制是以担任民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主持人或设计总负责人的注册建筑师(以下称为建筑师)为核心的设计团队,依托所在的设计企业为实施主体,依据合同约定,对民用建筑工程全过程或部分阶段提供全寿命周期设计咨询管理服务,最终将符合建设单位要求的建筑产品和服务交付给建设单位的一种工作模式”。

(3)建筑师的服务内容也给出了说明,主要还是根据双方的合同约定提供相应的服务,可提供包括参与规划、提出策划、完成设计、监督施工、指导运维、更新改造、辅助拆除的工程建设全过程或部分服务内容。

(4)建筑师的权力,这一广受关注的问题,意见稿提出“实行建筑师负责制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在与设计企业、总承包商、分包商、供应商和指定服务商的合同中明确建筑师的权力,并保障建筑师权力的有效实施。”

(5)建筑师的权益保障,意见稿提出“借鉴国际通行成熟经验,探索建立符合建筑师负责制的权益保障机制。建设单位要根据设计企业和建筑师承担的服务业务内容和周期,结合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等要素合理确定服务报酬,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并及时支付,或者采用‘人工时’的计价模式取费。建筑师负责制服务收费,应纳入工程概算。倡导推行建筑师负责制职业责任保险,探索建立企业、团队与个人保险相互补充机制。”

(6)建筑师的责任和义务方面,意见稿指出“建筑师在提供建筑师负责制的项目中,应承担相应法定责任和合同义务,因设计质量造成的经济损失,由设计企业承担赔偿责任,并有权向签章的建筑师进行追偿。建筑师负责制不能免除总承包商、分包商、供应商和指定服务商的法律责任和合同义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