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教学和教师的成长:自我经验的重要性

教育教学和教师的成长:自我经验的重要性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忽视或否定教师的自我经验是没道理的。课题组认为,教师的“自我经验”,是指教师个体通过亲身体验,在反思中获得的感悟。这实际也是强调了教师的“自我经验”反思是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也可以说,初始的教师的“自我经验”是有待验证的专业体验。

教育教学和教师的成长:自我经验的重要性

1.“自我经验”是一种有价值的客观存在

教育实践期盼大量有经验的教师,这是不争的事实。从教师个人的成长和追求而言,他们都希望从无经验发展到有经验甚至经验丰富,有经验的教师相对于新教师具有较大的优势;从校长的管理而言,他们都希望有经验的教师越多越好,有经验的教师就是学校的巨大财富;从学生和家长的需求而言,他们更是把希望寄托在有经验的教师身上。尤其是在人们对改革的期待落空之时,指望的还是有经验的教师解围。因为人们在实践中看到,当改革浪潮退去,现实而具体的问题暴露之后,最后只能指望一线有经验的教师来具体环境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当然,经验的积累也会存在固化的定式倾向,阻碍改革与发展。但是,有经验总比没经验好,况且,熟能生巧,巧能出智,这是社会的普遍共识。著名教育学专家田慧生早就断言:“凡在一线产生大的影响、真正被大家所接受的高水平的优秀教师,基本上都是在立足于个体优秀教学经验的提炼、概括、总结中,即在实践智慧的提升中,逐步形成一套自己完整的教学主张,并为大家所接受的。”因此,忽视或否定教师的自我经验是没道理的。

2.自我经验在体验、反思和感悟中不断完善

由笔者牵头的“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课题组,在100多所学校进行了几轮实验,发现成功教师一般都是以“自我经验”为起点,使教师专业发展逐步走向“自主”,走向“智慧型教师”,进而建构教师个人教育理论的。课题组认为,教师的“自我经验”,是指教师个体通过亲身体验,在反思中获得的感悟。它是一种教师的“个人经验”、“情境性经验”、“个人理论”。常常表现为自己的真性情、“土办法”。这其中最重要的关键词是“体验”、“反思”与“感悟”。“体验”是前提,教师属于“实践性工作者”,不是坐而论道的“思辨性工作者”,教师主要是在活动中开展教育工作,应“身”在其中,而不是其外;“反思”是方法,依据美国学者唐纳德·舍恩(Donald Schon)的研究,现代教师应是“反思性实践者”,主要是在行动中进行反思,获得实践性知识,在实践中变成研究者;“感悟”不可或缺,感悟是在大量体验基础上产生的,是生长性的,而非移植性的。虽然“自我经验”包括教师经过一定生活阅历、知识学习、教学反思积淀下来的客观体验和主观感悟,但它与传统教科书谈到的“经验”不是同一概念,因它强调了“反思”这个环节,具有很强的生成性、生长性和个性化等特征,是教师教育知识形成、转化和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这是培养研究型教师、智慧型教师的重要途径,也是建立教师合作共同体的校本教研本质所在,叶澜教授甚至直言,“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实际也是强调了教师的“自我经验”反思是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www.xing528.com)

3.“自我经验”有助于建构教师个人教育理论

教师的“自我经验”既包括对客观现象和事实的感性认识,又包括对其事实现象进行属性判断、分类梳理、特征分析和价值评判的理性思考。“自我经验”有深浅、高低、大小、宽窄之分,也存在不断发展变化提升的多次机会。因此,也可以说,初始的教师的“自我经验”是有待验证的专业体验。当这些经验经过教师以科学的数据、亲历的实据和经典的论据证明正确之后,那就是真正的教学知识和有意义的教育思想,是促进他们专业发展,尤其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课题组通过实证研究证明,立足“自我经验”的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的发展是一个在反思伴随下的内在的自我生成过程,重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强调教师在丰富的教育体验基础上进行反思,生发出自己的教育思想,整理出自身的教育体验成果;主张在每一位教师具有学习和研究的主动权基础上全面发展,强调教师和师范生学习活动的出发点是自我导向的,学习过程是自控的,学习结果是自知的。这也体现了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的宏观转向,即现代主义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发生了“后现代转向”与教师发展“从自在走向自为”的必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