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学术(2020):建构式学习的效果和优势

教学学术(2020):建构式学习的效果和优势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提升认知的质量和效率,笔者参照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对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和补充。在“论”阶段,各组同学逐一介绍设计思路、展示制作过程、模型加载测试、教师点评、学生互评。课程进展到这一步是学生观念发生变化、延伸或改变的阶段。这一阶段让学生在更加复杂困难的情境下对知识进行二次发现。研究表明[1]:建构性的学习符合学习的本质,有利于开发人脑的潜力,能促进人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教学学术(2020):建构式学习的效果和优势

为了提升认知的质量和效率,笔者参照建构主义学习观,对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和补充。在“做”之前添加了“教”的环节,在“讨论”之后增加了“拓展”部分,同时对每一个教学环节均进行了补充、完善和丰富,最终形成“教、做、论、拓”的“4步法”教学方式。

第1步“教”。为了减小学生原有认知框架差异的影响,在每一课程单元展开之前,加入了对该单元涉及的相关知识介绍。“教”并非是传授新知识,而是回顾旧知识,是引出学生已有的观念。这些已经储存在学生头脑中的旧知识在个体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表现为碎片化、惰性和不灵活,有待通过课程中设计的一系列活动(实践操作、小组讨论或辩论)进行整合、激活和转化,上升为被理解和会运用的知识。“教”的目的是通过回顾,缩小学生之间原有认知框架的差异。

第2步“做”。在“做”阶段,学生沉浸在教师设计的情境中,在规定的时间内,随机分组,进行方案确定、材料性能测定、设计计算、绘制图纸、施工搭建等一系列活动。在这个阶段,学生不是简单地忙于动手操作。整个过程伴随着讨论、思辨、头脑风暴。不仅需要手和脑的联盟,还需要利用各种手段(图纸、照相、摄像、录音等)对活动过程进行详细记录。老师不是提供了环境、条件和设备后就可以旁观了,而是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巡视、观察各组同学对赛题的反应,及时解答同学对赛题理解上的疑问。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涉及解题方法方面的问题,切记不要直接回答,而是用类似“你觉得呢?”这样的反问,或者采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答案;不要给学生一个现成的想法,而是让学生自己组装出来,这样他们会更理解这个想法,更喜欢这个想法,更愿意去采取行动。

第3步“论”。在“论”阶段,各组同学逐一介绍设计思路、展示制作过程、模型加载测试、教师点评、学生互评。课程进展到这一步是学生观念发生变化、延伸或改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需要在3个方面进行引导:①纠偏,将学生主观形成的观念偏差引向正确的方向;②引导反思,不仅引导对具体的行动进行反思,更要引导对行动的目标展开反思;③引导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www.xing528.com)

第4步“拓”。每一次课为一个单元,着重解决一个主题问题。课上部分由以上3步组成,第4步“拓”是课后拓展部分,公布一个难度和复杂程度更高的具有挑战性的模型设计制作题,在下一次上课前的任何时间都可以到模型室制作模型和加载测试,测试成绩计入最终成绩评定。这一阶段让学生在更加复杂困难的情境下对知识进行二次发现。

研究表明[1]:建构性的学习符合学习的本质,有利于开发人脑的潜力,能促进人的整体、可持续发展。它不是一种具体的学习方法,而是人探索、认识、发现世界的方式。以上“4步法”教学模式具有建构性学习的基本特征,表现在:①探究式学习,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②情境化学习,情境体验贯穿学习者学习的始终;③问题导向学习,学习者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④社会性学习,学习者采用协作和讨论的方式互教互学、质疑释疑;⑤内在驱动学习,学习者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者渴望理解、掌握知识以及陈述与解决问题。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通过“4步法”学习,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整合,内化学习内容,深刻理解了学习内容;将惰性的知识激活,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学会了应用;将不灵活的知识盘活,实现了广泛而灵活的迁移和创新[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