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GIS软件建模和噪声地图发布步骤

GIS软件建模和噪声地图发布步骤

时间:2023-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GIS软件中进行建模,并将空间数据导入应用软件程序(见图2)。以道路声源为例,声源的地理属性主要包括红线宽度、车行道宽度、高程、坡度等;流动特性则包括小时车流量、车型、车速等。在应用软件中分别将Building、Road、Railway、Bridge等主要对象地理信息导出为SHP,并导入程序,保留属性信息(见图6)。在计算结果完全转变为GIS图形后,利用图层管理、编辑和显示功能,开展进一步操作,建立噪声地图并实现所需的各项功能和地图发布(见图9)。

GIS软件建模和噪声地图发布步骤

(1)获取空间数据。建立噪声地图的首要任务是区域空间数据的获取,即建模过程。在噪声地图系统的建模中,需要的主要信息包括:① 道路、铁路轨道交通;② 建筑物;③ 地形;④ 其他必要构筑物(声屏障等)。模型需突出其声源特性,对于道路、铁路、轨道交通等声源位置应重点关注,并明确它们与周围建筑之间的空间关系。在GIS软件中进行建模,并将空间数据导入应用软件程序(见图2)。

图2 噪声模型中空间数据的导入

(2)声源定义。导入软件中的空间数据并不能识别声源属性,因此需要在模型中定义道路、铁路等声源以及建筑物、桥梁立柱、屏障等物体属性。识别声源又包括定义声源的地理属性和流动特性。以道路声源为例,声源的地理属性主要包括红线宽度、车行道宽度、高程、坡度等;流动特性则包括小时车流量、车型、车速等。

声源定义必须明确区域的噪声特点、声源分布以及控制措施情况。一般而言,交通噪声(即道路、铁路、轨道交通等流动源产生的噪声)是城市区域的主要声源,也是系统重点考虑的对象,应予以明确识别(见图3)。

图3 噪声模型中声源的定义

(3)模型计算结果显示。噪声模型中计算生成等值线图也可在应用软件中显示(见图4、图5。)

图4 软件中地图显示选项

图5 噪声模型计算结果显示(www.xing528.com)

(4)计算结果导出。在应用软件中分别将Building、Road、Railway、Bridge等主要对象地理信息导出为SHP,并导入程序,保留属性信息(见图6)。在应用软件中分别将dB-lines信息导出为SHP,并导入程序,保留属性信息(见图7)。

由于保留了属性信息,因此可在GIS中编辑等值线,采用云图色带方案、合并地理信息后如图8所示。

(5)GIS图层管理和显示。在计算结果完全转变为GIS图形后,利用图层管理、编辑和显示功能,开展进一步操作,建立噪声地图并实现所需的各项功能和地图发布(见图9)。

图6 地理信息导入

图7 等值线信息导入

图8 GIS中对噪声地图的显示

图9 GIS中对噪声地图的显示方式(透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