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梨洲与竹桥黄氏:四川文人黄翊及其家族变迁

黄梨洲与竹桥黄氏:四川文人黄翊及其家族变迁

时间:2023-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意思是说黄翊擅长写近体诗,画竹石、菊花。黄翊有三个儿子,长子隐而不仕,而长孙为四川岳池县主簿。然而,不知什么原因,黄嘉爱被贬官,改任广东钦州知州。在钦州,黄嘉爱郁郁不得志,死于任上。他的堂弟——诗人半山,接到讣告,悲痛万分,自己屡试不第,而堂兄虽第,却魂断岭南。半山写下了两首七律,以示哀悼:凤翔天上九苞高,文彩呈祥冠俊豪。青海三年遭宦谪,白头双泪倚门劳。骨肉一家三苦处,西风泣断几肝肠。

黄梨洲与竹桥黄氏:四川文人黄翊及其家族变迁

黄韶的弟弟叫黄翊,字九霄,号菊泉,能诗文,善写菊。清乾隆《绍兴府志》记载:“能为近体诗,工画竹石菊花,引泉为池,种菊数百本,朝夕啸咏于侧,习其烟容傲色。”意思是说黄翊擅长写近体诗,画竹石、菊花。从早到晚就在菊园里赋诗歌咏,熟悉、观察、描摹菊花在云雾弥漫之际傲雪斗霜的神色。

光绪余姚县志·艺文志》中,黄翊列于《方伎传》。黄翊的堂侄黄嘉仁,似乎继承了他诗画方面的特长。黄嘉仁,号半山,屡试不第,但是一位诗人,光绪《余姚县志·艺文志》记载有《半山遗稿》。

黄翊有三个儿子,长子隐而不仕,而长孙为四川岳池县主簿。第三个儿子名嘉瑞,字懋信,号实峪,任广东龙门县典史。

黄翊的次子叫黄嘉爱,字懋仁,号鹤溪。前面已经说过,他是阳明弟子,县志有传,以《易经》中弘治十一年(1498)举人,正德三年(1508)成为进士。

黄嘉爱非常自负,曾经有诗说:“文章自荷逢明主,道学还期觉后人。”意思是,感蒙自己的才学遇到贤明的君子儒家学说的继承还是需要寄希望于我们这些后来人。

志向这么高远,可惜时运不济。考中进士后,黄嘉爱先任颍州知州。颍州因颍水而得名,当时,颍州西湖闻名天下,亭台之胜,觞咏之繁,可与杭州西湖媲美。在农业社会的古代,颍州是一块富庶之地,历来有“皖北明珠”之称。

然而,不知什么原因,黄嘉爱被贬官,改任广东钦州知州。钦州,即现在广西的钦州市。黄嘉爱跟随王阳明讲学,抱负不凡,但降官到万里之远的钦州,他自己说是“心事纷纷乱若麻”。一到钦州,感到这个边远小州满眼是瘴气,是毒雾,连百姓的住屋都被笼罩了起来。这里路途险阻,与外界隔绝,多的是泛海的竹筏。不过黄嘉爱终究还是充满信心,靠着高栏,遥望北京,写下了《至钦州》一诗:

谪官万里至天涯,心事纷纷乱若麻。

毒雾障天迷海峤,蛮烟满目隐村家。

迂儒素乏安边策,绝域应多泛海槎。

试倚危阑看北极,清光依旧照中华。

在随后的日子里,黄嘉爱又先后写下《忆亲》《怀远舟中》《书怀》《忆兄》《忆弟》等诗篇。如《忆弟》写的就是想到中年贬官到边疆,常常回忆在故乡的兄弟亲人。一年一度短暂的春光,如搓纸团一样,很快就过去了,有几次夜里下着雨,满床是想念弟弟的梦。南方瘴雨蛮云,白天也是烟云漠漠,塘堤荒芜,连白色的干草都不抽绿叶。自己吟完《别赋》还有《恨赋》,与孤灯对坐,而夜偏又那么长。其诗云:

中年谪宦向边方,每忆连枝在故乡。

一度春光如撚纸,几回夜雨梦连床。(www.xing528.com)

蛮云漠漠常昏昼,白草荒荒不上塘。

别赋吟完还恨赋,孤灯坐对夜偏长。

在钦州,黄嘉爱郁郁不得志,死于任上。而他去世的时候,小儿子恰好夭折。他的堂弟——诗人半山,接到讣告,悲痛万分,自己屡试不第,而堂兄虽第,却魂断岭南。

半山写下了两首七律,以示哀悼:

凤翔天上九苞高,文彩呈祥冠俊豪。

青海三年遭宦谪,白头双泪倚门劳。

日沉霄汉光芒掩,云锁山川怨气饶。

老我惠连情似海,离骚空赋对谁招?

讣回万里祸双双,凤去雏随痛夭亡。

半纸浮名真幻梦,三春玉树忽重霜。

神游老瘴终辞广,魂逐孤云始返杭。

骨肉一家三苦处,西风泣断几肝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