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民族叙事长诗:黄氏女的故事

云南民族叙事长诗:黄氏女的故事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氏女白族叙事长诗。(赵福坤)牟伽陀开辟鹤阳白族叙事长诗。乔氏亲生子兰季子发现后,救出大嫂,藏于西庄。乔氏得知儿媳王氏的下落后,前往西庄,发现了兰季子的血汗衫,便以血汗衫为证,收买县官,以杀害兰季子之罪,把王氏打入死牢。好心的兰季子提前回家发现了,他放走王氏,并痛骂母亲乔氏不该残害嫂子。丁郎年满十六配妻李玉莲。张氏把孟宗告到官府,并收买官府,将孟宗判刑押往京城。

云南民族叙事长诗:黄氏女的故事

黄氏女 白族叙事长诗。又名《黄氏女对金刚经》。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黄氏女背诵佛教《金刚经》准确而又熟练,感动了地狱里的阎王,阎王硬要请她到地狱核对经文。她在地狱中目睹人在阳间做了坏事到阴间受苦刑的种种惨状。后来她想回阳间时,肉身已烂,阎王就让她转投男身。重回阳间的他,十八岁中状元,并暗中关心前世所生的一双儿女。佚名唱述,瑞鸿、剑湖记译。稿存剑川县文化馆,32开,6页,540行。(施珍华)

王素珍观灯 白族叙事长诗。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是:王员外之女王素珍正月十五穿上珍珠汗衫前去观灯,途中遇强盗,幸亏被屠户救回家中。屠户之妻见到素珍身上的珍珠汗衫,便起了谋财害命之心,将素珍害死。屠户得知后,将素珍的尸首和珍珠汗衫丢入金水河中,欲毁尸灭迹。不料王素珍的表哥严长沙在金水河边捡到珍珠汗衫,又把珍珠汗衫卖给舅父王员外。王员外一见珍珠汗衫,便一口咬定严长沙害死了女儿,把严长沙告到开封府。包文正把严长沙打入大牢。后来王素珍的母亲前去求神问佛,才知素珍被害的真实经过。包文正将屠户之妻等捉拿归案,王素珍也死而复活,严长沙无罪释放,且同素珍结为夫妻。夫妻二人将珍珠汗衫敬奉给王宫娘娘。赵丕鼎唱述记录,赵福坤翻译。稿存大理市喜洲镇下作邑赵丕鼎家,32开,80页,2 080行。(赵福坤)

牟伽陀开辟鹤阳 白族叙事长诗。流传于云南省鹤庆县白族聚居区。歌谣的主要内容是:古时候的鹤阳(即鹤庆)坝子是个湖泊,那里的蝌蚪龙常常作怪,危害百姓。南诏王的驸马牟伽陀得到观音赠的宝珠,打败了蝌蚪龙,但它还躲在洞中不肯退走。牟伽陀又请了大力神、二力神相助,才灭了蝌蚪龙,排去湖水,现出了美丽的鹤庆坝子,人们在此安居乐业。此歌已编为吹吹腔戏传承。劳万兴唱述,顾跃元记译。稿存鹤庆县西山打板箐顾跃元家,16开,320页,3 600余行。(施珍华)

磨房记 白族叙事长诗。又名《血汗衫》。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主要内容是:兰中林和兰中秀与兰季子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官府招兵,三丁抽二,将大哥中林、二哥中秀抽去当兵。不料继母乔氏起黑心,为了独占家产,想把兰中林之妻王氏烧死在磨房中。乔氏亲生子兰季子发现后,救出大嫂,藏于西庄。王氏杀鸡答谢三弟救命之恩,却不慎将鸡血溅在了兰季子的汗衫上,季子把汗衫交给大嫂,便出庄外拾柴火,不料遇过路兵马,被抓走当役工。乔氏得知儿媳王氏的下落后,前往西庄,发现了兰季子的血汗衫,便以血汗衫为证,收买县官,以杀害兰季子之罪,把王氏打入死牢。中林、中秀在战场上屡建战功,被封为王爷、侯爷;兰季子被抓去当役工后,落难成花子,流浪大理,卖唱为生。后来到大哥、二哥府中,兄弟三人喜相逢。最后兰季子带着兵将回到家乡救出大嫂,与父亲团聚,并令继母沿街乞讨。赵丕鼎唱述记录,赵福坤翻译。稿存大理市喜洲镇下作邑赵丕鼎家,32开,104页,2 700余行。(赵福坤)

火烧磨房 白族叙事长诗。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云龙县等地白族聚居区。歌谣的主要内容是:王氏的丈夫兰中秀当兵在外,婆婆乔氏好吃懒做,生性凶残,百般虐待王氏。这一天,乔氏叫亲生儿子兰季子和他爹到亲戚家做客,趁机把王氏叫出打骂一顿后,还叫她背一斗麦子去,必须磨出三斗麦面。后来乔氏又起黑心,火烧磨房,意欲把王氏活活烧死。好心的兰季子提前回家发现了,他放走王氏,并痛骂母亲乔氏不该残害嫂子。此歌谣已编为吹吹腔戏传承。李春芳唱述记译。收入《云南民族戏剧的花朵》,32开,15页,500余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施珍华)

兰季子会大哥 白族叙事长诗。又名《血汗衫》。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明朝初年沐英部下的大将兰中秀出征大理,长时间没有音信,弟弟兰季子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大理才找着大哥兰中秀。因此,大理白族人把好不容易找到亲人,饿急了大吃一顿,叫做“兰季子会大哥”,这已成为民间俗语。此歌谣已编为吹吹腔戏传承。李春芳唱述记译。稿存云龙县旧州乡汤邓村李春芳家,32开,80页,1 200余行。(施珍华)

丁郎刻木 白族叙事长诗。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是:丁百万夫妇年满花甲,才得一子,取名丁郎。丁郎年满十六配妻李玉莲。后来丁郎十七岁亡父,十八岁亡母。夫妻二人非常想念父母,便请来一位老妪孝养。丁郎的孝心感动了上天,在上天的指点下,丁郎按母亲的模样刻了一个木雕娘,供在佛堂,每日四礼八拜、三茶四水敬奉。三年后,木雕娘奇迹般地开口说话,并打发丁郎前往广东做生意。丁郎离家后,李玉莲变了心,虐待木雕娘,木雕娘受尽欺辱,只得托梦于丁郎。丁郎得知后,即刻回家,弄清真相,休了李玉莲。李玉莲被五雷劈死,丁郎舍弃家产,带着木雕娘前往西天修行。丁郎成为二十四孝子之一。赵丕鼎唱述记录,赵福坤翻译。稿存大理市喜洲镇下作邑赵丕鼎家,32开,70页,1 821行。(赵福坤)

孟宗哭竹 白族叙事长诗。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是:孟宗和孟荣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孟荣起黑心,与其母设计了一条毒计。其母张氏假装卧病在床想吃竹笋,让孟宗前往豺狼虎豹较多的二虎山采竹笋救母。可正逢隆冬,冰天雪地,二虎山无一苗竹笋。但孟宗的孝心感动了上天,上天赐予他竹笋,孟宗满意而归。孟荣偷吃竹笋,不料被毒死。张氏把孟宗告到官府,并收买官府,将孟宗判刑押往京城。押解途中孟宗被仙家搭救,仙家还向他传授武艺,后他又被朱明王相中,招为女婿。孟宗之妻尹氏在家被逼得上吊自缢,幸亏被叫花子搭救而远走他乡,又遇仙家传授武艺,指点投军。后来尹氏挂帅征讨朱明王,尹氏与孟宗交战,夫妻相认。最后尹氏劝降了朱明王。赵丕鼎唱述记录,赵福坤翻译。稿存大理市喜洲镇下作邑赵丕鼎家,32开,64页,1 660行。(赵福坤)

鹦哥行孝 白族叙事长诗。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是:青松岭有只小鹦哥,父亲早亡,母亲双目失明,小鹦哥聪明伶俐,忠心行孝,讨食喂养母亲。后来小鹦哥被猎人张三捉获卖入皇宫,它把身世和苦情诉与皇王,皇王被小鹦哥的孝心所感动,便同意放它回家接母亲进宫,同享荣华富贵。小鹦哥飞回家中,母亲已死。小鹦哥的孝心感动了上天,玉皇命令众鸟帮助小鹦哥安葬了母亲。三年守孝期满后,小鹦哥飞往南海修行,最后成仙上天堂去了。赵丕鼎唱述记录,赵福坤翻译。稿存大理喜洲镇下作邑赵丕鼎家,32开,47页,1 220行。(赵福坤)

辽东记 白族叙事长诗。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是:陈仕先和陈仕靳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不料陈仕靳起黑心,为了霸占所有家产和年轻美貌的大嫂赵氏,竟与其母商定了一条谋夫霸妻的逆天之计,将其哥陈仕先害死在前往辽东的大海之中。赵氏誓死不与陈仕靳成亲。陈仕靳一气之下,将赵氏嫁给花子张初光。赵氏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丢下一对儿女,上吊而亡。让陈仕靳意想不到的是,其哥陈仕先被东海龙王搭救,并封得敬宝状元回到人间,铲除了逆天之徒陈仕靳,其妻也奇迹般地复活了,全家得以团圆。赵丕鼎唱述记录,赵福坤翻译。稿存大理市喜洲镇下作邑赵丕鼎家,32开,71页,1 775行。(赵福坤)

赶马调 白族叙事长诗。流传于云南省宾川县白族聚居区。全歌由除夕话别、筹办行装、依依相送等十三节组成。歌谣唱述了一个刚结婚的青年庄稼汉,为婚债所迫,不得不离开新婚妻子和父母,与九个伙伴一起出远门,到“夷方”去赶马。途中受尽种种人间的苦难,最后回到家乡。歌谣再现了民国时期赶马人的生活图景,从侧面反映了昔日云南大理宾川地区的白族劳动人民“穷走‘夷方’饿走厂,多少尸骨抛远方”的社会现实。温国斌、杨玉莹、刘品贵唱述,张锡禄、李莼记译。收入《赶马调》,32开,113页,1 512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罗振纲)

火烧百雀寺 白族叙事长诗。又名《三公主修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是:西天极乐国妙庄王的三女儿妙善很小就去修行,妙庄王认为,身为皇家贵族之女,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去修行,丢了皇家的脸面,因而下令将妙善叫回皇宫。可想不到随之而来的是妙善的一系列苦难:过刀尖、冬季浇花让百花开放、上绞凳、火烧百雀寺等。妙善在经历了重重磨难之后,终于被佛祖封为南海观世音菩萨。而妙庄王却因火烧百雀寺犯下大错,满身生了大疮,无药可救,最后在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妙善的指点下,全家老小前往香山了愿,才得以康复。赵丕鼎唱述记录,赵福坤翻译。稿存大理市喜洲镇下作邑赵丕鼎家,32开,53页,1 320行。(赵福坤)

火烧松明楼 白族叙事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传说唐代南诏王皮逻阁建盖用松明造的易燃木楼,然后请其他五诏诏主一同祭祖并设宴于楼上。其间,皮逻阁借故下楼,反锁楼门,下令纵火烧楼。结果五诏诏主全被烧死,尸骨难辨。唯有美貌聪慧的邓赕诏主之妻柏洁夫人事前苦劝夫君不要去松明楼赴宴,其夫不听,柏洁只好给他戴上金钏。因金钏火烧不变,邓赕诏主的尸骨得以认出。皮逻阁欲占柏洁为妻,柏洁不从,并誓死守城,最后断粮身亡。皮逻阁懊悔,封她为“柏洁圣妃”。白族人以柏洁殉节的农历六月二十五日为火把节。施玉星、施阳育唱述,施珍华、陈瑞鸿记译。稿存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艺术研究所施珍华家,16开,2页,60行。(施珍华)

白子王 白族叙事歌。流传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部分白族聚居区。这是迄今尚存的唯一的白族征战史诗,约产生于唐南诏前的白子国时期,是二七一五句式、三句一段的长篇组歌,用兰坪烟川白族调子吟唱,说唱相间。歌谣唱述从乌鸦巢里玉白蛋中生出的一对孪生兄弟(白子王)武艺超群、心地善良,为讨伐残暴的日迁王,招兵买马,最终推翻了暴君,为民造福的故事。佚名唱述,施中林搜集整理,乐夫校译。收入《白族民间长诗选》,32开,21页,409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施珍华)

白洁夫人 白族叙事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聚居区。全歌分九段,唱述白洁夫人在南诏王火烧松明楼后寻夫尸首的历史故事。第一段唱述南诏王修筑松明楼的阴谋。第二段唱述白洁夫人预感不祥,给夫君戴铁钏前去赴宴的经过。第三、四段唱述南诏王佯装设宴祭祖,暗中火烧松明楼的过程。第五至八段唱述白洁夫人听到噩耗后寻夫尸骨的悲愤。第九段唱述百姓以火把节纪念白洁夫人。赵子清唱述,李莼记录,晓绿翻译整理。收入《中国民间情歌》,32开,2页,36行,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段伶)

义督古词 白族叙事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义督”是剑川古地名。唱词为白语,译文是:“段白王,出院榜,大理北障义督赕,白国子民承福泽,人安乐,寿绵长。”据传原来篇幅较长,是歌颂大理国王段思平(俗称段白王)的古歌,古朴庄重,意境深远,风格独特。段汝新唱述,杨梦熊、杜钧兴记译。稿存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艺术研究所施珍华家,16开,2页,6行。(施珍华)

李四维告御状 白族叙事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主要内容是:清乾隆年间,剑川州牧嵇承豫残酷搜刮百姓激起公愤,百姓派木匠李四维告御状,告准回云南,又遭地方官设计陷害以至送命的故事。歌谣分十二节逐层展开,属纪实性叙事歌。王泽荣、赵澍文、王以贤、杨占芃等唱述,杨敏记译。收入《白族民间长诗选》,32开,27页,564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施珍华)

竹林拾子 白族叙事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洱源县、剑川县、云龙县等地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内容是:周士郎夫妇三十六岁了还没有子女,土地神赐给一婴儿放在士郎上山砍伐的竹林中。士郎拾回一子,夫妇欢喜,拜谢东、南、西、北四方与天地,又去赶街买了许多哺育儿子所需的东西,两老终得幸福。此歌已编为吹吹腔戏传承。李自然唱述记录,陈瑞鸿、施珍华翻译。稿存剑川县文化馆陈瑞鸿家,16开,8页,215行。(施珍华)

串枝连白族叙事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一对青年男女的不幸爱情经历。全歌分为抗婚、避祸出门、得信回家、探情、祭坟五部分,均采用人物自我心理表白和人物对唱的表现形式。佚名唱述,杨泽仁记译。收入《洱源西山白族文化》,32开,12页,244行,洱源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2000年编印。(施珍华)

月里桂花 白族叙事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一个手艺人出门归来寻求一位好女子做妻室的过程。从见面、试探到交心、相恋、互表真心、盟定终身,是一个完整的对歌系列。杨丰泰唱述,乐夫记译。载《大理文化》1979年创刊号,16开,5页,320行。(施珍华)

书生观花 白族叙事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一个读书人去野外赏花观景,遇到过路女子,互相探问,先拒绝后定情的曲折过程。施阳育唱述,陈瑞鸿、施珍华记译。稿存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艺术研究所施珍华家,16开,17页,200行。(施珍华)

木匠曲 白族叙事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一个木匠为生计卖了家里唯一的小猪做盘缠,出门走“夷方”去做木活。不料被一家财主算计,说茶罐里给小孩子煮金汁治惊风的金戒指不见了,诬陷是木匠煨茶时偷去了。财主不但不给工钱,还要木匠赔金戒指,还有利息。木匠因利滚利赔不完,终于变成了长工,永远回不了家了。反映了封建社会穷苦百姓受欺压的状况。张长久唱述,施珍华记译。稿存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艺术研究所施珍华家,16开,15页,280行。(施珍华)

目莲救母 白族叙事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目莲的母亲刘氏四娘违反佛门教规,被打入地狱受苦。目莲为了尽孝,历尽艰辛到地狱寻找母亲,知母已变狗,又通过化缘要回狮子狗(母亲)。母亲终因恶习难改,屙屎在饮水池,危害别人,又被抓回地狱永不复生。寸泽松唱述并记录为古白文,乐夫、照和翻译。稿存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艺术研究所施珍华家,16开,12页,344行。(施珍华)(www.xing528.com)

婆媳和好 白族叙事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一对婆媳之间相处很好,犹如母女,家里虽穷但生活愉悦,被村人称道。其中虽然也有由于外人挑拨引起误会的经历,但最后都乌云散尽,婆媳和好。施阳育唱述,乐夫、陈瑞鸿记译。稿存剑川县文化馆陈瑞鸿家,16开,21页,308行。(施珍华)

重三斤告状 白族叙事歌。流传于云南省云龙县、大理市等地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主要内容是:剑川沙溪白族青年重三斤(以出生时体重命名)与妻子丽凤是一对恩爱夫妻。有一天丽凤去山脚割草时,被作恶多端的和尚抢回庙中,但丽凤誓死不从。三斤见爱妻天晚不回,寻至庙中,恶和尚顶住庙门不开。三斤立即告官,县官查明案由,缉拿了恶和尚,丽凤回归,夫妻团圆。此歌已编为吹吹腔戏传承。李跃芳唱述记译。收入《云南戏曲传统剧目汇编·民族戏曲》第一集,16开,20页,310行,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所1984年编印。(施珍华)

窦仪下科 白族叙事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是:书生窦仪每天苦读诗书,盼着进京赶考,金榜题名。玉皇大帝想点他为状元,但不知他德行如何,就派黄雀金精下凡变为美女,测试他对待酒、色、财、气的态度。虽经百般挑逗,窦仪就是不动心,于是科考得名。此歌已编为吹吹腔戏传承。李春芳唱述记译。收入《云南民族戏剧的花朵》,16开,20页,310行,云南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施珍华)

崔文瑞砍柴 白族叙事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市、云龙县、剑川县等地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主要内容是:崔文瑞每日上山砍柴养活母亲,恪尽孝道,因家贫无力娶妻,只好安贫度日。他的孝心感动了乡里,也感动了玉皇大帝,玉帝便派张四姐下凡。看到崔文瑞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张四姐便与他结为夫妻,一家人幸福地生活。此歌已编为吹吹腔戏传承。剧本对白和唱词多为白语,其中有白曲对唱。李春芳唱述记译。稿存云龙县旧州乡汤邓村李春芳家,16开,14页,210行。(施珍华)

鸿雁带书 白族叙事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唱词为韵文书信,夫妻互诉离情别怨,演绎了一个丈夫为生计而远走他方的白族家庭生活故事。全歌共九章:一、问信;二、寄信;三、回信(十更曲);四、寄妻(五更曲);五、回夫信;六、回妻信;七、母寄儿书;八、准备回家;九、迎夫妇。此歌是白族本子曲的代表作之一。佚名唱述,陈瑞鸿、施珍华记译。收入《白族本子曲》,32开,22页,470行,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3年版。(施珍华)

出门恋歌 白族叙事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一对情投意合的青年男女从热恋到出门分手、两地相思、最后重逢的故事。全歌分为七个部分:一、初见;二、定情;三、起誓;四、别离;五、相思;六、疑云;七、重逢。故事完整,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杨兴禄唱述,穗红、乐夫记录,穗红、乐夫、文波翻译。稿存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艺术研究所施珍华家,16开,11页,408行。(施珍华)

上关花 白族叙事歌。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是:大理上关有一棵木莲花,又叫朝珠花,一年十二个月,花开十二朵,闰年开十三朵,花香四溢,惹得县官不时前来观赏。县官鱼肉百姓,调戏妇女,无恶不作。白族女子玉珍也被抓去,因誓死不从,被关进牢房。她丈夫桂生得知,一怒之下砍倒惹祸的上关花树,冲进牢房救出玉珍,远走他乡。从此,上关花树已死,官家也不再来,百姓暂得安生。黑明星、赵丕鼎唱述,赵丕鼎记录,赵福坤翻译。稿存大理市喜洲镇下作邑赵丕鼎家,16开,18页,266行。(赵福坤)

定祉之 白族叙事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是:毒害亲夫并殃及两个伙伴的女人定祉之被关进监牢后,还勾引县官的舅子妄图逃脱死罪,从而激起民愤。人们打进县衙门问罪,官家才被迫申报,上司判了定祉之死刑。张明德唱述,乐夫、红剑记译。收入《石宝山白曲选》第八集,32开,6页,136行,剑川县文化馆1994年编印。(施珍华)

青姑娘 白族叙事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主要内容是:聪明美丽的青姑娘被强行嫁出,在婆婆虐待、小姑挑拨、丈夫毒打之下,被逼致死。白族青年男女深切悼念她,使她终于跨上“香樟船”划向理想的“南海”,与白蝴蝶一起生活在桃杏花间。全歌分为悼歌、恋歌、苦歌、绝路、幻歌五章。白族人把正月十五青姑娘的忌日定为“姑娘节”,希望姑娘们绝不再重蹈青姑娘覆辙。陈飞鹏唱述,施珍华记译。收入《白族民间长诗选》,32开,11页,196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施珍华)

山伯与英台 白族叙事歌。流传于云南省云龙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山伯与英台在天上因动了凡心被贬到人间,经历了同窗、送别、相思、拜会、婚变、共穴、幻化等过程,最终变成大理苍山五台峰蝴蝶的故事。用云龙白曲的词格(上段二七一五句式,下段三七一五句式,押白族高低律韵)形式吟唱。佚名唱述,张彦光整理。收入《白族民间长诗选》,32开,17页,337行,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施珍华)

放鹞曲 白族叙事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一个放鹞鹰捉麻雀的汉子和在稻田驱赶麻雀的姑娘相遇后相爱的经历。全歌由问询、试探、初识、相爱、定情、看病、女死、哭坟八节组成,以第一人称的自白和人物对唱,演绎了一个爱情悲剧。张明德唱述,瑞鸿、原草记译。收入《石宝山白曲选》第四集,32开,7页,332行,剑川县文化馆1988年编印。(施珍华)

庄子试妻白族叙事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庄子装死,他的妻子与奸夫合谋要取庄子脑浆做药,庄子从棺材里一跃而起痛斥奸夫淫妇的故事。此歌为汉族故事移植为白族本子曲的少量作品之一。张萃庭、苏贵唱述,乐夫记译。稿存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艺术研究所施珍华家,16开,7页,56行。(施珍华)

蝴蝶鞋 白族叙事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是:一个读书人接受了情人送的“蝴蝶鞋”(爱情的信物),引起妻子的怀疑和不满,以至两口子吵闹。邻居大妈劝说读书人不应该吃“嘴皮外的饭”(指婚外恋),要安心读好书才有前途。读书人终于悔改。歌中既有人物对话又有内心独白。施阳育唱述,瑞鸿、剑湖记译。收入《石宝山白曲选》第八集,32开,6页,140行,剑川县文化馆1994年编印。(施珍华)

梦醒歌 白族叙事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了一个整天花天酒地、赌博嫖娼的败家子,最后贫病交加、走投无路,终于悔改的故事。对那些沾染恶习的人有劝诫作用。施阳育唱述,陈瑞鸿记录,施珍华翻译。稿存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艺术研究所施珍华家,16开,6页,86行。(施珍华)

烟鬼叹 白族叙事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一个饱受鸦片危害、败尽家产、丢了性命、悔之不及的大烟鬼与妻子梦中相会、互道衷肠的故事。它奉劝世人莫沾烟毒。全曲凄婉动人,催人泪下。段泮庸、施阳育唱述,陈瑞鸿、张文记译。收入《石宝山白曲选》第十集,32开,8页,200余行,剑川县文化馆1998年编印(施珍华)

乌鸦和箐鸡 白族叙事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故事是:乌鸦把箐鸡画得非常艳丽之后,箐鸡怕乌鸦的美丽超过自己,便用墨把乌鸦浇黑。乌鸦气得哇哇大叫,但已无法挽回。杨杰唱述,陈瑞鸿、张文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5页,8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珍华)

松与棕 白族叙事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棕树受松树委托在坝区寻找到好地盘后,却独占地盘,背信弃义,不让松树进来,于是遭到人们剥皮的惩罚。杨一贤唱述,瑞鸿、剑湖记译。收入《石宝山白曲选》第六集,32开,5页,108行,剑川县文化馆1992年编印。(施珍华)

谷鸡子的歌 白族叙事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的是:一只谷鸡子(即秧鸡)请不动亲戚田鼠大姐、谷雀妹妹帮助栽秧,只好请青蛙、黄鳝帮忙,栽好水稻。到谷子成熟请姐妹吃新米时,田鼠大姐竟嘲笑说:我们早就吃过你的米了,你还蒙在鼓里。冬季里,谷鸡子去向鼠大姐借粮(鼠大姐偷了几堆藏在洞里),却被嘲骂赶出了门。歌谣嘲讽了不劳而获的人。杨丰泰唱述,杨梦熊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5页,8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珍华)

母鸡抱鸭 白族叙事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了一只母鸡抱出了鸭子,并把它抚养长大后,鸭子却不认鸡娘的故事。歌中鸭子问:“你说你是我妈妈,你会凫水?”活画出了负心儿女的丑恶嘴脸。杨树生唱述,乐夫、陈瑞鸿、李瑞林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4页,4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珍华)

母鸡抱鸭 白族叙事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了一只母鸡抱出了鸭子,并把它抚养长大后,鸭子却不认鸡娘的故事。歌中鸭子问:“你说你是我妈妈,你会凫水?”活画出了负心儿女的丑恶嘴脸。杨树生唱述,乐夫、陈瑞鸿、李瑞林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4页,4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珍华)

母鸡抱鸭 白族叙事歌。流传于云南省剑川县白族聚居区。歌谣唱述了一只母鸡抱出了鸭子,并把它抚养长大后,鸭子却不认鸡娘的故事。歌中鸭子问:“你说你是我妈妈,你会凫水?”活画出了负心儿女的丑恶嘴脸。杨树生唱述,乐夫、陈瑞鸿、李瑞林记译。收入《白族民间歌谣集成》,32开,4页,48行,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施珍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