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民族博物馆:收藏展示云南民族文物

云南民族博物馆:收藏展示云南民族文物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云南民族博物馆占地面积13.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展厅面积6000多平方米。目前,正在博物馆区域内新建云南省民族文化宫。云南民族博物馆以收藏、保管、展示和研究民族文物为主要职能,以保护、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云南民族博物馆先后被认定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云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示范基地”等。

云南民族博物馆:收藏展示云南民族文物

云南民族博物馆位于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内,1995年11月9日开馆。该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民族类博物馆和亚洲知名的博物馆,是直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的全额拨款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1997年12月20日由云南省人民政府认定的首批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云南民族博物馆占地面积13.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展厅面积6000多平方米。由陈列展示厅、文物藏品库、科研办公区、表演作坊区等构成。馆内现有职工88名,职工民族成分由18种组成;其中21人具有文博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目前,正在博物馆区域内新建云南省民族文化宫。

云南民族博物馆以收藏、保管、展示和研究民族文物为主要职能,以保护、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馆内收藏了近5万余件(套)具有较高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族文物,其中民族服饰类文物为中国博物馆门类最齐全的。基本陈列有“民族服饰与制作工艺”“民族文字古籍”“民族民间美术”“民族乐器”“民族民间面具”“民族民间瓦当”“民族民间陶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云南实践”等,常年向观众开放。开馆20余年来接待了国内外访客上千万人次,同时积极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先后赴法国、韩国、美国、日本、俄罗斯、越南等国家,以及我国北京、上海、西安、广州、香港台湾等地区举办了百余次专题展览,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成功组织了“亚洲博物馆馆长和人类学家论坛”等数十次国际学术会议,完成了20多项国际国内课题。同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越南民族学博物馆、美国史密森研究院等合作开展了展览交流、学者互访等工作。成功举办了“民族遗珍 书香中国——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全国巡展、“鲁甸·涅槃”摄影展等大型特展,其中,“人类的记忆——云南民族古籍文化遗产展”荣获“第六届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评选最佳宣传推广奖”。

云南民族博物馆先后被认定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云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示范基地”等。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湖北美术学院广州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昆明市西山区大渔中心学校等50多所省内外大、中、小学在馆内挂牌,建立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云南省博物馆还是2009年7月召开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大会的学术考察点之一、第16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普教育实践活动点之一,以及“首届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普能力建设研讨会”会议代表观摩考察地。云南民族博物馆积极发挥宣传教育窗口的作用,成为体现党的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一律平等政策的重要窗口;成为开展民族团结和民族知识教育,激励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窗口;成为展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多民族大家庭的重要窗口。(www.xing528.com)

作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云南民族博物馆认真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08—2010—2015年)》等文件精神,立足本馆实际和业务特点,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优势,努力创建校园和社区科普实践活动平台,积极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相关科普教育活动。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及经验积累,已在科普教育、活动组织、平台建设和科普实践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在民族科普教育领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路子:一是针对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访问需求的博物馆访客,从教育需求的实际出发,明确以在校的大、中、小学学生为主体的青少年群体作为科普教育的主要对象;二是结合本馆的专业特点,明确提出以传播和传承民族科技知识为中心的科普工作思路,主要开展以民族文化、民族科技为基本内容的教育项目,突出科普中的民族特色,如民族文字、天文历法、民族医药、生产生活技术、民族交通、民居建筑、民间工艺等,把蕴含在民族文化中的这些富含科技因素和积极思想的内容提炼出来,积极加以倡导和传播,从而建立起一套具有本馆特色的科普教育营运体系;三是积极筹措项目经费,开展科普课题研究,编撰出版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科技文物》《点燃民族文化的火种——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科技荟萃》《民族服饰工艺》《民族文字古籍》等科普读物服务大众,拍摄了《走进云南民族博物馆,感受民族科技之光》《森林孕育的文化》《皮影艺人刘永周》等影视专题片,宣传弘扬民族科技文化;四是不间断推出适合青少年身心成长需要、富有科技含量的各类临时展览和专题讲座,诸如“56个民族儿童手工作品云南展”(与团省委合办)、“人类的记忆——云南民族古籍文化遗产展”(与省古籍办合办)等展览,以及“民族科技与民族文物”专题讲座等,使博物馆成为学校教育的最佳第二课堂;五是努力搭建馆校合作平台,切实开展研学教育活动,组织实施和完成了“民族舞蹈课间操培训”“民族文化公益课堂讲授”“流动展板进校园”等教育项目,取得了良好教育实效和社会效益。

在多年来组织实施的各种科普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和科普研究项目中,云南民族博物馆的相关科普教育实践工作不仅获得了上级主管单位的肯定和好评,还从整体上提升了场馆自身的科普能力建设水平。2004年出版的《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科技文物》荣获第十三届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2007年出版的《点燃民族文化的火种——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科技荟萃》荣获昆明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国科普日教育实践项目“云南民族民间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宣传展示”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为“2013年全国科普日优秀特色活动”;2014年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期间策划开展的“云南民族民间非遗科技项目传承展演活动”荣获省科技厅、省科协、省旅发委等上级主管单位的联名表扬;2016年在由云南省科技厅组织的“2013—2015科普教育基地考评”活动中,云南民族博物馆获得“优秀”等次殊荣。这些科普实践工作及其成绩的取得,进一步开拓了基地民族科普工作的新局面,为更好地服务社区民众、学校教育,更有效地宣传和弘扬民族科技知识奠定了良好工作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