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水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水环境管理、规划、污染防治等提供科学依据。一般指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定,对水环境中已知污染因素和污染物质定期进行监测,以确定水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水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水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因此,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与水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督监测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水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一)环境监测目的

环境监测是为国家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提供系统水质资料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水环境科学研究和水资源保护的基础,对发展国民经济和保障人民健康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水环境管理、规划、污染防治等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可归纳为:

(1)对进入江、河、湖、库、海洋等地表水体的污染物质及渗透到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经常性的监测,以掌握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对生产过程、生活设施及其他排放源排放的各类废水进行监视性监测,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对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断事故原因、危害及采取对策提供依据。

(4)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水资源保护法规、标准和规划,全面开展水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

(5)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水资源论证评价及进行水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

(6)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水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提供依据。

(二)水环境监测分类

1.监视性监测

监视性监测也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一般指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定,对水环境中已知污染因素和污染物质定期进行监测,以确定水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水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水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

监视性监测包括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污染物浓度、排放总量、污染趋势等)和水环境质量监测。这类监测包含三项具体目标:

(1)趋势监测。这是为了掌握一个水体水质的长期性变化趋势而开展的监测,重点是获取一个时期内水体的主要理化和生物参数的平均值,为水环境管理及污染防治提供基础资料。

(2)超标监测。这是为了监视一个水体水质参数值是否超过标准,以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工矿企业、事业单位发布警报,并采取相应措施。这对保障居民集中供水水源、渔业、灌溉和工业用水安全,评价本地区污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www.xing528.com)

(3)背景监测。在水体相对清洁区,例如流经城市和工业区的河流上游设置监测点进行长期监测,取得数据作为趋势和超标监测值的对照。

2.应急监测

应急监测一般分为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监测和洪水期与退水期水质监测。

(1)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监测。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尤其是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泄漏事故,往往会对水生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并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与水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督监测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当发生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时,要及时进行监测,迅速查明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程度和范围以及污染发展趋势,及时、准确地为决策部门控制污染提供可靠依据。

(2)洪水期与退水期水质监测。掌握洪水期与退水期地表水现状和变化趋势,及时准确地为国家水行政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可靠信息,以便对可能发生的水污染事故制定相应的处理对策,为保障洪涝区域人民的健康与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特定目的监测

特定目的监测是为了完成一个时期内专门的任务而开展的活动,根据目的不同可分以几种类型:

(1)仲裁性监测。主要针对水污染事故纠纷、水政执法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仲裁性监测应由国家指定的具有权威的监测部门进行,以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数据,供执法部门、司法部门仲裁。

(2)验证性监测。主要针对流域、区域性开发和各类建设项目所产生的水环境问题进行监测,监督开发行动在施工和建成运行期对水体的污染影响,验证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各项结论的正确性。

(3)咨询性监测。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所提供的服务性监测。如建设新企业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需要按评价要求进行监测。

4.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

研究性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高层次的监测。如水环境本底的监测及研究;有毒有害物质对从业人员的影响研究;为监测工作本身服务的科研工作的监测,如统一方法、标准分析方法的研究、标准物质的研究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