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建设美丽中国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建设美丽中国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表明,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先后写入党的基本路线,反映了人民群众社会需求层次的不断变化。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建设美丽中国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人民生活需求的内容也不尽相同。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当低层次的需求被普遍满足之后,高层次的需求就会被激发出来,美好生活在需求不断满足之中得到实现和提升。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在三座大山压迫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毫无幸福可言,“生存还是死亡”是他们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党带领人民群众实行土地革命,让农民分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解决了基本生存问题。翻身的农民唱起《农友歌》:“往日穷人矮三寸哪,如今是顶天立地的人哪!”以此来表达喜悦心情。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迅速荡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发展社会生产力。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7]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新概括:“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8]社会主要矛盾决定改善人民生活就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随之不断提升。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达到17%左右。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已稳居中等收入国家,正在向着高收入国家行列稳步迈进;我国是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展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与豪情,真可谓“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表明,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人民生活需求的层次性也体现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目标之中。党的十三大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九大把“美丽”纳入党的基本路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先后写入党的基本路线,反映了人民群众社会需求层次的不断变化。(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