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区慢病人群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与实践

社区慢病人群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与实践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全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9.7%,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15.5%。因此,中国糖尿病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健康干预成了现阶段对疾病防治的必要项目。这些危险因素都是冠心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每年新发心肌梗死50万人,现患心肌梗死200万人;冠心病已经成为威胁中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社区慢病人群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与实践

对于社区慢病人群来说,慢性疾病持续的时间长给患者的身体带来痛苦,同时,也给患者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相当多的患者在长时间患病后,出现心理及情绪障碍,如焦虑难耐、抑郁多愁、惶恐不安,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且不愿意改善自己过去不良的生活方式,甚至有的患者丧失了对治疗及康复的信心,拒绝或不听从医生的嘱咐而导致病情加重,还有的一些患者会采取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因此,社区慢病患者极需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社区慢病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血压

过去50年,我国曾进行过四次大规模高血压患病率的人群抽样调查。虽然各次调查的规模、年龄和诊断标准不尽一致,但基本上较客观地反映了我国人群50年来高血压患病率的明显上升趋势。根据2002年调查数据,中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按2010年中国人口的数量与结构,估计目前中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有高血压病,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研究表明,以前老年人是高血压的主要人群,而目前高血压患者中,中青年患者是老年人的2倍。这个数据是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得出较为准确,在新出现的高血压病例中,35~45岁患者占63%。因此,当务之急的是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生理、心理健康教育。

社区高血压患者一般由于心理紧张,情绪易怒,不稳而诱发血压升高。患者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避免紧张刺激,松弛与应急处理训练;当遇到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如无法自我排解,应向朋友,亲人倾吐或鼓励参加音乐、练书法以及绘画等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将精神倾注于音乐或寄情于花卉之中,使自己心态平和,从而维持稳定的血压。

2.糖尿病

近年来,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迅速增加。1980年全国普查糖尿病的患病率为0.67%,1994年糖尿病患病率上升至2.51%。2007~2008年,中国开展了糖尿病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全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9.7%,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15.5%。这意味着,中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并且中国最新的流行病调查结果表明,总糖尿病患病人数达9 200万以上,糖尿病前期人数达1.48亿以上。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最新预测世界糖尿病患病人群在2030年将直逼5亿人。因此,中国糖尿病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健康干预成了现阶段对疾病防治的必要项目。(www.xing528.com)

社区糖尿病患者发病突然,常有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其病是终生疾病,要终生控制饮食,患者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需正确对待糖尿病,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对社区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下:①社区工作人员可通过讲解、发放宣传资料告知糖尿病患者,该病是可以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措施防治的。糖尿病控制得好与坏,其结局是截然不同的,控制得好可以延长寿命;②社区工作人员要鼓励糖尿病患者树立信心。情绪不稳定、焦虑会影响血糖、血压,对控制糖尿病不利;③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疾病,保持平和的心态,相信用科学的方法治疗,糖尿病是可以战胜的;④社区人员还需帮助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树立长期与疾病斗争的信念,让患者做到持之以恒,并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3.冠心病

由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编写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5》是中国发布的第一部中国心血管病权威报告,年报揭示了中国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呈明显增长态势,人群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患病率均增加。这些危险因素都是冠心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每年新发心肌梗死50万人,现患心肌梗死200万人;冠心病已经成为威胁中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林院士牵头主持的反映中国部分地区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现状的CPACS研究表明,其防治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从而遏制心血管病发病的增长态势。

社区冠心病患者发病时往往情绪紧张,社区人员要用正确的态度积极鼓励患者,亲切、热情地向患者介绍冠心病,帮助患者解除自身孤独感,从而达到增强患者战胜疼痛的信心。消除紧张,焦虑恐惧情绪,避免各种诱发因素。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可诱发心绞痛。应忌暴怒,过度思虑以及过喜。社区工作人员应鼓励冠心病患者养成养花,养鱼等良好习惯以怡情养性,调节自己的情绪。冠心病患者大多与人的性格心理活动有关,所以在我们的平常生活中,要注意:①遇事心平气和,增加耐心;②要宽以待人。宽恕别人能使自己保持平静和安宁,有益于冠心病的康复,而且还能保持人际间的融洽;③遇事要想得开、放得下。冠心病患者对家人、对金钱、对权势地位、对荣誉以及对自己的疾病都要坦然、淡化。过于精细,斤斤计较常常导致自身产生孤立的心理状态,进而产生精神压力,有害于心脏,增加病情的恶化;④掌握身体锻炼和心理调节的方法。如自我放松训练,通过呼吸放松、身体放松或通过气功、太极等业余活动,增强自身的康复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