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战争与和平:对世界军事发展的影响

战争与和平:对世界军事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4]二、对世界军事发展的影响第一,促进了世界近现代史上新一轮军事改革运动的兴起。二战期间,高技术和多性能的火炮、坦克、飞机、航空母舰和电子器材已大量装备部队,因而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战争与和平:对世界军事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对战争和平世界军事发展的影响

一、对战争与和平的影响

学术界普遍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历史从战争与动荡时代向和平与发展时代转换的重大转折点,为战后世界和平奠定了基础。

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变更了时代的主题,由战前的战争与动荡转变为战后的和平与发展。战后的世界尽管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处在两极对抗的冷战状态之下,局部的动荡不时造成世界的不安宁,但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的战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始终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战后半个多世纪无世界大战,或者说形成了制约世界大战的国际政治经济机制。

第二,二战改变了世界和平与战争力量的对比,极大地促进了战后和平力量的增长,根本改变了近代以来世界上战争力量超过和平力量的状况:(1)反法西斯战争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战争势力,使得国际和平民主力量空前加强;(2)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唤起了世界人民空前的和平民主意识,“要和平,不要战争”成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呼声。[32]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战后力量对比,有效地维护了战后半个多世纪的世界和平,推进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缓和、对话、协商、谋求共同发展的世界机制,加速了国际社会的相互依存趋势,促使国际联系与交往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使国际竞争的重点日渐由政治、军事转向经济和科技。第二次世界大战还从科技层面提供了制约世界战争的物质力量,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原子弹的研制与运用,成为战后世界战争与和平的重要物质力量。[33]

第三,反法西斯战争打破了旧的国际秩序,为一种全新国际秩序的最终确立开辟了道路。[34]

二、对世界军事发展的影响

第一,促进了世界近现代史上新一轮军事改革运动的兴起。二战期间,高技术和多性能的火炮、坦克、飞机、航空母舰和电子器材已大量装备部队,因而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次军事改革运动可谓是革命性的,内容广泛而深刻,具体表现为:(1)战争的时空观发生重大改变,战争已由平面转化为立体战争和“无限化总战争”;(2)军队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革,军队编成中出现了新的兵种乃至军种等一些新成份,比例结构趋于协调合理;(3)军事学术理论尤其是战役法理论获得长足发展,出现了空中战役、防空战役、联合战役、方面军群战役等新的战役样式;(4)强大的战略突袭已成为侵略者发动战争的主要方式,战争初期作战理论得到发展;(5)参战国家空前增多,战争规模空前扩大,联盟战略思想有新的突破;(6)游击战更加广泛地开展,成为反侵略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一种作战形式。[35]

第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类进入核时代。武器进入人类历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又一个极其重要的结果。1945年7月,美国成功试爆原子弹,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核时代,从此亦开始了战后美苏两国的核军备竞赛,并由此引发了两国国防军事体系的重大变革。[36]

第三,有形战争中孕育着无形战争,信息战初见端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导弹技术、航天技术激光技术等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在越南中东等地的局部战争中,各种战术导弹、制导炸弹、夜视仪器、侦察飞机和侦察卫星等信息技术装备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各个领域信息对抗的全面发展,更加显示出信息对抗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37]

三、对战后局部战争的影响

第一,二战确立的苏美两极体制是战后局部战争持续不断的根源。在“雅尔塔体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两极格局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格局,由于东西两大集团的综合实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旗鼓相当,从而制约了战争的发生发展。[38]在二战中迅速崛起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是战后世界局势不宁,局部战争不断发生的根本原因。[39]

第二,二战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战后局部战争走向高技术化的必要条件:(1)二战中一些新式武器的使用,使作战理论、作战样式、作战原则以及编制体制等都有了新的飞跃和变革,为战后局部战争走向高技术化孕育了必要的条件。(2)高技术战争形态的出现是战后科技进步及其军事应用的必然结果。从当今正在研究和已经应用于战争的高技术以及它们对战争的影响来看,现代的高技术战争无不与二战息息相关。[40]

第三,二战中核力量的使用与战后局部战争具有的核威慑特征直接相关。核武器在二战中所表现出的特殊作用,使各国对之趋之若鹜。但核武器的巨大杀伤力所产生的破坏效应使人们对其深恶痛绝,谁也不希望再爆发新的核战争;同时,由于多国拥有核武器,就出现了相互制衡的局面,促使拥有国冷静处理矛盾,局部战争呈现出核威慑的突出特征。[41]

第四,二战提供了制约局部战争上升为世界大战的一系列积极因素。首先,二战胜利促进各国人民的觉醒和世界和平力量的增强,为制约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战争观念变化使深受战争浩劫之苦的各国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要求制止战争,把制止战争特别是避免世界大战作为神圣的任务。[42]其次,经过二战以及战后国际斗争形成的国际政治格局和各力量中心,利害交织,相互斗争,其连锁互动对防止大战的爆发和局部战争升级起到了相互制约的作用。再次,二战促进了全世界国家与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经济模式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了资源、资本、生产、政策等多个层次的相互依存关系。这种全球化的经济依存关系对爆发新的世界大战起到了基本的制约作用。[43]最后,核战争的毁灭性效果使世界各国不敢贸然发动世界大战。[44]

因此可以说,二战改变了战前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历史惯性,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45]

【注释】

[1]王淑芳:《论反法西斯战争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锦州师院学报》1995年第3期。

[2]彭训厚、徐新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及其启示》,《军事历史》2001年第5期。

[3]王淑芳:《论反法西斯战争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锦州师院学报》1995年第3期。

[4]张脉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战后国际格局》,《安徽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

[5]王芝:《反法西斯战争与战后国际关系》,《外交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张脉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战后国际格局》,《安徽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王淑芳:《论反法西斯战争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锦州师院学报》1995年第3期;彭训厚、徐新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及其启示》,《军事历史》2001年第5期。

[6]王淑芳:《论反法西斯战争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锦州师院学报》1995年第3期。

[7]王淑芳:《论反法西斯战争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锦州师院学报》1995年第3期。

[8]王淑芳:《论反法西斯战争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锦州师院学报》1995年第3期。

[9]朱锋:《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战后国际关系的若干影响》,《国际政治研究》1996年第1期。

[10]陶樾:《二次大战胜利后国际新局面的两重性》,《上海师大学报》1985年第4期。

[11]廖丹青:《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湛江师院学报》1998年第3期。

[12]彭树智:《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三次技术革命》,《西北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13]周尚文:《二次大战与新科技革命》,《学术月刊》1995年第8期。

[14]周尚文:《二次大战与新科技革命》,《学术月刊》1995年第8期。

[15]王芝:《反法西斯战争与战后国际关系》,《外交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www.xing528.com)

[16]彭树智:《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三次技术革命》,《西北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17]陈本红:《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科技革命》,《湘潭师院学报》1995年第4期。

[18]彭训厚、徐新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及其启示》,《军事历史》2001年第5期。

[19]彭训厚:《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科学技术进步》,《军事历史研究》1996年第4期。

[20]廖丹青:《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湛江师院学报》1998年第3期。

[21]沈学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战后世界的影响》,《江海学刊》1995年第3期。

[22]张脉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战后国际格局》,《安徽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车效梅:《浅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生产力研究》1998年第3期。

[23]赵承纲:《沉重与辉煌:论二战与战后世界之发展》,《贵州师大学报》1995年第4期。

[24]车效梅:《浅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生产力研究》1998年第3期。

[25]彭树智:《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三次技术革命》,《西北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26]胡德坤:《反法西斯战争与世界历史进程》,李殿仁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论文集③》,军事谊文出版社1996年版。

[27]胡德坤:《反法西斯战争与世界历史进程》,李殿仁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论文集③》,军事谊文出版社1996年版。

[28]胡德坤、罗志刚:《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性社会进步》,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9]王淑芳:《论反法西斯战争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锦州师院学报》1995年第3期。

[30]刘彤:《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深远影响》,《世界历史》1985年第9期。

[31]胡德坤、罗志刚:《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性社会进步》,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2]胡德坤、姜文忠:《反法西斯战争与战后世界和平》,《湖北社会科学》1995年第9期。

[33]沈善荣:《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的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8期;胡德坤、姜文忠:《反法西斯战争与战后世界和平》,《湖北社会科学》1995年第9期。

[34]胡德坤、姜文忠:《反法西斯战争与战后世界和平》,《湖北社会科学》1995年第9期;胡德坤、韩永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和平》,李小军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局部战争》,军事谊文出版社2003年版。

[35]彭训厚、徐新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及其启示》,《军事历史》2001年第5期。

[36]张脉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战后国际格局》,《安徽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

[37]彭训厚、徐新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及其启示》,《军事历史》2001年第5期。

[38]赵金存、王德生:《战后局部战争发展初探》,李小军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局部战争》,军事谊文出版社2003年版。

[39]王晓华:《试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局部战争的影响》,李小军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局部战争》,军事谊文出版社2003年版。

[40]吕占广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局部战争的形成》,李小军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局部战争》,军事谊文出版社2003年版。

[41]吕占广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局部战争的形成》,李小军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局部战争》,军事谊文出版社2003年版。

[42]赵金存、王德生:《战后局部战争发展初探》,李小军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局部战争》,军事谊文出版社2003年版。

[43]吕占广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世界局部战争的形成》,李小军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局部战争》,军事谊文出版社2003年版。

[44]杜淼、张德胜:《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局部战争的影响》,李小军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局部战争》,军事谊文出版社2003年版。

[45]胡德坤、韩永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和平》,李小军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局部战争》,军事谊文出版社2003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