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印欧语系系词词根研究

印欧语系系词词根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印欧语系中的系词词根本体论哲学在改造语言的时候,利用了它那种特殊语言的语法的特点,或者反过来说,它的语言的特性适宜于接受改造而成为本体论表达的工具。另一个印欧词根是bhu,bheu。汉语是不属于印欧语系的语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已普遍使用系词“是”,但是在中国哲学产生和形成第一次高潮的先秦时期,汉语中是没有系词的。

印欧语系系词词根研究

(一)印欧语系中的系词词根

本体论哲学在改造语言的时候,利用了它那种特殊语言的语法的特点,或者反过来说,它的语言的特性适宜于接受改造而成为本体论表达的工具。本体论哲学能在西方几种不同语言的民族中发展和流行,其中一个不可否认的因素是,这几种语言都属于印欧语系。这也是西方几个不同民族都能够把希腊哲学当作自己哲学的源头的重要原因。

西方几种主要语言都宜于表达本体论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它们的词汇中都有表达系词“是”的相应的词,而这些词又都源于共同的印欧语词根:

(1)印欧语中的es,是西文中“是”这个词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词根。这个词原意指生命,生命的意思是指“从自身中站出来并且运动和维系在自身之中:自立”。梵文的动词esmi,esi,est,asmi,希腊文eimi,einai,拉丁文的esum,esse以及德文的sunt,sind,sein皆源出于此。值得注意的是,在各种日耳曼语言中,ist从开始至今一直保留着;保留在希腊文中的有estin,est等。

(2)另一个印欧词根是bhu,bheu。属于这个词根的希腊文词根是phuō,意指自身的涌现和壮大以至于足以站立出来并维系住。这个词根后来发展出physis和phyein,人们现在将之理解为“自然”和“生长”的意思了。从这个词根而来的拉丁文有fui,fuo;德文有bin,bist等。(www.xing528.com)

(3)第三个词根ves,只见之于德语动词sein的变式:wes;梵文的vasami;以及德文的wesen。从这个词根发展出来的德语的形式还有gewesen,was,war,es west,wesen。分词wesen还保留在anwesend(在场)和abwesend(不在场)中,等等。(42)

我们把西文中具有系词“是”,并且它出于共同的词根当作一个与本体论相关的特征提出来,这一点同汉语作比较就明白了。汉语是不属于印欧语系的语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已普遍使用系词“是”,但是在中国哲学产生和形成第一次高潮的先秦时期,汉语中是没有系词的。先秦时有“是”这个字,但它是被用作指示代词的,意为“此”。那时的判断句常见句式是“某者,某也”。不仅“是”字不是系词,而且根本就没有一个词充当系词。语言学家王力对于人们误认是系词的几个字一一作了辨析,它们包括“为”、“惟”、“谓”、“曰”、“即”,等等。汉语中出现将“是”用为系词的,大约在公元1世纪的两汉之际,它是由原先作为指示代词的“是”发展而来的。(43)说是产生于两汉之际,也只有少数例证而已,系词“是”的流行实际上当迟得多。

如果我们不否认中国有自己的哲学,并且它是产生在汉语中尚没有系词的时代,那么,我们当明白,围绕“是”而做文章,并标榜为关于“是”的学问的本体论,并不是一切哲学的普遍形式。

一种语言中不存在系词“是”,当然无以作成以“是”为核心范畴的本体论,即使有了“是”,哲学也不一定非采取本体论的形式。古代印度的梵语同西文出于同一语源。谢和耐指出:“梵文中也有一个指存在(按即“是”)的动词(词根为as‐)以及该动词的派生词:sant(真正的、真实的、正确的、好的)、satya(真、正)、sattva(存在、现实、思想)。”但是,他同时也说:“印度思想是沿着与希腊思想完全不同的另一条道路发展起来的。”(44)谢和耐对这种希腊思想的特征所下的断语,我们前面已经引述过了,即它是“超越一切和永远不变的现实之思想,与感性的和短暂的现实相对立”(45)。除了本体论,我们又能举出哪一部分西方哲学是符合这一特点的呢?印度人的语言有与欧洲人相同的“是”字,却没有发展出与西方人相同形态的本体论,这说明语言中有了系词“是”,便有可能用来发展出本体论,但不是必然会发展出本体论。关键的是思想和思想方式,语言是它的表达手段。这再次说明,本体论并不是哲学的普遍形式,哲学不必定采取本体论的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