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面向创新型国家的研究型大学国际竞争力评价标准

面向创新型国家的研究型大学国际竞争力评价标准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差异巨大,如何对研究型大学的教育质量进行全面系统的国际比较,成为构建研究型大学国际竞争力评价标准体系的一大难题。“无”是指该评价标准只能反映研究型大学的本国竞争力,或者在技术层面根本无法进行测量。

面向创新型国家的研究型大学国际竞争力评价标准

一、建立研究型大学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标准

研究型大学国际竞争力评价实质上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的比较性评估,即关于研究型大学这一竞争主体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劣势的研究体系。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差异巨大,如何对研究型大学的教育质量进行全面系统的国际比较,成为构建研究型大学国际竞争力评价标准体系的一大难题。鉴于此,在系统解读研究型大学国际竞争力八大要素的基础上,本研究从其内涵的国际可比性、可操作性以及价值链分析三个角度对评价标准进行分析,从而构建研究型大学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标准体系,以促进研究型大学在国际化背景下全面发展。

基于内涵的国际可比性,本研究将研究型大学国际竞争力评价标准的国际可比性分为“强”、“弱”、“无”三个等级:“强”是指该评价标准在内涵上能够反映研究型大学的全球竞争力,且在技术层面上能够直接测量。“弱”是指该评价标准在不同的高等教育系统中具有不同的界定,但内涵相似,有可能在一定的技术处理的基础上进行测量。“无”是指该评价标准只能反映研究型大学的本国竞争力,或者在技术层面根本无法进行测量。(www.xing528.com)

基于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本研究将研究型大学国际竞争力评价标准的可量化性分为“是”、“否”两个等级:“是”指该评价标准可以直接被量化或者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之后可以被量化,即分为直接可量化和间接可量化两种情形。比如,学术声誉本身不可以被量化,但通过同行评议的方式就可以借助数字来反映研究型大学学术声誉水平的高低。“否”指该评价标准即使经过技术处理也不能被量化,通常是指定性的评估标准,如培养模式、办学经费渠道等。

基于竞争过程的价值链分析,本研究将研究型大学国际竞争力评价标准的价值链分析分为“投入”、“运行”、“产出”三个过程。“投入”是指研究型大学国际竞争力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性要素,如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等;“运行”是指研究型大学在国际竞争过程中协调资源并将其发挥作用的技能,如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等;“产出”是指研究型大学国际竞争过程中形成的竞争产物,如科研成果、精英人才、社会服务、国际声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