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阿姓名文化内涵浅析

中阿姓名文化内涵浅析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浅谈中阿姓名中的文化内涵何璞摘要:姓名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同样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文对中阿两种姓名文化进行了对比研究,试探讨两种姓名文化的异同,有助于了解中阿两种不同的文化,在今后的文化交流中,提升相互间交流的正确性。姓名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人际称谓,与一个民族的历史、宗教、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密切相关。

中阿姓名文化内涵浅析

浅谈中阿姓名中的文化内涵

何 璞

摘 要:姓名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同样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文对中阿两种姓名文化进行了对比研究,试探讨两种姓名文化的异同,有助于了解中阿两种不同的文化,在今后的文化交流中,提升相互间交流的正确性。

关键词:姓名文化 对比

一、引 言

姓名是人类这个集团内部个体相互识别的标志,语言体现着文化内涵,语言不同,文化内涵也不相同。在中阿文化交流中,我们有必要对这两种民族的姓名文化进行对比,有助于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

二、中阿姓名的对比

标准的中国人姓名,姓在前,而名字在后。姓代表了血缘、群体、家族、先祖,是祖先所传,绝对不能更改。名字代表个体,在姓之后,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两个字。名字是父母或长辈所取,寄托父母或长辈对孩子的祝福和殷切期望。中国人的姓名顺序体现了先集体后个人的观念和文化,这是中国人名文化的重要特色,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共性以及家庭集体观念。

据统计,若将古今姓氏统计,约有七八千之多。可见,姓氏是中国文化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总的来说,中国人的姓氏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以祖先的族号或谥号为姓。如尧的族号是唐,尧的后代便姓唐。

2.以国名或地名为姓。古代的一些国家的居民以国名为姓,如齐、鲁、秦、晋等。

3.以官职或职务为姓。古代的官职有司徒、司马等,任这些职务者的后代,便可取司马、司徒等为姓。以职务为姓的,如管乐器的姓乐,做买卖的姓商等。

4.以动植物为姓。如龙、马、牛、杨、柳等[1]

阿拉伯人一般无姓,他们的姓名通常包括本命、父名、祖父名3节,还可以加上曾祖父、高祖父……似中国少数民族的有名无姓父子联名制类型。但有些人在名字最后加上故乡的名字、部落的名字、职业的称呼、授予的称号,等等,这些也许可以算做“姓”吧!凡是姓名最后一节带冠词的词,绝大多数是这种姓。

阿拉伯人的习惯,姓名分为3种类型:

第一类即普通名字,有单名和复名两种,单名由一个单词构成,阿拉伯人的名字多为单名。复名有两个单词组成,多与宗教信仰有关,主要包括以下4种:

1.以真主img21一词构成,如阿卜杜拉img22、努尔拉img23、尼厄麦拉img24等。

2.以宗教img25一词构成,如萨拉丁img26、塔吉丁img27等。以上两种,尽管是复名,但译为汉语时,习惯上在两个单词之间不加分节号(·)。

3.用奴仆img28一词与真主的美称构成,在《古兰经》中,真主有99个美称,凡人间美誉之词皆可用上。真主之仆可用真主99个称号之仆来代替,如阿卜杜·克里姆img29、阿卜杜·哈利img30、阿卜杜·拉赫曼img31等。

4.除了这99个美称之外,还可以用奴仆img32一词与其他代表真主美称的词或其他固定的名词相连而构成复名,如阿卜杜·拉比img33、阿卜杜·萨米合img34、阿卜杜·纳赛尔img35等。

第二类叫别名或连号img36,也是复名的一种。联名的第一个必为下列单词之一:之父img37、之子img38、之母img39、之女img40、之兄img41、之叔img42等,其中用得最多的是之父和之子,如四大哈里发之一的艾布·伯克尔img43、伊本·西纳img44、乌姆·库勒苏姆img45等。使用img46img47不一定时有亲属关系,也可用来作绰号,此种情况多与此人某些特征有关,如身上有黑痣或美人痣的人可以叫艾布·夏玛img48、喜欢猫狗的人可以叫艾布·海里拉img49,这些外号用多了,往往代替该人的名字。

第三类叫尊称或绰号,表示对人的褒贬,如阿巴斯王朝哈里发艾布·阿巴斯的绰号叫萨法哈,意思是刽子手,因其杀人过多而加上这一称号[2]

上述三种情况,如同时出现在某人的名字中,一般情况下,连名或称号在前,普通名字次之,最后是尊称或绰号;或者出名者在后,不出名者在前。但在当代社会,已不受此约束。(www.xing528.com)

三、阿汉人名的民族特色

人名与社会文化背景是不可分割的。在中国,孔子儒家思想古代社会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他的思想已渗透到广大人民的观念、习俗、信仰及情感状态之中,所以“仁、忠、孝、礼”四字在人名中出现的频率很高[3]

汉民族自古崇尚纯洁、坚毅、公正、光明品格和情操,这也反映在人名用字上。如:坚、亮、山、川、清、松等。中国人自古向往吉祥、安康、兴旺发达等理想,因此人的命名取字也多用庆、平、旺、康等。

而阿拉伯人的名字则与生活习惯、民族习俗、宗教信仰有着密切联系。在蒙昧时期,人们希望自己的名字含有刚毅、勇敢、粗犷之意,如哈勒卜img50、赛哈姆img51、赛依夫img52等。此外,人名多取自沙漠之物,如布斯拉img53(椰枣)、苏珊img54(百合花);取自沙漠动物的,如哈麦勒img55(羔羊)、阿萨德img56(狮子)、乃米尔img57(老虎)等;取自自然景物的,如莱姆勒img58(黄沙)、白合勒img59(大海)、莱伊拉img60(黑夜)等[4]。在沙漠植被稀少,天然食料的供给很缺乏,农业很难发达,所以阿拉伯人用这些沙漠中的常见之物来给人取名。可见,地理环境与文化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其次,阿拉伯人的姓名与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阿拉伯人流传一句谚语:“最好的名字是穆罕默德与真主之仆。”因此,在阿拉伯人当中叫穆罕默德的人最多,而叫阿卜杜拉也为数不少。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中的圣人一律承认,《古兰经》提到的25位先知,阿拉伯人取名时采用他们的名字,如易卜拉欣、伊斯梅尔、穆萨、达乌德等。还有人喜欢采用穆罕默德家族中显赫人物或其弟子的名字,如哈桑img61阿里img62、法蒂玛img63等。

四、阿汉人名的价值取向与文化内涵

取一个悦耳动听、内涵美好的名字,是所有人共同的向往,不因国别和民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无论是阿拉伯人还是中国人,大多数名字都体现了某种追求,或追求美好的事物,或对杰出人物的敬仰,或对子女表达良好的愿望。

中国人名多取含蓄、抽象的词语,这与农耕文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而阿拉伯人取名或为身边常见之物,或与宗教密切相关,除了游牧文化深刻的影响之外,还带有伊斯兰教的浓厚的宗教烙印。小到取名,大至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这些不同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结 语

姓名是民族文化的镜像,传递着特定的文化信息。姓名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人际称谓,与一个民族的历史、宗教、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密切相关。可以说,姓名隐含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语言、心理、伦理观和道德观,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组成部分。通过对姓名的对比研究,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对外来文化也有所认识,这将有助于我们在对外交流中增进理解与尊重,促进跨文化交际。

参考资料

[1]胡小梅,许之所.论中国人名的文化差异[J].学术论坛,2006

[2]王洪泉,名字的文化意蕴[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9(06)

[3]杨卫东,戴卫平.中国人姓名文化特色[J].2008(16)

[4]赵培森,阿拉伯人姓名考[J].阿拉伯世界,1997(01)

[5]罗林.文化视野中的阿拉伯姓名称谓系统[J].外语学刊.2004(02)

[6]周烈.阿拉伯语与阿拉伯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注释】

[1]杨卫东,戴卫平.中国人姓名文化特色[J].作家.2008(16)

[2]赵培森,阿拉伯人姓名考[J],阿拉伯世界,1997(01)

[3]王晓芸.人名与文化[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4)

[4]赵培森,阿拉伯人姓名考[J],阿拉伯世界,1997(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