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施11517党建工程的调研成果

实施11517党建工程的调研成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浅议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基层党建——皋兰县实施“11517”党建工程的调研魏万青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同加强新形势下全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认真落实皋兰县委组织部提出的关于《皋兰县探索实施“11517”党建工程》的要求,我校高度重视,采取问卷、个别访谈等多种方式对全县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调研。

实施11517党建工程的调研成果

浅议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基层党建——皋兰县实施“11517”党建工程的调研

魏万青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同加强新形势下全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认真落实皋兰县委组织部提出的关于《皋兰县探索实施“11517”党建工程》的要求,我校高度重视,采取问卷、个别访谈等多种方式对全县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调研。通过调研,对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县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做法和经验进行了客观总结,找准了基层党建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党建创新的目标、思路和措施。

皋兰县地处甘肃中部、兰州市北部郊区,总面积2556平方公里。皋兰位居兰州北大门,县城地处兰州、白银两大工业城市之间,相距均为42千米。下辖7个乡镇71个村民小组,实有总人口约18万人。现有7个党委、12个党总支、124个党支部,实有党员4678名。党员同志按年龄结构层次划分为:35岁及以下960人,36岁至45岁921人,46岁至54岁814人,55岁至59岁567人,60岁及以上1416人。在此次基层党建调研活动中,我校紧紧围绕深入实施“11517”工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为调研主题,制订切实可行的调研方案,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认真调研。

一、发展党员情况

1.发展党员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各乡党委坚持在培养机制、监督机制、管理机制上下工夫,建立了发展党员工作的讨论、审批、检查督促等制度,明确了乡党委书记是发展党员工作的第一负责人,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是直接负责人,党支部书记是主要负责人的工作职责,在党员发展工作中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严格党员发展的程序和标准,确保党员质量。各党支部在接收预备党员时,对已确定的发展对象先报乡党委预审,凡预审条件不合格、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完备的,一律不准接收为预备党员。同时,进一步严格发展党员公示制。

2.存在的问题

我县的发展党员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上级组织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目前农村党员年龄结构趋于老化,文化素质整体偏低,带头致富能力较差,不能起到很好的标兵示范作用,党员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带动一方群众的能力还不强;工作开展力度不平衡,部分党支部没有制定长远的党员发展计划,发展党员的办法及能力不足;经费得不到保障,硬件设施薄弱,严重阻碍了发展党员的前进步伐。

3.对策分析

一是在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上,要通过教育培训、座谈会讨论、个别谈心等形式,激发优秀分子的政治热情。对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同志,落实党员结对联系制度,经过认真考察,各方面素质较高、表现较好的及时列入培养计划,真正把素质优、群众基础好的优秀青年推选出来。二是在发展对象的机制上,要坚持做到“四优化”,即懂经济、会管理、善开拓的经济骨干优先,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的积极分子优先,被列入后备干部的积极分子优先,“推优”对象优先。三是在培养对象的渠道上,要坚持运用多种形式。以村党员活动室为依托,聘请有基层经验的干部及党校教师、致富能手讲课,定期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业务及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二、流动党员管理情况

1.主要做法

一是实行双向管理。对已转来正式组织关系的党员,纳入支部管理,实行“直管”;对已确认身份,暂时没能转来正式组织关系的党员,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动员和帮助他们转来正式组织关系,另一方面对他们实行“共管”,即参加辖区党支部的组织活动,在思想、组织生活方面接受乡党委的管理。二是建立挂点责任制。由各村支部的党员干部对流动党员进行指导,协助他们开展组织生活。

2.存在的问题(www.xing528.com)

一是流动性大。许多党员因为自己的流动性强而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党员身份或跟当地的党组织联系。二是党员太分散。流动党员分布在各个行业、各个角落,给流动党员的统一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三是流动党员对党员管理认识模糊。许多流动党员思想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加入党组织、纳入党员管理反而会对他们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四是经费保障不力。目前,虽然已将部分流动党员纳入各村支部管理,但由于支部现有的经费难以保证正常运转,流动党员不能过正常的组织生活。

3.对策建议

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一直是管理党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管理党员必须解决的课题。一是党知识的教育与劳动技能培训相结合,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二是丰富党的组织活动。根据流动党员群体性特点,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指导各流动党员所在的党支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党的教育,把党的活动和生产、工作相结合,找准党员教育、党支部活动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使党支部的管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可操作性。

三、村级领导班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主要问题

一是村干部素质参差不齐。在一些村级领导班子中,村干部自身文化底子薄,又因为平时要参加田间劳动而不肯学习,因而导致村干部政策理论水平低,对党的农村政策知之甚少,一旦碰到新情况、新问题,就不知所措,感到老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结果造成工作失误,农民群众意见大。另外一个方面,村干部致富和领导能力偏弱的也为数不少,经济意识淡薄,经营管理经验不足,思想观念陈旧,不研究新情况,不学习新经验,只是乐于同自己过去相比,而不肯向前看,缺乏危机感。二是村级领导班子驾驭全局的能力欠缺。一些村支部书记对现在农村工作无从下手,感到茫然失措或束手无策,抓经济工作不行,做群众工作不灵,抓党务工作没兴趣,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现象:求稳的多,敢闯的少;应付的多,开拓的少;乐当太平官的多,自我加压的少。三是村级领导班子不稳定。一些村干部认为:现在当村干部的,工作做好是应该,做不好是活该,退下来就是失业。一方面认为自己辛辛苦苦任职多年,种了集体的地,荒了自家的“田”,到头来,升迁无望,在职时有人求,退下来无人睬,与其退后茶凉,“落地凤凰不如鸡”,还不如早走为妙。另一方面,现在群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越来越难,工作压力越来越重,人累死,工资报酬又不高,一旦退下来,生活没有保障,心态失衡。四是村干部民主管理意识不强。从民主政治建设情况来看,村干部民主意识与民主实践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突出表现在村级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水平不高。

2.对策建议

加强村级班子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在提高村干部素质,加强村级班子的团结,增强村级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方面下工夫,重点要把握好以下两个环节:

第一,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必须拓宽村级干部的选拔任用渠道,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坚持从本地致富能人、转业军人和回乡大中专学生、外出务工人员及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四条途径挑选人才,进行培养锻炼,再选拔到村级领导班子岗位上,有效解决村干部后继乏人的现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第二,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必须把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放在首位,坚持硬性约束和灵活多样的学习教育相结合。一是常抓不懈。提高干部素质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不能一蹴而就。二是硬性约束。建立完善农村干部各项学习制度和考试考核制度,把加强理论、业务学习与强化约束有机结合起来,“逼”其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三是方式要活。农村干部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单纯理论灌输枯燥无味,难于掌握和运用。要活化学习方式、实化学习内容,特别是在运用理论解决农村实际问题上,要善于采取通俗易懂、便于掌握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学理论、用理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党的基层组织和农村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先进作用的对策分析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以及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级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肩负的历史使命,不断完善组织体系、提高工作本领、增强党员整体素质,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和服务群众的作用,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各项事业的组织者、农民利益的维护者和各方关系的协调者,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一是完善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以“支部建在产业上”为重点,打牢组织基础。突破传统的自然村组地域,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自愿组合的原则,使单一化的村党支部设置模式向以产业党支部为代表的多功能设置模式拓展。从农村的实际来看,农民增收和结构调整的难度在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无法适应广泛联系的“市场经济”。“支部建在产业上”的模式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找到了有效抓手,使党员站到了经济发展的前沿,在实践中产生的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提供产供销服务、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二是夯实工作基础,充分发挥基层领导班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心骨”作用。优化班子结构,增强自身能力,大力增强班子成员在新农村建设中执行政策、加快发展、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和解决自身问题等五个方面的能力。注意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好党员选拔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中来,特别是要重点选好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他们在村级党组织中的主心骨作用。三是增强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头雁”作用。农村党员要率先富裕起来,才有带领群众致富的资格,在群众中才有号召力;率先掌握市场经济知识和种养业技术,才有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要切实加强农村党员的技术培训,帮助他们选择项目、筹集资金,尽快使农村党员成为“双带型”的致富能手,然后通过他们把观念、政策、知识、技术带进农村,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让农村每个群众都能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实惠。

(作者系皋兰县委党校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