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代大都上都研究:东道交通线二

元代大都上都研究:东道交通线二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黑谷东道,俗称“辇路”。[65]这条朵颜三卫入京朝贡经行的道路,显然是沿承了元代两都交通的东道,唯所经地点已难确考。这条道路,在忽必烈即位初年也已经开通。元代上都路的东边,是辖境包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的辽阳行省。大都和上都通往辽阳的驿路在大宁会合。

元代大都上都研究:东道交通线二

三、两都交通线二——东道

东道两路,由古北口出行者行人较少,由黑谷上行者为皇帝赴上都所走路线,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黑谷东道,俗称“辇路”。至正十二年(1352年)随元顺帝由辇路赴上都的监察御史周伯琦称该路总长七百五十余里,设有以下十八处纳钵[54]:

(1)大口。大口距建德门二十里,“其地有三大垤,土人谓之三疙疸”。因为此处为出京第一纳钵,“车驾春秋往还,百官迎送于此”[55]。其地当在今海淀北境。王恽等人元初由燕京北上开平,第一站为海店,“距京城廿里”[56],疑海店即后来的大口。

(2)黄堠店。黄堠店在京城西北六十里,与皂角纳钵相近。每岁大驾往还皆经于此。[57]

(3)皂角。皂角毗邻黄堠店,具体地望不详。大都正北数十里处的太平庄,“乃世祖经行之地,营盘所在,春秋往来,牧放卫士头匹”[58]。所谓皂角纳钵,可能就在太平庄。

(4)龙虎台。龙虎台在昌平县西北,距居庸关二十五里,即新店(辛店)纳钵,“距京师仅百里”。该地“高平宽敞,有踞虎蟠龙之势”[59],故称龙虎台。当时人称居庸关“南龙虎台,北棒槌店,皆有次舍,国言谓之纳钵”[60]

(5)棒槌店。周伯琦记由上都返回大都时,过榆林驿至妫头纳钵。元成宗时曾“驻跸阻妫之地,受诸王百官贺”,阻妫当即妫头异称,该地距怀来县城五十五里,距居庸关十里,即在北口附近。[61]元代的北口,亦为上都路龙庆州(今北京延庆县)的东口。妫头与棒槌店应为同一纳钵,地点就在北口。

(6)官山。官山即今独山,蒙古皇帝曾选作过避暑地,已见前述。出棒槌店后,辇路在岔道口(今北京延庆县南二十里处)与驿路分途,折向东北,抵官山。“居庸东北路,草细一川平。夹岸山屏转,穿沙水带萦”[62],辇路的大半路程,都在山中穿行。

(7)车坊。车坊在缙山县(今北京延庆县)东。由于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出生于缙山,特于延祐三年(1316年)将该县升为龙庆州,隶于大都路。

(8)黑谷。黑谷在缙山县东北,今名黑峪口。

(9)色泽岭。色泽岭今名佛爷崮,海拔1252米。“其山高峻,曲折而上,凡十八盘而即平地”。周伯琦有诗咏十八盘岭云:“车坊尚平地,近岭昼生寒。拔地数千丈,凌空十八盘。飞泉鸣乱石,危磴护重关。俯视人寰隘,真疑长羽翰。”[63]

(10)程子头。过十八盘后,“历龙门(今名龙门所,在赤城东二十余里处——引者)及黑石头,过黄土岭,至程子头”。程子头今地不详,似应为龙门所东北的东万口。(www.xing528.com)

(11)颉家营。由程子头过摩儿岭,至颉家营,具体地望亦不详。

(12)沙岭。颉家营前行历白塔儿至沙岭,地点应当在今沽源县境丰元店附近。周伯琦说:“自车坊、黑谷至此,凡三百一十里,皆山路崎岖……人烟并村邬僻处二三十家各成聚落,种蓺自养……近沙岭则土山连亘,堆阜连络,惟青草而已。地皆白沙,深没马足,故岭以是名。过此则朔漠,平川如掌,天气陡凉,风物大不同矣。”

(13)失八儿秃。蒙古语“失八儿秃”,意为“有泥淖”,即牛群头。东道辇路与驿路在牛群头汇合后,驿站与纳钵并不在一起,该地驿站名牛群头,纳钵名为失八儿秃。以下各站情况相同。

(14)郑谷店。察罕脑儿行宫纳钵。

(15)泥河儿。明安驿纳钵。

(16)双庙儿。李陵台驿纳钵。

(17)六十里店。六十里店因距上都六十里得名,桓州纳钵。

(18)南坡店。望都铺纳钵。

在辇路上,除了两端与驿路相合部分设有驿站外,官山至沙岭段只有纳钵,因为禁止寻常人行走,所以不需要设置驿站。

出古北口赴上都的“御史按行”东道,由大都出发,第一站为顺州(今北京顺义县),“西北至上都八百里,西南至大都七十里”[64],所以全程应为八百七十余里。顺州东北行七十里至檀州(今北京密云县)。由檀州再东北行七十余里,即古北口。在古北口的南面,是重要的屯军地点潮河川。路出古北口后,北至宜兴州(今河北滦平县北兴州村小城子),随后沿滦河西北上行,至上都东凉亭(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北白城子),为最后一站,再行数十里达上郡。东凉亭与古北口之间的距离,按明人所记为四百一十六里,经由以下地点:“开平南五十里曰东凉亭,又四十里曰沉河,五十里曰叭八,六十里曰黄崖,五十里曰滦河,又五十里曰灰岭,六十里曰古城,又五十里曰青松,又南五十六里即古北口矣。”[65]这条朵颜三卫入京朝贡经行的道路,显然是沿承了元代两都交通的东道,唯所经地点已难确考。这条道路,在忽必烈即位初年也已经开通。中统二年(1261年)八月,立檀州驿。十月,平章政事塔察儿率军队万人“由古北口西便道赴行在所(当时忽必烈在开平附近——引者)”[66]。十一月,忽必烈就是沿着这条路从开平返至潮河川驻帐。将该道确定为御史台(中央监察机构)官员专路的具体时间不详。从元初起,由大都向上都乃至岭北行省调动军队,大多也经由此路。东道二途之所以定为“禁路”,一条是皇帝专用,另一条似为监察官员和军队专用,所以都要避人耳目。

元代上都路的东边,是辖境包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的辽阳行省(治所在辽阳,今辽宁辽阳市)。上都与辽阳之间也有驿路相通,大抵由上都东出,过尖山寨、涌泉等驿站至松州(今赤峰市西南)出上都路境,历大宁(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广宁(今辽宁北镇县)等地至辽阳。大都和上都通往辽阳的驿路在大宁会合。[6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