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代上都军队来自辽西和中原,驻防虎贲军在上都屯田解决军需问题

元代上都军队来自辽西和中原,驻防虎贲军在上都屯田解决军需问题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统年间和至元初年,上都的驻防军大多来自在辽西的北京都元帅阿海所部军和中原诸汉军万户所部军。至元十六年确定上都镇戍军定名为虎贲军。虎贲军在上都驻防,家属就在路内,不需要长途转运军需装备,但要经营屯田以解决粮草问题。

元代上都军队来自辽西和中原,驻防虎贲军在上都屯田解决军需问题

三、上都驻防的军队

为保证上都及其周围地区的安全,除每年派大批军队在山前、山后及上都周围驻夏外,元朝政府还设置了专门的军事机构,管理在上都路内长期驻防的军队。

按照元朝的军事制度,“郡邑镇戍士卒,皆更相易置,故每岁以他郡兵戍上都”[24]。中统年间和至元初年,上都的驻防军大多来自在辽西的北京都元帅阿海所部军和中原诸汉军万户所部军。[25]以后,则以隆兴路、西京路的军队与西川的军队易地而戍,“上都屯戍士卒,其奥鲁(原义老小营,即军人家属,管理军人家属的机构后来也称奥鲁——引者)皆在西川,而戍西川者,多隆兴、西京军士,每岁转饷,不胜劳费”,“军士疲于转输”[26]。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至元十二年(1275年)时在两都及平滦路猎户中新签军两千人。至元十四年(1276年)正月,又发出诏旨,命令“上都、隆兴、西京、北京四路编民捕猎等户,签选丁壮军二千人,防守上都”,中书省遂作出具体规定,“从各路搭配,二十五户内取军一名,选善骑射者充,官给行资中统钞一锭,仍自备鞍马衣装器仗,编立牌甲,差官部领,前来赴役”[27]。这一支军队入役以后,第二年(1277年)七月,即“复上都守城军二千人为民”[28],所复(免役)军人大多应是长期贫乏难以继续应役的人。

至元十六年(1279年)四月,又作出了新的规定,“定上都戍卒用本路元籍军士”,以上都民充军者四千人卫戍都城,“凡他所来戍者皆遣归”[29]。实际上直到至元十九年(1282年)七月,才将西川在上都的戍军和隆兴、西京两路在西川的戍军对换过来,各守近地。

至元十六年(1279年)确定上都镇戍军定名为虎贲军。次年(1280年),置立都指挥使二员,副都指挥使二员,罢去了原来上都军队的奥鲁官,“以留守司兼管奥鲁事”。大德元年(1297年)年初,正式设立虎贲亲军都指挥使司,“管领上都路元籍军人,兼奥鲁之事”[30]。在松州,还设置了虎贲分司。[31]元朝规定,军队百户分为上、下两等,上百户统军七十人,下百户统军五十人。虎贲卫共设百户二百员,士兵总额大致在一万人至一万四千人之间。(www.xing528.com)

虎贲军在上都驻防,家属就在路内,不需要长途转运军需装备,但要经营屯田以解决粮草问题。至元十七年(1280年)二月,御史大夫玉昔帖木儿建议在上都路内原来建有驿站之处设立屯田。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二月,“以上都虎贲士二千人屯田,官给牛具农器,用钞二万锭”。次年(1292年)十一月,枢密院认为“上都屯田二年有成,拟增军千人”[32],遂立三十四处屯田,役军士三千人,佃户七十九个,共计有田四千二百零二顷七十九亩。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二月,将镇戍长江、淮水沿岸及在江南的镇戍军队分编为三十七翼万户府,其中有上都新军下万户府的建置[33],当是由上都军人南下镇戍者组成。这一统军机构并不设在上都。

在上都路内,还有一些蒙古军,分属于各斡耳朵、诸王和贵族,也应有朝廷直接控制的一部分蒙古千户,但其情况已难确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