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业集群治理体系的本章小结

产业集群治理体系的本章小结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6本章小结产业集群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市场与科层组织的混合体,是一种典型的中间性组织。图2.3产业集群治理体系的总体结构模型说明:①由于在我国大多数产业集群中,基本上还没有为集群提供专门服务的管理服务机构,且基本不牵涉到权力分配和利益协调问题。

产业集群治理体系的本章小结

2.6 本章小结

产业集群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市场与科层组织的混合体,是一种典型的中间性组织。产业集群具备了构成网络的3个基本要素——活动、资源和行动主体,集群内大量的企业、中介机构再加上政府有关部门集聚在某一区域,相互之间进行生产、技术和组织等各项合作,从而使集群整体组织结构呈现出网络特征。基于契约的市场联系、基于信任的社会联系和基于知识的创新联系决定了集群网络是由生产网络、社会网络和技术网络所组成的复杂网络,也决定了集群治理的内涵和不同于市场治理与科层治理的特征。

img26

图2.3 产业集群治理体系的总体结构模型

说明:①由于在我国大多数产业集群中,基本上还没有为集群提供专门服务的管理服务机构,且基本不牵涉到权力分配和利益协调问题。同时,也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在后续的研究中,将主要围绕三大类治理主体展开,重点分析企业、行业协会(商会)以及政府之间的权力关系配置和协调问题;②图中“→”代表权力强流向,“←”代表权力弱流向。产业集群创新系统强调知识要素在行为主体之间的流动不同,而集群治理结构体系强调的则是权力、利益和信息的流动以及治理主体之间的协调关系;③正式机制由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共同提供,非正式机制则主要存在于企业网络成员之间;正式机制和非正式机制既是治理主体间的运行协调机制,也是构成集群治理体系的环境通过总结归纳现有关于“治理”的内涵界定,本书将产业集群治理定义为“通过一系列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机制和制度,旨在协调集群行为主体之间关系,建立和维护集群竞争优势并采取集体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同时,分析了集群治理与网络组织治理、价值链治理和利益相关者治理的异同,指出产业集群治理是一个整合的概念,对于此问题的研究,必须将相关理论有机地整合起来。

由于产业集群本身也存在失灵,加上全球化等外部冲击的影响,使集群治理成为一种需要。就产业集群治理的主体和客体而言,由于产业集群组织内部往往缺少一个足够权威的治理主体充当“中心签约人”的角色,因此,对于产业集群而言,所有的集群成员都是集群治理的主体,而集群治理的客体就是产业集群这一网络组织形态。而集群治理的目标在于提高集体效率、增加集群剩余,维持或提升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在产业集群治理体系三要素六因素概念模型中,主体要素涵盖了主体基本性质和主体间关系两大因素,环境要素涵盖了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两大因素,行动要素涵盖了行动目标和行动内容两大因素。根据治理主体位置的不同,建立了产业集群多元治理体系的总体结构模型,并确定了集群治理的3个基本层面:核心层——企业网络治理;辅助层——行业协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机构治理;外围层——地方政府治理。

【注释】

[1]该命题由分析简单的生产过程(2个生产环节)得来,但对更复杂的生产过程也适用。因为复杂的生产过程是由简单的生产过程构成的,如把2环节生产推广到3环节生产,在x、y环节之外增添z环节,我们仍可以把此3环节生产看成简单的x、y环节和y、z环节。所以该命题对更复杂的生产过程也适用。

[2]钱平凡.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认识.www.clusterstudy.com,2005-02-24

[3]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一个国家的生产优势或国际竞争力是由其相对要素充裕度决定的,即一国专业化于生产和出口需求较多地耗用其供给相对充裕的资源的产品。他所说的资源指自然资源。

[4]周芳、李闪.县市产业集群扫描集群光芒耀未来[N].湖北日报,2005-04-29(www.xing528.com)

[5]“水都”宁波严重缺水中国针织名城面临水困境.http://news.gzwindow.com,2004-06-28

[6]在人文社会科学的体系中,政治学、行政学等学科是最为直接地思考社会治理问题的学科。

[7]目前,国内对英文“governance”的翻译有几种:管治、治理、治道。“管治”在字面上仍给人以“政府主体”的感觉,容易使人对其本质涵义产生误解;治道是关于治理公共事务的道理方法逻辑等,更注重方式;本书用治理的译法。

[8]统治是指国家及其执行机构政府基于社会统治和管理需要而实施的具有权威性的专门的公共管理活动。

[9]按照“关系的存在”、“权力依赖:利益相关者拥有的优势”、“权力依赖:企业拥有的优势”、“相互权力依赖”、“以关系的正当性为基础”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包含正当性”,将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分为六大类。

[10]产业集群治理的最终目的在于推进集群创新,保持集群竞争优势,实现集群的可持续发展。而集群创新系统就是一个“以产业集群为基础并结合规制安排而组成的创新网络与机构,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方式,促进知识在集群内部创造、储存、转移和应用的各种活动和相互关系”(魏江,2003)。从这个意义上讲,产业集群创新系统是产业集群的本质特征,因此,创新系统的创新主体与治理主体应该是一致的。

[11]主要是指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一级政府以及开发区管委会等,他们在集群发展实践中发挥着最为直接的作用。

[12]不排除在集群代理机构力量强大时,成为集群治理核心推动力量的可能。

[13]集群剩余是指企业集聚与不集聚相比而获得的收益剩余和成本剩余。

[14]由于集群网络组织本身的复杂性以及面临的各种内部或外部问题的多变性,这里的行动内容不是针对具体的微观问题,而更多的是针对中观或宏观层面的行动。

[15]在后续研究中,我们不对行业协会和商会作区分,下文将行业协会、商会统称“行业协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